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如图表示几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一种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可生成另一种物质“反应的条件、其他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经略去”,请回答问题:

(1)转化①的另一种反应物的化学式可能是_____;
(2)转化②利于维持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基本稳定,绿色植物实现转化②的过程发生了_____(填标号)
A 呼吸作用 B 光合作用 C 燃烧反应
(3)若转化③是分解反应,从组成上分析,X中一定含有_____元素。
(4)转化④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则可以表明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实验现象是_____。

(1)转化①的另一种反应物的化学式可能是_____;
(2)转化②利于维持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基本稳定,绿色植物实现转化②的过程发生了_____(填标号)
A 呼吸作用 B 光合作用 C 燃烧反应
(3)若转化③是分解反应,从组成上分析,X中一定含有_____元素。
(4)转化④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则可以表明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实验现象是_____。
2.计算题- (共1题)
3.单选题- (共9题)
3.
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丙可能是单质 |
B.在该反应中丁一定为反应的催化剂 |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
D.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 |
5.
如图为构成某物质的分子结构示意图,其中“
”代表氢原子,“
”代表硫原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物质属于混合物 |
B.此物质的一个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 |
C.此物质的分子为HS |
D.此物质中氢元素与硫元素的质量比是1:1 |
9.
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后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层房间中逃离,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大口呼吸迅速跑出 |
B.成站立姿势跑出 |
C.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爬向门外 |
D.打开窗户跳出 |
10.
今年“地球一小时”活动的主题是“蓝色WE来”,旨在引导人们从细微之处践行环保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环保主题的是
A.自带布袋购物 | B.草稿纸尽可能两面使用 |
C.使用一次性木筷 | D.选择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 |
4.填空题- (共2题)
12.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下列叙述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填标号)
A 蔗糖和水混合后总质量不变
B 煤燃烧后剩余残渣质量减轻了
C 水结成冰质量保持不变
(2)在氧气中点燃红磷的实验过程,固体变化如图所示。

①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1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③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_____g。
(1)下列叙述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填标号)
A 蔗糖和水混合后总质量不变
B 煤燃烧后剩余残渣质量减轻了
C 水结成冰质量保持不变
(2)在氧气中点燃红磷的实验过程,固体变化如图所示。

①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1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③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_____g。
13.
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

请回答以下问题:
(1)1个B分子中含有_____个原子.
(2)A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3)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填图中字母,下同),化合物的是_____.
(4)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_____(计算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A.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

请回答以下问题:
(1)1个B分子中含有_____个原子.
(2)A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3)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填图中字母,下同),化合物的是_____.
(4)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_____(计算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5.实验题- (共2题)
14.
水是生命之源,通过化学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了水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图1为简易净水装置,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图2为蒸馏装置,该装置内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我们可以用_____来区分软水和硬水,生活中用_____方法使硬水转化成软水。
(2)图3为简易水电解器,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A、B两管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比是_____。
(3)将图3中水的变化情况与图2中水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请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二者的本质区别:_____。

(1)图1为简易净水装置,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图2为蒸馏装置,该装置内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我们可以用_____来区分软水和硬水,生活中用_____方法使硬水转化成软水。
(2)图3为简易水电解器,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A、B两管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比是_____。
(3)将图3中水的变化情况与图2中水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请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二者的本质区别:_____。
15.
如图1为应用Y形管进行的不同实验探究

(1)实验室利用装置甲制备少量氧气,正确的操作是将_____(填“固体转移至液体”或“液体转移至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则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
(2)实验室利用装置乙制备氧气,酒精灯应加热Y形管内_____(填“a”或“b”)处的高锰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若采用图2装置收集氧气,如何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_____。
(4)若用水将图3所示的氧气从瓶内排出,水须从_____(填“a”或“b”)端导管通入。
(5)利用装置丙探究燃烧的条件(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①通过比较装置丙内_____(填标号)处的实验现象,可推导出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A a和b B b和c C a和c
②图4中能正确反映气球内气压(P)随反应时间(t)而发生变化的是_____(填标号)。
③C处的白磷不能燃烧的原因是_____。“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如发生火灾时,消防员利用高压水枪灭火的主要原理是_____;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金属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可燃性气体氢气和氢氧化钾并放出热量,写出钾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实验室利用装置甲制备少量氧气,正确的操作是将_____(填“固体转移至液体”或“液体转移至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则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
(2)实验室利用装置乙制备氧气,酒精灯应加热Y形管内_____(填“a”或“b”)处的高锰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若采用图2装置收集氧气,如何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_____。
(4)若用水将图3所示的氧气从瓶内排出,水须从_____(填“a”或“b”)端导管通入。
(5)利用装置丙探究燃烧的条件(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①通过比较装置丙内_____(填标号)处的实验现象,可推导出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A a和b B b和c C a和c
②图4中能正确反映气球内气压(P)随反应时间(t)而发生变化的是_____(填标号)。
③C处的白磷不能燃烧的原因是_____。“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如发生火灾时,消防员利用高压水枪灭火的主要原理是_____;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金属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可燃性气体氢气和氢氧化钾并放出热量,写出钾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9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