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611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3

1.简答题(共1题)

1.
掌握化学语言的含义才能更好的运用化学语言,请完成的含义:
(1)质的含义:氢气和氧气_____。
(2)量的含义:①_____。②_____。③_____。

2.计算题(共2题)

2.
在空气中燃烧48g镁带,消耗氧气_____________摩尔?(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3.
医疗上常用体积分数为70%~75%的酒精溶液作消毒剂,请根据酒精(C2H5OH)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酒精由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C、H、O元素质量比为_____。
(2)酒精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列式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酒精的摩尔质量为_____。
(4)2molC2H5OH分子种约含有_____个碳原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5)含有3mol氢原子的酒精质量_____g。

3.流程题(共1题)

4.
海水蕴含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某兴趣小组对海水晒得的粗盐进行提纯,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1)操作①为_____,操作中用到的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2)操作②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_____(填序号)。

图2
(3)操作③中,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_____。
(4)实验结束后计算精盐的产率偏低,可能的原因有:_____。(填编号)
A 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 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C 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D 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4.单选题(共27题)

5.
下列有关分解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物只有一种B.生成物中一定有单质
C.反应物一定只有一种D.生成物中一定有化合物
6.
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模拟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反应前 反应后
A.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3:1
B.该反应不是化合反应
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
D.该反应有1种生成物
7.
物质的性质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稀有气体充入灯管制霓虹灯
B.氧气供给呼吸
C.夏天人们常吃雪糕来降温
D.用氦气充探空气球
8.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葡萄酸酒B.汽油挥发
C.海水晒盐D.蜡烛受热熔化
9.
不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铁易生锈B.氮气不活泼C.酒精易挥发D.红磷能燃烧
10.
阿司匹林的分子式为C9H8O4下列关于阿司匹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H,O的原子个数比为:1:8
B.式量为180
C.阿司匹林中含21个原子
D.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11.
假设作为标准的碳原子的实际质量为a克,一个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b克,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B.C.D.
12.
下列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B.
C.D.
13.
水银的物质类别是(  )
A.混合物B.化合物C.非金属D.金属
14.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微粒
B.原子一定比分子小
C.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15.
能保持过氧化氢(H2O2)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氢原子和氧原子B.过氧化氢分子
C.氢分子D.氧分子
16.
既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SB.H2OC.OD.H
17.
每年的6月1日为“世界牛奶日”.牛奶中富含的维生素D有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这里说的“钙”是指(  )
A.分子B.原子C.元素D.单质
18.
二氧化氯(ClO2)是城市生活用水的新型消毒剂,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A.+4价B.+3价C.+2价D.+1价
19.
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
A.B.
C.D.
20.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能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B.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
D.硫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1.
下列变化中,氧元素由化合态转变成游离态的是(  )
A.铁在氧气中燃烧B.氧气变成液氧
C.加热氯酸钾制氧气D.工业上分离空气制氧气
22.
能鉴别空气,氧气,氮气三瓶气体的方法是(  )
A.观察气体颜色B.伸入燃着的木条
C.闻气体的气味D.倒入澄清石灰水
23.
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可掀起壶盖﹣水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氧气助燃,氮气不助燃﹣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C.水结成冰﹣分子运动停止
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24.
下列关于H2O、H2O2、H2三种分子的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都含有氢元素B.都含有氢分子
C.都含有2个氢原子D.都含有氢气
25.
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氧气是一种蓝色无味的气体
C.氧气很活泼,能跟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稀有气体、氮气可用作保护气
26.
如图是“用双氧水制取一瓶氧气”实验的主要步骤,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
A. 放入药品 B. 收集气体
C.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验满
27.
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A. 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装满水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
C. 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D. 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28.
组装一套较为复杂的装置时,组装的顺序一般是(  )
A.从上到下,从右到左B.从下到上,从左到右
C.从下到上,从右到左D.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29.
化学药品的存放错误的是(  )
A.大理石B.食盐C.盐酸D.氧气
30.
取用食盐的仪器是(  )
A.燃烧匙B.药匙C.镊子D.滴管
31.
可直接在火焰上加热的实验仪器是(  )
A.B.C.D.

5.多选题(共1题)

32.
关于物质的量描述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
B.1mol水分子中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
C.摩尔是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D.1mol氧气中含有2mo1O

6.填空题(共7题)

33.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_____Mg+_____HCl→_____MgCl2+_____H2
(2)_____C2H6O+_____O2→_____CO2+_____H2O
(3)_____Al+_____H2SO4→_____Al2(SO43+_____H2
34.
某化合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化合物中含有的元素种类为_____。
35.
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14.0
3.2
1.0
反应一段时间后的质量/g
10.0
7.2
x
1.0
 
(1)x的值为:_____。
(2)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
(3)请用a,b,c,d等符号表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
36.
填写下列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
物质名称
__________
氢氧化铝
_________
碳酸钠
_________
化学式
Cl2
_________
FeCl3
_________
SiO2
 
37.
填写下列化学符号或表示意义
化学符号
SO42-
_________
3CO2
_________
AgO3
表示意义
_________
5个汞原子
_________
2个氮分子
_________
 
38.
下列物质中:①氮气②冰水混合物③液氢④液态空气⑤氧化铁⑥氯酸钾⑦镁带⑧矿泉水⑨硫粉(用编号填写)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
(2)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
(3)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_____。
(4)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
39.
空气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请按要求填空。
(1)供给呼吸的气体是_____。
(2)会引起酸雨的气体是_____。
(3)充入灯管中制作霓虹灯的气体是_____。
(4)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了空气中各成分的_____不同(填:溶解性,沸点,熔点)

7.实验题(共2题)

40.
按如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请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的现象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冷却后,松开止水夹,你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
(3)下列关于操作过程对实验结果影响的推测正确的是_____
A 弹簧夹没夹紧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B 点燃红磷伸入瓶中时,没有立即塞紧瓶塞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C 燃烧匙内盛放过量的红磷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D 没等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41.
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某同学在进行实验探究时,向一种无色液体中加入一种黑色粉末状固体,立即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①(1)此气体是什么物质?验证它的实验方案如下:
猜想
实验步骤
现象及结论
此气体可能是_____
_____
_____
 
(2)产生此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该同学想制取该气体,现提供制取和收集该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请你帮他选择。
①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a_____,b_____。
②若要制取并收集该气体,应采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填编号)
③若用图F收集该气体,气体应从_____端(填“c”或“d“)导入。
(4)实验使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要得到较纯净的氧气,收集装置应选择_____(填编号)。
①氯酸钾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的固体残渣,通过以下四步实验操作可回收得到较纯净的二氧化锰(残渣中只有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_____(填编号)。
a烘干    b溶解    c过滤    d洗涤
分离得到的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_____保持不变。
②同学们利用收集到的氧气进行气体性质实验时发现很多因素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实验
分析与结论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说明_____,反应现象不同
细铁丝在氧气中易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粗铁丝在氧气中不易燃烧
说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不同,反应现象不同
 
③若要测定一定量的氯酸钾生成氧气的体积,可以将F中的集气瓶改成量筒,把气体直接收集在量筒中正确的实验步骤是:_____。
I检查装置气密性→装药品→把导气管伸入装满水的量筒中→加热
Ⅱ检查装置气密性→装药品→加热→待有连续均匀气泡产生时,把导气管伸入装满水的量筒中
Ⅲ装药品→检查装置气密性→加热→把导气管伸入装满水的量筒中
Ⅳ装药品→检查装置气密性→加热→待有连续均匀气泡产生时,把导气管伸入装满水的量筒中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计算题:(2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27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7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9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