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2题)
1.
.构建知识网络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常用的科学方法。如图是小纪同学在复习“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时构建的知识网络,其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表示物质之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类别看,D物质属于__________(填“氧化物、酸、碱、盐”);
(2)若反应⑦常用于检验CO2,则反应⑦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反应①有生成蓝色溶液,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4)以上反应中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填反应序号)。
(1)从物质类别看,D物质属于__________(填“氧化物、酸、碱、盐”);
(2)若反应⑦常用于检验CO2,则反应⑦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反应①有生成蓝色溶液,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4)以上反应中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填反应序号)。
2.
“化学扑克”牌的玩法是:上家出牌,如果下家牌中的物质能与上家的发生反应,即可出牌,按此规则,出完牌的为赢家,下图表示的是某局牌的最后一轮。桌面上是一张图甲的“盐酸”牌,ABCD四位玩家手中都剩下一张牌(如图)。
甲
A
B
C
D
(1)如果本局每一位玩家的牌都能出掉,则四位玩家的出牌顺序为:(填标号)甲→ ____________,写出甲牌中物质与B玩家牌中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如果本局只有一位玩家的牌出不掉,你认为该玩家是___________(填标号),他们的出牌顺序为:(填标号)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1)如果本局每一位玩家的牌都能出掉,则四位玩家的出牌顺序为:(填标号)甲→ ____________,写出甲牌中物质与B玩家牌中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如果本局只有一位玩家的牌出不掉,你认为该玩家是___________(填标号),他们的出牌顺序为:(填标号)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探究题- (共2题)
3.
过氧化钠(Na2O2)为淡黄色固体,可作为潜水艇或呼吸面具的供氧剂,人呼出气体主要成分有氨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氧气,Na2O2能分别与CO2、H2O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以下探究活动:
图A 图B
(实验探究一)将呼出气体通过上图A 中的装置,收集得到一瓶再生气体;再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两支燃着的同种木条分别同时伸入呼出气体和再生气体中,如上图B,比较分析呼出气体和再生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多少。
(分析讨论)图B的实验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两种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多少。请说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的最大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一结束后,同学们将图A装置中的残留固体溶于水,得到一杯无色溶液,他们对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Ⅰ:溶质是NaOH;猜想Ⅱ:溶质是______________;猜想Ⅲ:溶质是NaOH和Na2CO3。
(实验探究二)取上述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产生_______________的现象,证明猜想Ⅰ不成立。同学们经过实验探究证明猜想Ⅲ成立,请你写出证明猜想Ⅲ成立的实验步骤和现象:

图A 图B
(实验探究一)将呼出气体通过上图A 中的装置,收集得到一瓶再生气体;再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两支燃着的同种木条分别同时伸入呼出气体和再生气体中,如上图B,比较分析呼出气体和再生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多少。
(分析讨论)图B的实验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两种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多少。请说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的最大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一结束后,同学们将图A装置中的残留固体溶于水,得到一杯无色溶液,他们对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Ⅰ:溶质是NaOH;猜想Ⅱ:溶质是______________;猜想Ⅲ:溶质是NaOH和Na2CO3。
(实验探究二)取上述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产生_______________的现象,证明猜想Ⅰ不成立。同学们经过实验探究证明猜想Ⅲ成立,请你写出证明猜想Ⅲ成立的实验步骤和现象:
实 验 步 骤 | 现 象 | 结论 |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____________________ | 猜想Ⅲ成立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 |
4.
红枣是一种含丰富营养物质的水果,对人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其主要含有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红枣包装中常使用一种袋装防腐剂,品名为“504双吸剂”,其标签如下图所示.同学们对一包久置的“504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品名:504双吸剂 成分:铁粉、生石灰等
(提出问题)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CaCO3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
(实验质疑)(1)甲同学认为实验操作(1)中不能得出一定含Ca(OH)2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乙同学认为该实验并不能得出固体中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反思)504双吸剂中铁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名:504双吸剂 成分:铁粉、生石灰等
(提出问题)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CaCO3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
实 验 操 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加足量蒸馏水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 固体溶解时试管外壁发烫,试管底部有不容物,溶液变红. | 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 |
(2)另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______________. | 固体逐渐消失,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 | 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 |
(3)将步骤(2)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 |
(实验质疑)(1)甲同学认为实验操作(1)中不能得出一定含Ca(OH)2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乙同学认为该实验并不能得出固体中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反思)504双吸剂中铁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共6题)
5.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氧原子 | 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
C.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 D.分子间有一定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
6.
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下列操作方法能达到目的是( )
选项 | 物质(杂质) | 操作方法 |
A | CO2(H2O) | 将气体通过盛有火碱的干燥管 |
B | Cu(CuO) | 通入足量氧气并加热 |
C | FeCl2(CuCl2) | 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
D | Na2SO4(Na2CO3) | 加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
A.A | B.B | C.C | D.D |
9.
下列事故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发生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 |
B.档案资料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
C.发生煤气中毒,立即将中毒人员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 |
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
4.填空题- (共2题)
11.
医疗上的生理盐水含有A、B、C、D四种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1)D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__。C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
(2)A与B可形成原子个数比1︰1的分子,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该分子中B的化合价是________ 。
(3)A、B、C形成化合物X的名称为_______,其固体溶于水时要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在X的水溶液中滴加少量CuSO4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1)D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__。C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
(2)A与B可形成原子个数比1︰1的分子,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该分子中B的化合价是________ 。
(3)A、B、C形成化合物X的名称为_______,其固体溶于水时要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在X的水溶液中滴加少量CuSO4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2道)
科学探究题:(2道)
单选题:(6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