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为测定某地天然大理石中碳酸钙的含量(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成员取25g样品,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测得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1)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g。
(2)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

(1)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g。
(2)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
2.流程题- (共1题)
2.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的主要操作流程如图。

资料:常用的絮凝剂有明矾[KAl(SO4)2⋅12H2O]。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X的名称是_____,试剂A的名称是_____。
(2)明矾作絮凝剂是因为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胶状物。氢氧化铝的化学式为_____。
(3)高铁酸钾(K2FeO4)能作消毒剂与絮凝剂,它杀菌时会生成氢氧化铁胶状物。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
(4)加入漂白粉可杀菌、消毒。工业上制取漂白粉的反应原理:2Ca(OH)2+2Cl2═Ca(ClO)2+X+2H2O,则X的化学式是_____。

资料:常用的絮凝剂有明矾[KAl(SO4)2⋅12H2O]。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X的名称是_____,试剂A的名称是_____。
(2)明矾作絮凝剂是因为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胶状物。氢氧化铝的化学式为_____。
(3)高铁酸钾(K2FeO4)能作消毒剂与絮凝剂,它杀菌时会生成氢氧化铁胶状物。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
(4)加入漂白粉可杀菌、消毒。工业上制取漂白粉的反应原理:2Ca(OH)2+2Cl2═Ca(ClO)2+X+2H2O,则X的化学式是_____。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为了探究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所生成的气体产物是什么,课外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的气体产物是什么?
①(实验猜想)猜想1:只有CO2;
猜想2:只有_____(填化学式);
猜想3:含有CO和CO2。
若猜想1成立,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实验探究)基于猜想3,根据CO和CO2的性质,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探究。
(提示:NaOH溶液能吸收CO2)

(Ⅰ)观察到A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产物中有CO2,A装置中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Ⅱ)有两种实验现象都能分别证明气体产物中含有CO。
现象1: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_____,E装置中出现浑浊的现象。
现象2:D装置中出现_____的现象。
(Ⅲ)C装置的作用是_____。
(Ⅳ)图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猜想3成立。
(提出问题)生成的气体产物是什么?
①(实验猜想)猜想1:只有CO2;
猜想2:只有_____(填化学式);
猜想3:含有CO和CO2。
若猜想1成立,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实验探究)基于猜想3,根据CO和CO2的性质,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探究。
(提示:NaOH溶液能吸收CO2)

(Ⅰ)观察到A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产物中有CO2,A装置中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Ⅱ)有两种实验现象都能分别证明气体产物中含有CO。
现象1: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_____,E装置中出现浑浊的现象。
现象2:D装置中出现_____的现象。
(Ⅲ)C装置的作用是_____。
(Ⅳ)图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猜想3成立。
4.单选题- (共10题)
5.
下列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铁在氧气中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大 |
B.高锰酸钾加热后固体质量减轻 |
C.蒸发食盐水得到的食盐固体与水蒸气的质量和等于原食盐水的质量 |
D.铁生锈后质量会增加 |
6.
在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同一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的质量/g | 2.3 | 未测 | 2.0 | 2.8 |
反应后的质量/g | 1.1 | 0.9 | 3.6 | 2.4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B.丁一定为化合物 |
C.参加反应的甲、丙、丁的质量之比为3:4:1 |
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
8.
如图是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氯的原子序数为17 |
B.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
C.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 |
D.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
9.
作为防腐剂而应用在肉质食品里的亚硝酸钠(NaNO2)一直被认为是致癌物,但是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科学家却发现,这种致癌物能制作成药物,用来治疗镰状细胞血症和心脏病等多种疾病,这一发现令人瞠目结舌。关于亚硝酸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亚硝酸钠是氧化物 |
B.亚硝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3.3% |
C.亚硝酸钠由3个元素构成 |
D.亚硝酸钠中钠、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2 |
10.
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生活 | B化学与环境 |
①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 ①焚烧植物秸秆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②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
C化学与安全 | D认识微观粒子 |
①在室内放一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 ②夜间发现煤气泄漏开灯寻找泄漏源 | ①花香四溢说明分子不停地运动 ②氧气被压缩后体积缩小说明分子很小 |
A.A | B.B | C.C | D.D |
5.填空题- (共3题)
14.
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B、D组成元素相同,E是最轻的气体.根锯图中相互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C、G的化学式:C_______, G________。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1)写出C、G的化学式:C_______, G________。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15.
我国古今有关金属的故事给人以智慧。
(1)吴王夫差青铜剑,时隔二千多年出土,依然寒光逼人。青铜属于_____ (填纯金属或合金)。
(2)西汉时期,《淮南万毕术》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其中蕴涵的湿法冶铜原理为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明“万历通宝”为黄铜制品(铜锌合金)。取黄铜样品于试管中,注入稀硫酸会产生大量气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其反应类型是_____。
(4)共享单车”(自行车)的构件有:橡胶轮胎、锰钢车架、塑料把手、不锈钢钢圈等。其制作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锰钢和_____;铁车架的表面刷油漆能防止锈蚀,其原因是_____。在空气中,铝比铁耐腐蚀,原因是_____。
(1)吴王夫差青铜剑,时隔二千多年出土,依然寒光逼人。青铜属于_____ (填纯金属或合金)。
(2)西汉时期,《淮南万毕术》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其中蕴涵的湿法冶铜原理为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明“万历通宝”为黄铜制品(铜锌合金)。取黄铜样品于试管中,注入稀硫酸会产生大量气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其反应类型是_____。
(4)共享单车”(自行车)的构件有:橡胶轮胎、锰钢车架、塑料把手、不锈钢钢圈等。其制作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锰钢和_____;铁车架的表面刷油漆能防止锈蚀,其原因是_____。在空气中,铝比铁耐腐蚀,原因是_____。
16.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生活中提倡食用加碘盐、加铁酱油等食品,这里的“碘”、“铁”指的是_____(填“原子”、“元素”或“单质”)
(2)泉港临海,海水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就物质的分类而言,海水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氯化钠是由Na+和_____(填符号)构成,其中Na+的结构示意图是_____。
(3)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_____。
(1)生活中提倡食用加碘盐、加铁酱油等食品,这里的“碘”、“铁”指的是_____(填“原子”、“元素”或“单质”)
(2)泉港临海,海水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就物质的分类而言,海水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氯化钠是由Na+和_____(填符号)构成,其中Na+的结构示意图是_____。
(3)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_____。
6.实验题- (共2题)
17.
甲、乙、丙三个探究实验同学们都很熟悉,请回答问题:

(1)甲为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不仅需要可燃物和氧气,而且_____。与A装置相比,B装置一个显著的优点是_____。
(2)乙为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若止水夹没有夹紧,会导致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_____(“偏低”或“偏高”或“无法确定”)。
(3)丙为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反应前测量了反应物和装置的总质量,反应完毕,将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次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指针_____(填“偏左”“偏右”或“指向中间”)。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天平产生现象的原因_____。

(1)甲为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不仅需要可燃物和氧气,而且_____。与A装置相比,B装置一个显著的优点是_____。
(2)乙为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若止水夹没有夹紧,会导致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_____(“偏低”或“偏高”或“无法确定”)。
(3)丙为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反应前测量了反应物和装置的总质量,反应完毕,将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次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指针_____(填“偏左”“偏右”或“指向中间”)。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天平产生现象的原因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