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2题)
1.
小雨阅读课外资料得知:氯酸钾的分解可用二氧化锰、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他对影响氯酸钾分解的因素及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影响氯酸钾分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呢?
(设计实验)小雨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几组实验。
(1)若t1_____t2(填“>”、“=”、“<”),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若要确定氧化铜是此反应的催化剂,还需探究反应前后,氧化铜的_____和_____不变。
(2)你认为小雨设计实验Ⅲ和实验Ⅳ对比的目的是_____。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影响氯酸钾分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呢?
(设计实验)小雨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几组实验。
序号 | KClO3的质量 | 其他物质的质量 | 温度 | 氧气的体积 | 反应所需时间 |
Ⅰ | 2.0g | | 330℃ | 100mL | t1 |
Ⅱ | 2.0g | CuO 0.5g | 330℃ | 100mL | t2 |
Ⅲ | 2.0g | MnO2 0.5g | 330℃ | 100mL | t3 |
Ⅳ | 2.0g | MnO2 0.5g | 380℃ | 100mL | t4 |
(1)若t1_____t2(填“>”、“=”、“<”),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若要确定氧化铜是此反应的催化剂,还需探究反应前后,氧化铜的_____和_____不变。
(2)你认为小雨设计实验Ⅲ和实验Ⅳ对比的目的是_____。
2.
为探究微粒的性质及影响因素,小明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一:烧杯B中加入10mL蒸馏水,并滴入2~3滴酚酞试液;往烧杯A中加入浓氨水;用一个烧杯将A、B罩在一起(如图)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中溶液变色.
(1)该实验研究微粒_____的性质.
(2)根据实验一的现象,小明得出的结论是_____.
实验二:如图先往甲、乙装置烧杯A中分别装入30℃、80℃蒸馏水20mL,再进行实验(操作同实验一).实验时,发现往甲装置烧杯B中溶液颜色改变的时间比乙装置的时间长.
(3)该实验研究_____对微粒运动快慢的影响.
(4)根据实验二的现象,小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实验一:烧杯B中加入10mL蒸馏水,并滴入2~3滴酚酞试液;往烧杯A中加入浓氨水;用一个烧杯将A、B罩在一起(如图)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中溶液变色.
(1)该实验研究微粒_____的性质.
(2)根据实验一的现象,小明得出的结论是_____.
实验二:如图先往甲、乙装置烧杯A中分别装入30℃、80℃蒸馏水20mL,再进行实验(操作同实验一).实验时,发现往甲装置烧杯B中溶液颜色改变的时间比乙装置的时间长.
(3)该实验研究_____对微粒运动快慢的影响.
(4)根据实验二的现象,小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2.推断题- (共1题)
3.
A、B、C、D、E、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根据它们的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白烟E:_____;气体乙_____.
(2)检验集气瓶内气体甲的操作方法是_____.
(3)在反应③中,固体B起_____作用.
(4)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及基本反应类型:
反应①:_____;_____反应;
反应②:_____;_____反应;
反应④:_____;_____反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白烟E:_____;气体乙_____.
(2)检验集气瓶内气体甲的操作方法是_____.
(3)在反应③中,固体B起_____作用.
(4)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及基本反应类型:
反应①:_____;_____反应;
反应②:_____;_____反应;
反应④:_____;_____反应.
3.单选题- (共12题)
8.
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 |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红色粉末 |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
10.
2016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下列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


A.农作物的秸秆就地焚烧 |
B.社会公共场所严禁吸烟 |
C.积极开展绿化国土行动 |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
12.
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现象 | 结论 |
A | 带火星木条不复燃 | 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低 |
B | 干燥玻璃片上有水雾 | 呼出气体中水含量高 |
C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 |
D | 集气瓶正放 | 呼出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
A.A | B.B | C.C | D.D |
14.
下列有关蜡烛及其燃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小刀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发现它浮在水面 |
B.在蜡烛火焰上方罩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发现石灰水变浑浊 |
C.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能被点燃,说明其具有可燃性 |
D.拿住火柴梗一端迅速平放入蜡烛火焰,约1s后取出,处于内焰的部分最先炭化 |
4.填空题- (共2题)
17.
图A是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B是氟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图A方框的横线上填的是_____,图B方框的横线上的数字是_____。
(2)钠元素属于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钠元素与氟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_____。
A 质子数不同 B 中子数不同 C 电子数不同 D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3)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____。

(1)图A方框的横线上填的是_____,图B方框的横线上的数字是_____。
(2)钠元素属于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钠元素与氟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_____。
A 质子数不同 B 中子数不同 C 电子数不同 D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3)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____。
5.实验题- (共2题)
18.
如图是一个具有刻度和活塞可滑动的玻璃容器,其中有空气和足量的白磷,将它放在盛有沸水的烧杯上方,进行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目的 | 实现象 | 实结论 |
测定空气中_____ 的体积分数 | 白着火火燃烧,先向_____移,后_____移,最后停在约为_____(填整数)的位置上. | 空的成分按体积算,_____约占1/5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2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2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