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有一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某铜锌合金的成分,取10g该合金经粉碎后放入烧杯中,再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反应过程中烧杯内固体物质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合金粉碎的目的是______.
(2)10g合金中铜的质量为______g.
(3)充分反应后产生的氢气质量______.

(1)将合金粉碎的目的是______.
(2)10g合金中铜的质量为______g.
(3)充分反应后产生的氢气质量______.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Mg与NH4Cl溶液反应,除生成一种盐外,还有气泡产生。为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① NH3+HCl=NH4Cl ② NH3+H2SO4= (NH4)2SO4 ③NH3+CuO
3Cu+N2+3H2O
(提出猜想)气体可能是HCl,NH3,H2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探究)
(1)为确定是否含有HCl,将气体通入酸化的 _________溶液中,无沉淀产生,则该气体中无HCl。
(2)为了探究其他气体是否存在,又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①A中观察到 ________ ,证明有NH3;
②B中玻璃管内观察到_____ 证明有H2;
③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 和_____。
(实验结论)Mg与NH4Cl溶液反应生成盐,NH3和H2 。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实验反思)综合以上信息和实验结论,有同学认为不需要单独检验HCl,就能证明HCl不存在,理由是________ 。
(查阅资料)
① NH3+HCl=NH4Cl ② NH3+H2SO4= (NH4)2SO4 ③NH3+CuO

(提出猜想)气体可能是HCl,NH3,H2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探究)
(1)为确定是否含有HCl,将气体通入酸化的 _________溶液中,无沉淀产生,则该气体中无HCl。
(2)为了探究其他气体是否存在,又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①A中观察到 ________ ,证明有NH3;
②B中玻璃管内观察到_____ 证明有H2;
③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 和_____。
(实验结论)Mg与NH4Cl溶液反应生成盐,NH3和H2 。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实验反思)综合以上信息和实验结论,有同学认为不需要单独检验HCl,就能证明HCl不存在,理由是________ 。
3.综合题- (共1题)
3.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参观制碱厂后,获得以下信息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产品与原理)该厂采用“侯氏制碱法”生产化工产品——纯碱(Na2CO3)和化肥NH4Cl。
生产原理是:将NH3和CO2通入饱和食盐水中得到NaHCO3和NH4Cl的混合物,反应为:NaCl(饱和)+ NH3 + CO2 + H2O = NaHCO3↓+ NH4Cl;分离出NaHCO3晶体,加热制得纯碱。
(生产流程)

(相关资料)
(1) NH4Cl
NH3↑+HCl↑
(2)已知20℃时有关物质的溶解度如下(气体指1体积水中能溶解的气体体积)
(问题讨论):
(1)氨碱工业最关键的一步是:在加压的条件下不断向饱和的氨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溶液中会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试分析该流程需要加压条件的原因是:________。流程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目的是________。操作II的名称叫________。
(2)反应①中发生了两个反应,写出其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③中得到纯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生产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气体C B 溶液D C 氢氧化镁 D 化肥NH4Cl
(5)在氨碱工业处理剩余的氯化铵溶液时。为何不直接蒸发结晶析出氯化铵固体?_________。
(组成确定)
(1)称取一定质量的纯碱样品,经多次充分加热后,再称重,质量无变化。
(2)另取少量纯碱样品加入适量水,样品完全溶解,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稀HNO3,再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由上述实验可确定纯碱样品含有杂质________(写化学式)。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刚生产出的纯碱产品进行检测。取22克该样品于烧杯中,加水将其溶解,然后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并不断振荡。
首先发生的反应是:Na2CO3+HCl=NaHCO3+NaCl;然后发生的反应是:NaHCO3+HCl= NaCl+H2O+CO2↑;
在上述过程中烧杯中溶液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关系如图甲所示。

请你根据图甲提供的信息,计算出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________;计算该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________(计算结果用百分数表示,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产品与原理)该厂采用“侯氏制碱法”生产化工产品——纯碱(Na2CO3)和化肥NH4Cl。
生产原理是:将NH3和CO2通入饱和食盐水中得到NaHCO3和NH4Cl的混合物,反应为:NaCl(饱和)+ NH3 + CO2 + H2O = NaHCO3↓+ NH4Cl;分离出NaHCO3晶体,加热制得纯碱。
(生产流程)

(相关资料)
(1) NH4Cl

(2)已知20℃时有关物质的溶解度如下(气体指1体积水中能溶解的气体体积)
物质 | NaCl | NaHCO3 | NH4Cl | NH3 | CO2 |
溶解度 | 36.0g | 9.6g | 37.2g | 710 | 0.9 |
(问题讨论):
(1)氨碱工业最关键的一步是:在加压的条件下不断向饱和的氨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溶液中会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试分析该流程需要加压条件的原因是:________。流程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目的是________。操作II的名称叫________。
(2)反应①中发生了两个反应,写出其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③中得到纯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生产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气体C B 溶液D C 氢氧化镁 D 化肥NH4Cl
(5)在氨碱工业处理剩余的氯化铵溶液时。为何不直接蒸发结晶析出氯化铵固体?_________。
(组成确定)
(1)称取一定质量的纯碱样品,经多次充分加热后,再称重,质量无变化。
(2)另取少量纯碱样品加入适量水,样品完全溶解,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稀HNO3,再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由上述实验可确定纯碱样品含有杂质________(写化学式)。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刚生产出的纯碱产品进行检测。取22克该样品于烧杯中,加水将其溶解,然后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并不断振荡。
首先发生的反应是:Na2CO3+HCl=NaHCO3+NaCl;然后发生的反应是:NaHCO3+HCl= NaCl+H2O+CO2↑;
在上述过程中烧杯中溶液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关系如图甲所示。

