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新华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608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3

1.计算题(共1题)

1.
实验室用 70g 过氧化氢溶液和 2 克 MnO2制取氧气,反应结束后测得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 70.4 克。试计算:
①完全反应后产生氧气的物质的量为_____。
②70g 过氧化氢溶液中含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为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2.简答题(共2题)

2.
如图是 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S 单位:g/100g 水,t单位:℃)回答问题:

(1)20℃时,A 物质的溶解度_____(填>、=、<)B 物质的溶解度。
(2)20℃时,将 20 克 A 物质溶于 150 克水,得到的溶液是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___克。
(3)10℃时,将 A、B、C 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30℃,则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
3.
汽水瓶盖打开后会发现其水中有气泡冒出,这是因为_____,对于溶质二氧化碳而言,此时瓶中的汽水属于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3.综合题(共1题)

4.
小光同学去杭州旅游时,用矿泉水瓶装了一些西湖的湖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1)在水样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
(2)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 玻璃棒靠在滤纸边缘的下方即可
B 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C 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D 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A加热水 B电解水

图2
(3)认真观察如图 A、B 两装置,写出 B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正负极生成的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A 装置和 B 装置水在实验过程中的变化情况_____。

4.单选题(共17题)

5.
两份同质量的氯酸钾,一份加入二氧化锰用(a)表示,另一份不加用(b)表示。分别同时加热,放出氧气的质量(纵坐标)与反应时间(横坐标)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  )
A.B.
C.D.
6.
取 6.4 克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了 17.6 克二氧化碳和 14.4 克水。则下列对该物质组成表述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B.只含有碳、氢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无法确定
7.
根据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天然气燃烧B.酿制酒醋C.菜刀生锈D.湿衣服晾干
8.
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糖粉状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水是一种混合物
B.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C.干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
D.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9.
将甲、乙、丙三种物质各 10 克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后,测得容器中剩下:7 克甲、5 克丁与若干克丙,则该反应可表示为(  )
A.甲+乙→丙+丁B.甲+乙+丙→丁
C.乙→甲+丙+丁D.乙+丙→甲+丁
10.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水B.氧气C.氢氧化钙D.碳酸钙
11.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2 个氢原子:H2B.熟石灰:CaO
C.硫酸铝:Al2(SO43D.胆矾:CuSO4
12.
质量相等的氮气、氧气、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硫中,分子数最少的是(  )
A.氮气B.氧气C.一氧化碳D.二氧化硫
13.
如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B.
C.D.
14.
乙硫醇(化学式为 C2H6S)易挥发、有蒜臭味,人对该气体及其敏感,下列有关乙硫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硫醇的摩尔质量为 62g/mol
B.乙硫醇由 2 个 C 原子、6 个 H 原子与 1 个 S 原子构成
C.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
D.在管道煤气中添加微量乙硫醇,可以及时发现煤气泄漏
15.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氧B.硅C.铝D.铁
16.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B.味精C.橄榄油D.奶粉
17.
小林同学发现月饼包装袋中有一小包“双吸剂”用来为月饼保鲜。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包“双吸剂”是为了除去(  )
A.氧气与氮气B.氮气与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与水蒸气D.氧气与水蒸气
18.
下列变化中,氧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的是(  )
A.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B.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C.水和生石灰反应生成熟石灰
D.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19.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B.铁丝燃烧
C.倾倒液体D.气体验满
20.
鉴别空气、氧气和氮气三瓶气体的最佳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
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21.
下列关于硫在氧气中燃烧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入大量的热
B.32 克硫在16 克 O2中燃烧可生成 48 克 SO2
C.盛氧气的瓶底放点水可防止瓶底炸裂
D.1mol 硫与 2mol O2充分反应可生成 1mol SO2

5.填空题(共2题)

22.
醋酸是生活中的一种常用物质,不仅可做调味剂,也可用于除去水垢,醋酸(C2H4O2)由_____种元素组成,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0.5molC2H4O2中约含有_____个氢原子。一个醋酸分子的质量为_____(只列式)。
23.
人类生活在大气的底层﹣﹣空气中,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理解了关于空气的一些知识,在空气中:
(1)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
(2)工业上制取氧气常以空气为原料,根据_____,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这个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制得的氧气可用钢瓶存放,在加压条件下,112L 氧气可以装入 8L 的钢瓶中,由此可说明(从微观的角度):_____。
(3)氢气是一种密度很小,但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与空气混合易发生爆炸,填充飞艇常用氦气代替氢
气,可知氦气一定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
(4)化石燃料燃烧生成的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大量排放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_____。

6.实验题(共2题)

24.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 40mL 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 60mL 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橡皮塞体积、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均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 20mL 刻度处摊至15mL 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只 20mL 刻度处,则说明:_____。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写出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可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
(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当试管冷却后可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停在_____刻度处。
25.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标出仪器名称:①是_____;②是_____。
(2)实验室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制得氧气,实验室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只写一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3)实验室用 5%的双氧水溶液在 MnO2存在的条件下制氧气,此实验选 B 作为发生装置,为了能控制反应的速度,可以做何改进?_____;若用 E 装置收集氧气,当水中有气泡连续冒出时便开始收集,连续收集了三瓶气体,当用带火星的木条对三瓶气体进行检验时,发现第一瓶氧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原因可能为_____。
A 开始瓶中没有装满水 B 收集了锥形瓶与导管中的空气
C 没有在水面下将瓶口盖好就将瓶子拿离水面 D 装置气密性不好
(4)小明同学准备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发现盛放氧气的集气瓶中没有放水,于是他揭开毛玻璃片,在水槽中舀了一点水继续实验。你认为他的操作正确吗,为什么?_____
(5)甲烷是密度小于空气,极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制取甲烷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得到较纯净的甲烷可选用 F 装置进行排水法收集,如果甲烷从 b 端通入,请将图中导管补画完整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简答题:(2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7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