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姜堰区张甸、港口初级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600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4

1.推断题(共1题)

1.
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A和D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均为无色液体,C为黑色粉末,F是“雪碧”饮料中所含的一种酸。

试回答:
(1)反应①的化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可能是该反应的______________(填 “反应物”、“生成物” 或 “催化剂”)。
(2)反应②的化学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类型为________反应。
(3)③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反应,称为_____________,它将_________能转变成化学能。
(4)固态的E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

2.简答题(共1题)

2.
完成下列变化的符号表达式,并按要求填空。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若将氧气换成空气,则该化学反应不能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_;实验开始时先点燃火柴的目的是_________为防止瓶底炸裂应预先在集气瓶底_____________。
(2)镁带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军事上利用镁可用作_________。
(3)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___________

3.单选题(共14题)

3.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生铁制成铁锅B.金刚石作装饰品C.铜丝作导线D.氢气作高能燃料
4.
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序号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C
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
D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A.AB.BC.CD.D
5.
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灯泡通电发光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湿衣服晾干D.食盐水的蒸发
6.
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灯泡通电发光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湿衣服晾干D.食盐水的蒸发
7.
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红色粉末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
8.
下列变化过程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食物腐烂D.铁钉生锈
9.
某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时,实验结束时,发现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有水;③试管口没略向下倾斜;④忘了加催化剂;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⑥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酒精灯。()
A.全部B.除④外C.除⑥⑦外D.①②③⑤
10.
已知a为氯酸钾,b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氯酸钾,a和b质量相等,当分别同时加热a和b至完全反应时,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象是
A.B.C.D.
11.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固定并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⑤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⑦③②⑤④⑥B.⑤⑦③②①④⑥
C.⑦②③①④⑤⑥D.⑦③①②④⑥⑤
12.
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A. 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装满水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
C. 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D. 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13.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液体的倾倒B.液体的量取C.点燃酒精灯D.滴加液体
14.
一位同学要用已调平的托盘天平称量2.5g药品,在称量中他发现天平指针向左偏移,这时,他应该
A.添加药品B.减少药品C.添加砝码D.移动游码
15.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取固体药品B.加热液体药品
C.过滤D.点燃镁条
16.
下列仪器中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①试管   ②量筒   ③蒸发皿   ④烧杯   ⑤集气瓶   ⑥试剂瓶.
A.①③B.②④C.③⑤D.④⑥

4.填空题(共1题)

17.
下面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请选择恰当的名称填空:
(1)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_________。
(2)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需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
(3)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_______。
(4)量取一定量的液体需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
(5)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6)蒸发滤液时需用的仪器是_________。

5.实验题(共2题)

18.
下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现象是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装置D中观察到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__________。
(3)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________(填“c端”或“d端”)通入。
19.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防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______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KMnO4)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称取一定质量KMnO4放在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O2,实验结束时,该同学发现收集到的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l:反应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O2;猜想Ⅱ:反应生成的锰酸钾(K2MnO4)分解放出O2 做出上述猜想的理由是___________ 。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O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_______错误。
②第二组同学取K2MnO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也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
(实验反思)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该生对“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有何认识:必须通过认真分析,用实验来加以证明。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4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