请你根据图甲提供的信息,计算出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________;计算该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________(计算结果用百分数表示,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4.简答题- (共1题)
4.
学习生活中的化学,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1)下图是常用的电源插头,在标示的部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2)铜能制成插头和导线,是利用了金属铜的 性和 性。
(3)厕所用清洁剂(含盐酸)不慎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原因: 。
(4)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因研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就有青蒿素抗疟的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里的“水”作_________。上述水煎青蒿治疗疟疾,药性很不稳定,效果很差。屠呦呦改用乙醇提取,控温60℃,药效显著提高,说明青蒿素具有的性质是(答一条):_________________。
(1)下图是常用的电源插头,在标示的部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2)铜能制成插头和导线,是利用了金属铜的 性和 性。
(3)厕所用清洁剂(含盐酸)不慎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原因: 。
(4)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因研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就有青蒿素抗疟的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里的“水”作_________。上述水煎青蒿治疗疟疾,药性很不稳定,效果很差。屠呦呦改用乙醇提取,控温60℃,药效显著提高,说明青蒿素具有的性质是(答一条):_________________。
5.单选题- (共11题)
5.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混和后,不一定会出现沉淀的是( )。
A.Na2SO4、BaCl2、HNO3 | B.KNO3、Na2CO3、CaCl2 |
C.MgSO4、NaOH、H2SO4 | D.AgNO3、NaCl、HCl |
6.
室温下,在pH=1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H4+、Cl-、NO3-、SO42- | B.Na+、SO42-、NO3-、CO32- |
C.K+、Cl-、SO42-、OH- | D.Ba2+、NO3-、Cl-、SO42- |
9.
下列化学用语关于数字“3”的意义, 说法正确的是( )。
①3Hg ②Fe3 + ③SO3 ④3H2 O
①3Hg ②Fe3 + ③SO3 ④3H2 O
A.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 |
B.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③ |
C.表示原子个数的是④ |
D.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① |
12.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把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剂质量一定不变 |
B.t2℃时,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
C.将t1℃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
D.若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
13.
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下列各项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A.性质与用途 | B.安全常识 |
氧气有助燃性﹣﹣做燃料 熟石灰呈碱性﹣﹣改良酸性土壤 一氧化碳有还原性﹣﹣用于冶炼金属 | 皮肤沾上浓硫酸﹣﹣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 炒菜时油锅起火﹣﹣弃锅逃走 假酒中毒﹣﹣甲醇引起 |
C.日常生活经验 | D.物质与微粒构成 |
区别软水和硬水﹣﹣肥皂水 衣服上的圆珠笔油﹣﹣用汽油或酒精搓洗 鉴别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观察颜色 | 金属铜﹣﹣由铜原子构成 氧气﹣﹣由氧气分子构成 氯化钠﹣﹣由Na+和Cl﹣构成 |
A. A B. B C. C D. D
14.
有等质量的镁和铁,前者放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中,后者放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镁和铁中至少有一种剩余 |
B.消耗的稀硫酸和稀盐酸质量相等 |
C.消耗铁的质量一定大于消耗镁的质量 |
D.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 |
15.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两组试剂均正确的是( )。
| 待鉴别的物质 | 鉴别试剂1 | 鉴别试剂2 |
A | 稀盐酸和稀硫酸 | 氯化钡溶液 | 碳酸钠溶液 |
B | 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 熟石灰 | 水 |
C | 氯化铵和氯化钾 | 硝酸银溶液 | 熟石灰 |
D | 氧气、二氧化碳、氮气 | 燃着的木条 | 澄清石灰水 |
A.A | B.B | C.C | D.D |
6.选择题- (共1题)
7.填空题- (共2题)
17.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香烟烟气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毒副作用大的有________、尼古丁和焦油,不吸烟的人能闻到烟味的原因是________;随手丢弃的烟头还容易引发火灾,原因是(选填字母)________。
A 提供可燃物 B 提供氧气 C 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一旦发生火灾,消防队员通常用水来灭火,该方法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_。
(2)生锈的生铁制品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洗槽中,观察到溶液变黄,有无色气泡逸出。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________。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的滤渣成分中含________。若要验证银、铁、锌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已经选择了硝酸银和硝酸锌溶液,你认为他还需要的物质是________。
(3)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以羟基磷酸钙晶体[Ca5(PO4)3(OH)]形式存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02。牛奶含钙丰富又易被吸收,且牛奶中钙和磷比例合适,是健骨的理想食品。如图是某乳业公司纯牛奶包装标签的部分说明。若成人每天至少需要0.6g钙,且这些钙有90%来自牛奶,则一个人每天要喝____________盒这种牛奶。

(4)在一定条件下,A、B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若D为氧化物,且A、B的分子个数比为5∶4,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1)香烟烟气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毒副作用大的有________、尼古丁和焦油,不吸烟的人能闻到烟味的原因是________;随手丢弃的烟头还容易引发火灾,原因是(选填字母)________。
A 提供可燃物 B 提供氧气 C 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一旦发生火灾,消防队员通常用水来灭火,该方法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_。
(2)生锈的生铁制品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洗槽中,观察到溶液变黄,有无色气泡逸出。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________。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的滤渣成分中含________。若要验证银、铁、锌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已经选择了硝酸银和硝酸锌溶液,你认为他还需要的物质是________。
(3)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以羟基磷酸钙晶体[Ca5(PO4)3(OH)]形式存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02。牛奶含钙丰富又易被吸收,且牛奶中钙和磷比例合适,是健骨的理想食品。如图是某乳业公司纯牛奶包装标签的部分说明。若成人每天至少需要0.6g钙,且这些钙有90%来自牛奶,则一个人每天要喝____________盒这种牛奶。

(4)在一定条件下,A、B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若D为氧化物,且A、B的分子个数比为5∶4,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综合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