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氧化亚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O+H2SO4=CuSO4+Cu+H2O。
(1)氧化亚铜中铜、氧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
(2)实验室用98%的浓硫酸配制500g、9.8%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为________
(3)取一定量的氧化亚铜,加入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红色固体6.4g。计算:
①参加反应的稀硫酸的质量________
②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________
(1)氧化亚铜中铜、氧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
(2)实验室用98%的浓硫酸配制500g、9.8%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为________
(3)取一定量的氧化亚铜,加入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红色固体6.4g。计算:
①参加反应的稀硫酸的质量________
②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________
2.单选题- (共14题)
3.
下列对化学反应2Na+Cl2
2NaCl,从微观角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三种物质依次由原子、分子和离子构成 |
B.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氯分子 |
C.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
D.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得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 |
4.
下列有关化学观念或认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变化观: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是化学变化 |
B.能量观:电解水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
C.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质量均不变 |
D.结构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
5.
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3.4 g X和8.0 g Y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4 g Z和另一种产物W,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X | Y | Z | ![]() ![]() ![]() |
![]() | ![]() | ![]() |
A.物质X属于氧化物 |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C.物质W一定含有氮元素 |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X、Y的化学计量数比为2:3 |
7.
下列实验方案中的现象和结论不吻合的是 ( )
A.分别点燃羊毛线和棉线,有焦臭味的是羊毛线 |
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集气瓶中集满氧气 |
C.黄铜与纯铜相互刻画,纯铜表面有划痕,说明黄铜的硬度比纯铜大 |
D.将气态纯净物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无明显现象,说明该气体不可能是一氧化碳 |
8.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磷在氧气中燃烧,有大量白雾产生 |
B.足量的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有红色的铜析出,蓝色溶液变为淡绿色 |
C.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就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并生成四氧化三铁 |
D.硫磺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9.
下列物质的性质、用途以及对应关系均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可用于洗涤油污 |
B.N2不易溶于水,可用于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 |
C.铁能与稀硫酸反应,可用该反应制取硫酸铁 |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常用于水的净化 |
11.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40℃时,甲饱和溶液质量大于乙的饱和溶液质量 |
B.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C.升高温度可将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
D.将40℃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质量为20 g |
12.
通过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根据甲试管中溶液颜色深浅,比较盐酸和碳酸的酸性强弱 |
B.根据乙中气球的大小变化,比较NaOH和NH4NO3固体溶解的热效应 |
C.丙烧杯中装有80g水,加入20g氢氧化钙,能配制出20%的Ca(OH)2溶液 |
D.通过观察丁中的实验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必须与氧气接触 |
13.
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浓硫酸也具有挥发性 |
B.测得某地区雨水的pH<7,说明该雨水为酸雨 |
C.点燃氢气前需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甲烷等可燃性气体前也需要检验纯度 |
D.碱的溶液肯定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
15.
下列除杂所用试剂和主要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 )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所用试剂 | 主要实验操作 |
A | KCl(MnO2) | H2O | 溶解、过滤、蒸发 |
B | CO(CO2) | CuO | 加热 |
C | CaO(CaCO3) | 稀盐酸 | 反应、过滤 |
D | CO2(HCl) | NaOH | 洗气 |
A.A | B.B | C.C | D.D |
3.填空题- (共1题)
16.
从微观的角度了解物质极其变化,有助于更好的认识物质组成和变化的本质。

(1)已知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粒子A核内中子数为_________,A与E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2)粒子A、B、C、D、E中,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____(填序号),属于第二周期的元素共_____种。
(3)D、E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如图为两种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不需要注明反应条件)。
② 上述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_(填物质化学式);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1)已知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粒子A核内中子数为_________,A与E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2)粒子A、B、C、D、E中,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____(填序号),属于第二周期的元素共_____种。
(3)D、E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如图为两种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不需要注明反应条件)。
② 上述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_(填物质化学式);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4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