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6519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5

1.计算题(共2题)

1.
某工厂需要280g生石灰(CaO)作干燥剂,需要碳酸钙的质量是___至少需要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杂质不参加反应)的质量是____。
2.
现有一瓶标签已破损的过氧化氢溶液,为测定瓶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该溶液34g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是34.4g,将烧杯内剩余物质过滤、洗涤、干燥后得滤渣2g。则瓶内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

2.流程题(共1题)

3.
新疆地区幅员辽阔,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制取乙二醇的产业化发展已列入我国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由煤制取乙二醇的实验流程示意图为:

(1)煤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合成气可用作气体燃料,写出合成气中氢气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3)合成气(CO和H2)在不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质,从物质组成的角度考虑,仅用合成气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__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
①乙醇(C2H5OH) ②甲醇(CH3OH) ③尿素[CO(NH22]

3.单选题(共19题)

4.
生活中随时发生着各种变化,以下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蜡烛燃烧B.水受热沸腾C.酒精挥发D.琢玉成器
5.
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花香四溢B.海水晒盐C.粮食酿酒D.冰雪消融
6.
下列选项中方程式和分析均完全正确的是(  )
选项
化学方程式
分析
A.
S+O2SO2
该反应的现象是产生二氧化硫气体
B.
Mg + O2=2MgO
该反应可以在常温下进行,说明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C.
2H2O22H2O+O2
该反应可以用于氢气的制取
D.
Fe2O3+3CO2Fe+3CO2
该反应可用于提取铁矿石中的铁
 
A.A   B.B   C.C   D.D
7.
科学家提出:“硅是未来的石油”,制备粗硅的反应为:SiO2+2CSi+nC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化学方程式中n=1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发生变化
D.硅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8.
如图所示,在盛有水的烧杯中,等质量的铁圈和银圈的连接处吊着一根绝缘的细线(两圈不接触),使之平衡.小心地从烧杯中央滴入硫酸铜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
A.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B.保持平衡C.铁圈向下倾斜D.银圈向下倾斜
9.
物质的分类标准很多.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氮气、氦气、氩气都属于稀有气体B.甲烷、酒精、葡萄糖都属于有机物
C.金刚石、黄铜、水银都属于金属材料D.纯碱、烧碱、氨水都属于碱
10.
分析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推理错误的是( )
A.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则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腐蚀
C.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则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11.
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有毒的工业用盐,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3B.+3C.+4D.+5
12.
常见的四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A.AgB.ZnC.AlD.Cu
13.
如表对有关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物质用途
B操作规程
①液态氧气:用作燃料
②二氧化碳:常见的灭火剂
①制氧气结束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水槽中的导管
②制气体时先装固体再倒液体
C物质鉴别
D环保知识
①氧化镁和高锰酸钾:观察颜色
②氧气和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①减缓“温室效应”:大量生产汽车
②防治“白色污染”:减少白色粉尘的排放
 
A.AB.BC.CD.D
14.
浙江大学实验室里诞生了世界上最轻的材料一“碳海绵”.“碳海绵”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B.具有吸附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D.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
15.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的CO
点燃
B
检验氢气纯度
点燃没有听到任何响声
C
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
铁丝浸入CuSO4溶液,铜丝浸入AgNO3溶液
D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
 
A.AB.BC.CD.D
16.
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 用食盐水除水垢
B. 用加热的方法给聚乙烯塑料袋封口
C. 用铅笔芯代替石墨试验导电性
D. 用灼烧的方法区别羊毛线和棉线
17.
“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生活”的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措施①少用煤作燃料;②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③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④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⑤焚烧废旧塑料可解决
“白色污染”中符合该主题的有效措施是
A.①②④B.①②③⑤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8.
下列情况下,埋在地下的铸铁最易生锈的是()
A.在潮湿、疏松、透气的土壤中B.在干燥、疏松、透气的土壤中
C.在潮湿、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D.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19.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B.生活中通过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D.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20.
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t2℃时,A,B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1℃时,用等量水分别制成的A,B饱和溶液中,A的质量比B大
D.A,B两种饱和溶液都从t3℃降温到t2℃,析出的晶体一定等量
21.
下列是人体中几种体液的正常pH,酸性最强的是()
A.胆汁(6.8﹣7.4)B.唾液(6.6﹣7.1)
C.血液(7.35﹣7.45D.胃液(0.8﹣1.5)
22.
下列物质能在pH=1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NO3、H2SO4、BaCl2、CaCl2B.K2CO3、NaNO3、CaCl2、KCl
C.NaOH、BaCl2、KNO3、NaNO3D.KOH、CuSO4、NaCl、KNO3

4.选择题(共8题)

23.“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24.“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2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知入”与“知出”

张运辅

       ①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

       ②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

       ③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④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时,发现“见”字能表达悠然自得之感。又想到在俗本中改为“望”,“望南山”就变为主动寻求,这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

       ⑤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⑥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了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 “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26.

有一只灵敏电流表的满偏电流Ig=500μA,内阻Rg=1000Ω,

27.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28.列式计算
29.列式计算
30.列式计算

5.填空题(共1题)

31.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同学们兴趣的重要手段,结合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为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某同学进行了探究实验:
如图1所示:将同样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可以观察到________先燃烧,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
(2)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金属活动性的实验,如图2所示:
a试管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b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该方案可以优化,________试管的实验是多余的。同学经讨论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
c去掉多余的实验,同学们将另两只试管中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同一大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不溶物和滤液,并对不溶物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烧杯中不溶物的成分是什么?
(实验探究)向过滤得到的不溶物中加稀硫酸,若有气泡产生,则不溶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

6.实验题(共1题)

32.
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室中实验装置图填空。

(1)完成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选择________装置,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在实验室中,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选用装置为________和________(填字母编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如图是已收集满的一瓶无色无毒的纯净气体。请你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探究,确定该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填写下表。(写一种可能)
________
假设
验证方法及操作
现象及结论
___
_____
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8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