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2018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651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5

1.计算题(共1题)

1.
有人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密封、防爆的容器中点燃3g氢气与32g氧气组成的混合气体,反应停止后,生成水的质量一定是35g。”你认为对吗?请通过计算说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 2O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2.
为探究双氧水浓度、温度、是否有催化剂等因素对双氧水分解产生氧气速率的影响某研究小组设计下表中的实验,并记录了相关数据。
实验序号
双氧水的浓度
双氧水体积(mL)
温度(℃)
MnO2用量(g)
产生125mL氧气所需时间(s)

5%
20
20
0.2
11

30%
20
20
0.2
2

30%
20
40
0
148

30%
20
90
0
82

 
 
 
 
﹣﹣
 
(1)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以得出双氧水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结论是_____。
(2)通过实验_____(填实验序号,下同)和_____对比可知,反应的速率与温度有关。
(3)上述实验最适于实验室获得氧气的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只有以上实验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关于催化剂的使用对反应速率影响的结论吗?如果能,写出对比实验的序号(填在横线上):如果不能,请再设计一组实验进行验证(填在表格“实验⑤”中)_____。

3.流程题(共1题)

3.
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物质。如图是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氧气的流程示意图:

①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过程主要发生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 已知:液氮的沸点为﹣196℃,液氧的沸点为﹣183℃,液态空气在蒸发时,首先蒸发出来的是_____(填化学式)。
③ 这样制得的氧气属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单选题(共10题)

4.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D.铜用于制造导线
5.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因此灭火一定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6.
Sb2O5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制取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Sb2O3+2X=Sb2O5+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H2O2B.O2C.H2D.H2SbO4
7.
学习科学知识可以用来辨别“真”、“伪”,通过分析下列叙述属于“真”的是(  )
A.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B.为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可在灯泡中充入氮气
C.青少年缺钙会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因此需要经常补充钙单质
D.有人称自己有特异功能,能将普通的铜、铝转变成黄金
8.
茶叶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茶碱( C8H10N4O2),下列有关茶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茶碱由四种元素组成
B.一个茶碱分子中含24个原子
C.茶碱的相对原分子质量为194
D.茶碱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9.
下列化学符号中,能表示一种氧化物的是(  )
A.H2CO3B.SO42C.NaOHD.CuO
10.
对下列符号中“2”的含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2C中的“2”表示2个碳元素
B.H2O中的“2”表示每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
C.Ca2+中的“2”表示每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D.中的“2”表示氧化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11.
下列对有关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物质用途
B.元素之最
液态氧:火箭的燃料
二氧化碳:灭火剂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Si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N
C.物质鉴别
D、物质结构
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
氧气和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
水和二氧化碳都由分子构成
原子都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A.A   B.B   C.C  
A.D
12.
下列图示操作中,正确的是(  )
A.B.
C.D.
13.
下列措施或做法不能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思想的是(  )
A.分类回收垃圾,就地露天焚烧
B.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C.提倡测土施肥,科学使用农药
D.污水净化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5.填空题(共5题)

14.
如图所示分别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和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①木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可证明铁丝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的现象是_____。
③上述两个燃烧实验的现象不相同的主要原因是_____。
15.
低碳生活是指在生活中要尽力减少能量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破坏,减缓生态恶化。
(1)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可能导致_____。
(2)践行低碳生活,你能做的一件事是_____。
(3)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含藻类)吸收光能,通过叶绿素的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C6H12O6),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请配平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_____CO2+_____H2O_____ C6H12O6+_____O2
(4)为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该同学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6.
二氧化氯(化学式为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消毒剂。
(1)如图1是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氯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②反应中,氯原子易_____(填“得”或“失”)电子。
(2)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3)用偏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2)可以制取ClO2,反应过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

①上述反应中的物质中,单质的化学式为_____;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③从图中可以得出的关于化学变化的微观结论是_____。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研究方法的创新和对事物认识的完善,人们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逐渐由现象深入到实质。
(1)在“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的探究中,英国化学家波义耳于1673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于1777年分别做了图1、图2所示的实验(如图所示)并分析得出结论。

① 实验中,Hg与O2反应生成了HgO,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 波义耳和拉瓦锡从实验得出不同结论的根本原因是_____;
③ HgO继续加强热会分解为Hg和O2拉瓦锡的实验中,在玻璃钟罩内能看到的现象是_____。
(2)在实验探究中,传感器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图甲装置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传感器能将集气瓶内气压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乙、丙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一时间”关系图(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

① 乙中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的原因是_____。
② 能否用木炭燃烧直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
18.
水被誉为“生命之源”,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
(1)如图1是电解水的装置示意图,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在实验过程中,试管a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

(2)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是由_____组成的。
(3)自来水生产的简要流程可用如图2表示:
①能除去水中的固体杂质的是_____(填“过滤池”或“吸附池”);
②吸附池通常加有活性炭,其作用是_____;
③输送到用户家中的自来水_____(填“是”或“不是”)纯净物。请用简单的方法证明你的判断:_____。

6.实验题(共1题)

19.
实验室通常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制取的实验。

(1)写出标出数字的仪器名称:a_____,b_____。
(2)实验室制取CO2时,常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装置序号,下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① 用装置B做氧气的发生装置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要收集到较为干燥的氧气,应该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② 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的关系,需要收集一瓶约含四分之一空气的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
A 排水法收集,集气瓶中预先装入四分之一容积的水
B 排水法收集,集气瓶中预先装入四分之三容积的水
C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导管伸入到集气瓶容积的四分之一处
D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导管伸入到集气瓶容积的四分之三处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