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美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602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4

1.计算题(共1题)

1.
为测定某地天然大理石中碳酸钙的含量(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成员取25g样品,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测得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1)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g。
(2)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

2.流程题(共1题)

2.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的主要操作流程如图。

资料:常用的絮凝剂有明矾[KAl(SO42⋅12H2O]。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X的名称是_____,试剂A的名称是_____。
(2)明矾作絮凝剂是因为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胶状物。氢氧化铝的化学式为_____。
(3)高铁酸钾(K2FeO4)能作消毒剂与絮凝剂,它杀菌时会生成氢氧化铁胶状物。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
(4)加入漂白粉可杀菌、消毒。工业上制取漂白粉的反应原理:2Ca(OH)2+2Cl2═Ca(ClO)2+X+2H2O,则X的化学式是_____。

3.科学探究题(共1题)

3.
为了探究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所生成的气体产物是什么,课外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的气体产物是什么?
①(实验猜想)猜想1:只有CO2
猜想2:只有_____(填化学式);
猜想3:含有CO和CO2
若猜想1成立,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实验探究)基于猜想3,根据CO和CO2的性质,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探究。
(提示:NaOH溶液能吸收CO2

(Ⅰ)观察到A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产物中有CO2,A装置中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Ⅱ)有两种实验现象都能分别证明气体产物中含有CO。
现象1: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_____,E装置中出现浑浊的现象。
现象2:D装置中出现_____的现象。
(Ⅲ)C装置的作用是_____。
(Ⅳ)图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猜想3成立。

4.单选题(共10题)

4.
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植物的光合作用
B.活性炭吸附水中色素,火药爆炸
C.呼吸作用,石蜡受热熔化
D.滴水成冰,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
5.
下列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铁在氧气中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大
B.高锰酸钾加热后固体质量减轻
C.蒸发食盐水得到的食盐固体与水蒸气的质量和等于原食盐水的质量
D.铁生锈后质量会增加
6.
在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同一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2.3
未测
2.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1.1
0.9
3.6
2.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丁一定为化合物
C.参加反应的甲、丙、丁的质量之比为3:4:1
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7.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氧化镁:MgO2
B.三个二氧化硫分子:3SO2
C.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一个钙离子:Ca+2
8.
如图是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氯的原子序数为17
B.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
D.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9.
作为防腐剂而应用在肉质食品里的亚硝酸钠(NaNO2)一直被认为是致癌物,但是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科学家却发现,这种致癌物能制作成药物,用来治疗镰状细胞血症和心脏病等多种疾病,这一发现令人瞠目结舌。关于亚硝酸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亚硝酸钠是氧化物
B.亚硝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3.3%
C.亚硝酸钠由3个元素构成
D.亚硝酸钠中钠、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2
10.
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环境
①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①焚烧植物秸秆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②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C化学与安全
D认识微观粒子
①在室内放一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
②夜间发现煤气泄漏开灯寻找泄漏源
①花香四溢说明分子不停地运动
②氧气被压缩后体积缩小说明分子很小
 
A.AB.BC.CD.D
11.
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水的电解
B.加热一定量KMnO4固体
C.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加入MnO2固体
D.将一定质量的红磷燃烧
12.
下列实验无法鉴别各组物质的是(  )
A.纯铜和黄铜﹣﹣相互刻划
B.硬水与软水﹣﹣加入肥皂水
C.氧气与一氧化碳﹣﹣观察颜色
D.氢气和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13.
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稀硫酸,下列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A.B.
C.D.

5.填空题(共3题)

14.
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B、D组成元素相同,E是最轻的气体.根锯图中相互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C、G的化学式:C_______, G________。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15.
我国古今有关金属的故事给人以智慧。
(1)吴王夫差青铜剑,时隔二千多年出土,依然寒光逼人。青铜属于_____ (填纯金属或合金)。
(2)西汉时期,《淮南万毕术》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其中蕴涵的湿法冶铜原理为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明“万历通宝”为黄铜制品(铜锌合金)。取黄铜样品于试管中,注入稀硫酸会产生大量气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其反应类型是_____。
(4)共享单车”(自行车)的构件有:橡胶轮胎、锰钢车架、塑料把手、不锈钢钢圈等。其制作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锰钢和_____;铁车架的表面刷油漆能防止锈蚀,其原因是_____。在空气中,铝比铁耐腐蚀,原因是_____。
16.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生活中提倡食用加碘盐、加铁酱油等食品,这里的“碘”、“铁”指的是_____(填“原子”、“元素”或“单质”)
(2)泉港临海,海水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就物质的分类而言,海水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氯化钠是由Na+和_____(填符号)构成,其中Na+的结构示意图是_____。
(3)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_____。

6.实验题(共2题)

17.
甲、乙、丙三个探究实验同学们都很熟悉,请回答问题:

(1)甲为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不仅需要可燃物和氧气,而且_____。与A装置相比,B装置一个显著的优点是_____。
(2)乙为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若止水夹没有夹紧,会导致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_____(“偏低”或“偏高”或“无法确定”)。
(3)丙为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反应前测量了反应物和装置的总质量,反应完毕,将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次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指针_____(填“偏左”“偏右”或“指向中间”)。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天平产生现象的原因_____。
18.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请你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要想得到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制取装置为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如果F中装满水,若用此装置来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端通入。
(3)如果用B和C装置组合来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如果F中充满空气,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端通入,该气体验满的方法是_____,检验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