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5786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9/7/25

1.科学探究题(共2题)

1.
某实验小组为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由甲、乙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甲同学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CaCl2、NaCl的溶液呈中性,Na2CO3溶液呈______(填“酸”或“碱”)性.
(实验探究一)确定甲、乙同学上述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
(2)取甲所得溶液少许,加入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甲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写化学式)
(3)取乙所得溶液少许,加入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乙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写化学式)
(实验探究二)
(4)甲、乙同学把上述实验所得溶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产生少量气泡,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是__________(写化学式).
(讨论交流)丙同学提出:若将上述废缸中物质取出,过滤,所得滤液中含有哪些物质呢?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一定含有NaCl,可能含有CaCl2、盐酸和Na2CO3中的部分物质.
(实验探究三)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可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
(归纳总结)该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和_________(写化学式).
(探索与拓展)有一份由Na2SO4、NaCl两种物质组成的固体样品.为确定其组成,上述小组同学将样品全部溶于蒸馏水中制成119.3g溶液,再往其中加入104gBaCl2溶液,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23.3g白色沉淀和一定质量的滤液.经测定,该滤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9%.试计算:(均需计算过程)
(5)所用B2Cl2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
(6)所用样品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燃烧是我们熟悉的现象。某实验小组用下图实验方法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1)如图一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_____,水中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_____。
(2)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___。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____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
(4)“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用脱脂棉包裹好过氧化钠(Na2O2),往棉球上滴水即可看到“滴水生火”的奇观,因为过氧化钠遇到水生成O2和另一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是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但小明在一次表演中因为滴水过多却没有成功,他没有成功的原因是_____。

2.简答题(共1题)

3.
2015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三届“世界水日”,我国纪念“世界水日”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水能源,保障水安全”。地下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1)生活中可用_____来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常采用_____的方法,即降低水的硬度,又杀菌消毒。
(2)测定地下水的酸碱度常用pH试纸,其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洁净的玻璃棒醮取待测液在试纸上,_____。

3.推断题(共1题)

4.
A、B、C、D、E、F、G、Y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C、E、G属于单质,Y是一种有毒气体,反应①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D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E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此反应中被氧化的物质是_____(写化学式)
(3)X是_____和_____(均写化学式)的混合溶液,当_____的情况下将没有E生成。
(4)反应②中生成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单选题(共17题)

5.
某无色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H+、K+、Cl-、X,其中X可能是(   )
A.Mg2+B.Fe3+C.OH-D.CO32-
6.
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 代表不同原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B.排列再紧密的分子之间也有间隙
C.过程Ⅰ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D.过程Ⅱ发生了物理变化
7.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光合作用B.钢铁生锈
C.雕塑腐蚀D.冰山融化
8.
氧化态的新纪录在铱的化合物中已经实现,今年,国内外研究人员通过紧密合作成功制备了四氧化铱阳离子(IrO4+),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铱的化合价为(   )
A.+6B.+7C.+8D.+9
9.
下列对应现象或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 释
A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
热胀冷缩
因为分子在不停运动
C
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
因为人体中缺乏钙元素
D
用钢制作导线
利用金属的导电性
 
A.AB.BC.CD.D
10.
将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充分混合,所得溶液与下列那种物质不反应(   )
A.CuSO4B.FeC.Ba Cl2D.SO2
11.
现在两种金属单质组成的混合物,向100g某种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该混合物,混合物的质量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混合物为Mg、Al,则m可能是0.2g
B.若混合物为Zn、Fe,则m一定大于0.2g
C.若混合物为Fe、Al,则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为15%
D.若混合物为Zn、Cu,m为0.1g,则该混合物中Zn的质量分数可能是50%
12.
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区分化肥NH4Cl和CO(NH2)2
分别与熟石灰研磨

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通入饱和NaHCO3溶液

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CaCl2
滴加适量K2CO3溶液后过滤

鉴别NaOH和Ca(OH)2溶液
加入适量Na2CO3溶液
 
A.AB.BC.CD.D
13.
下列物质加入一定量的水中,能是液体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硝酸铵B.氢氧化钠C.氧化钙D.氯化钠
14.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强震。震后灾区人民须将河水净化成生活用水,常见的净水操作有①过滤、②加明矾吸附、③蒸馏、④消毒杀菌。应选用的净化顺序为(   )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②①④D.①③④
15.
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CO2验满B.收集O2
C.加热液体D.过滤
16.
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O和CO2都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B.CO2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支持燃烧
C.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D.石墨可做电极
17.
下列有关合金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B.青铜、黄铜的硬度大于铜
C.合金的抗腐蚀性能比其成分金属强
D.合金的熔点比其成分金属高
18.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的气体体积是负极的2倍
C.棉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19.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每种溶液里只有两种物质
B.硫酸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C.配置0.09%的生理盐水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和溶解
D.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
20.
下列物质敞口露置于空气中,质量不变的是()
A.氢氧化钠B.氯化钠
C.浓盐酸D.浓硫酸
21.
健康饮食均衡营养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下列物质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A.大豆和花生B.瘦肉和鸡蛋
C.蔬菜和水果D.米饭和馒头

5.多选题(共2题)

22.
某纯净物不含氧元素,它不可能是(   )
A.有机物B.盐C.碱D.氧化物
23.
下列物质的俗名和化学式不一致的是()
A.纯碱NaOHB.酒精C2H5OH
C.干冰CO2D.苏打NaHCO3

6.填空题(共5题)

24.
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铅原子_____;
(2)3个氧气分子_____;
(3)4个硫酸根离子_____;
(4)氧化钙中钙元素显+2价_____;
25.
下图是A、B、C、D、E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填与代号),它表示的元素属于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写出上述粒子中阴离子的符号_____。
(3)由A、E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26.
2014年5月9日,以绿色环保的醋酸纤维素为新材料制成的乒乓球已在全球公开发售,这意味着过去一直被用以制造乒乓球的易燃材料赛璐珞退出历史舞台。醋酸纤维素的化学式(C12H16O8)n。填写下列空白
(1)醋酸纤维素属于_____(填“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由_____种元素组成。
(2)醋酸纤维素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所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27.
请从①磷酸氢铵②小苏打③干冰④氢气中选择符合题意的物质,用序号填空。
(1)被称作“清洁能源”的气体单质是_____;
(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
(3)可做复合肥料的是_____;
(4)制作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_____;
28.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且它们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均无明显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为___(填“增大”或“减小”)
(2)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___.
(3)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为甲____乙(填“>”、“<”或“=”).
(4)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丙物质,可采用____的方法提纯甲.
(5)若要将组成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

7.实验题(共1题)

29.
下图是实验是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I的名称_____。
(2)用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锥形瓶内的液体应加至_____(填“a”或“b”处)。
(3)小华同学用装置B和E制取并收集氧气,加入药品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他的下确操作方法是:用胶皮管将B、E的导管连接,先_____,再_____,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松手后导管内是否形成一段液注;放入某药品后加热,发观导管被粉末堵塞,水槽中的水变成紫红色,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
(4)若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需用B装置外,还需连接装置_____,连接该装置的目的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2道)

    简答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7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