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A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气体B和气体C,气体B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黑色固体D在气体B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E,淡黄色固体F在气体B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G;固体H在气体B中燃烧,火星四射,大量放热,生成黑色固体I.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符号:D_____;E_____;H_____;I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气体B和气体C_____
②淡黄色固体F与气体B反应生成气体G_____.
(1)写出下列物质的符号:D_____;E_____;H_____;I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气体B和气体C_____
②淡黄色固体F与气体B反应生成气体G_____.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探究一)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备常见气体,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②_____.
(2)装置B为气体发生装置,在试管内放入一种暗紫色固体粉末制取氧气以制取氧气,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收集装置为_____.
(3)用装置E收集氧气,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_____ (选填“a”或“b”)处.
(4)装置G是用软塑料管自制的气体发生装置,利用该装置也可以制取氧气,塑料管中加入的液体药品是_____,药品加入完毕后,要使反应进行,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
(探究二)探究氧化铁是否像二氧化锰一样可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同学们设计了三组实验(其他可能影响因素均控制相同):
(1)请写出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若T3_____ (选填“>”、“=”或“<”)T1,说明氧化铁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
(3)若要比较氧化铁与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分解的催化效果,除了可以通过用比较T3与T2的大小,还可以通过排水法收集氧气,测量_____ 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②_____.
(2)装置B为气体发生装置,在试管内放入一种暗紫色固体粉末制取氧气以制取氧气,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收集装置为_____.
(3)用装置E收集氧气,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_____ (选填“a”或“b”)处.
(4)装置G是用软塑料管自制的气体发生装置,利用该装置也可以制取氧气,塑料管中加入的液体药品是_____,药品加入完毕后,要使反应进行,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
(探究二)探究氧化铁是否像二氧化锰一样可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同学们设计了三组实验(其他可能影响因素均控制相同):
实验编号 | 实验药品 | 分解温度(℃) |
实验④ | 1.2g KClO3 | T1 |
实验⑤ | 1.2g KClO3、0.5g MnO2 | T2 |
实验⑥ | 1.2g KClO3、0.5g Fe2O3 | T3 |
(1)请写出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若T3_____ (选填“>”、“=”或“<”)T1,说明氧化铁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
(3)若要比较氧化铁与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分解的催化效果,除了可以通过用比较T3与T2的大小,还可以通过排水法收集氧气,测量_____ 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3.简答题- (共1题)
3.
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图1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实验过程是: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的实验证明了氧气有_____的性质,同时也证明了氮气有哪些化学性质?_____;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少于总容积的
,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回答一点即可)
(3)小亮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
(4)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

(1)上面的实验证明了氧气有_____的性质,同时也证明了氮气有哪些化学性质?_____;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少于总容积的

(3)小亮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
(4)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
4.单选题- (共9题)
5.
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化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你认为下列各项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
A.物质的运动状态 | B.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
C.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 D.物质的制取和应用 |
7.
对下列事实或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 事实或现象 | 解释 |
A | 八月桂花,十里飘香 |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
B | 水银温度计里的水银热胀冷缩 | 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
C | 25m3石油气可加压装入0.024m3的钢瓶中 | 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
D |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 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 |
A.A | B.B | C.C | D.D |
9.
如图所示,甲是某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乙是该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
B.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g |
C.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
D.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
10.
我们可以从“电解水实验”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a、b中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
B.试管a、b中所得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 |
C.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直接构成的 |
D.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
11.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
| A | B | C | D |
实验方案 | ![]() | ![]() | ![]() | ![]() |
目的 | 证明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的CO2含量多 | 证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A.A | B.B | C.C | D.D |
5.填空题- (共3题)
13.
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1)图1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①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_____(填标号).
②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_____有关(相对原子质量:H﹣1,O﹣16).
(2)图2为某化学反应在催化剂作用下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其中“
”和“
”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

①虚线框内应填的微观图示是图3中的_____(填序号).
②结合上图,从原子、分子的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_____可分,而_____不能再分.
③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图1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①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_____(填标号).
②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_____有关(相对原子质量:H﹣1,O﹣16).
(2)图2为某化学反应在催化剂作用下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其中“



①虚线框内应填的微观图示是图3中的_____(填序号).
②结合上图,从原子、分子的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_____可分,而_____不能再分.
③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4.
下面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A~E共有_____种元素,B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周期,该元素的原子容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表示原子的粒子有_____(填序号,下同);
(3)表示阴离子的有_____;
(4)表示阳离子的有_____;
(5)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
(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的粒子是_____.
(7)A和C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化学符号是_____.

(1)A~E共有_____种元素,B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周期,该元素的原子容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表示原子的粒子有_____(填序号,下同);
(3)表示阴离子的有_____;
(4)表示阳离子的有_____;
(5)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
(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的粒子是_____.
(7)A和C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化学符号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9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