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20题)
6.
通过化学式“H2O2”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①表示过氧化氢(双氧水)这种物质②表示 1 个过氧化氢分子
③知道过氧化氢属于氧化物④知道过氧化氢相对分子质量为 34
⑤表示过氧化氢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
⑥知道过氧化氢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16
⑦表示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 1 个氢分子和 1 个氧分子构成
①表示过氧化氢(双氧水)这种物质②表示 1 个过氧化氢分子
③知道过氧化氢属于氧化物④知道过氧化氢相对分子质量为 34
⑤表示过氧化氢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
⑥知道过氧化氢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16
⑦表示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 1 个氢分子和 1 个氧分子构成
A.①②③④⑥ | B.①②③④⑥⑦ | C.①②③④⑤⑦ | D.①②③④⑦ |
17.
某同学从量筒中取用一定量的液体,开始时仰视读数得38毫升,取出一部分后仰视读数得18毫升,则他实际取出液体的体积是( )
A.大于20毫升 | B.等于20毫升 | C.小于20毫升 | D.无法确定 |
19.
加热50mL液体应该选用下列仪器中的( )
(1)试管(2)烧杯(3)酒精灯(4)试管夹(5)石棉网(6)铁架台
(1)试管(2)烧杯(3)酒精灯(4)试管夹(5)石棉网(6)铁架台
A.(1)(3)(5) | B.(1)(3)(5)(6) |
C.(2)(3)(5)(6) | D.(1)(3)(4) |
2.选择题- (共2题)
3.填空题- (共11题)
25.
用化学符号填空: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地球上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元素_____
n个水分子_____2个氮原子_____一个硅原子_____
2个氯分子_____3个硫酸分子_____
硝酸铵中显+5的氮元素_____。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地球上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元素_____
n个水分子_____2个氮原子_____一个硅原子_____
2个氯分子_____3个硫酸分子_____
硝酸铵中显+5的氮元素_____。
29.
填写下列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并指出类别(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化合物或氧化物)
物质名称 | _____ | 碳酸钙 | _____ | _____ |
化学式 | _____ | _____ | SiO2 | Ca(OH)2 |
类别 | 非金属单质 | _____ | _____ | _____ |
31.
_____色的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_____色。而在氧气中燃烧,发出_____色火焰,且生成无色_____气味的气体。在实验时,集气瓶中加入的液体可能是_____,其目的为_____,硫在空气中和纯氧中燃烧现象不同的原因是_____。
32.
在下表内填入
实验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简答 |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 | _____ | 二氧化锰作用:_____ |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 _____ | 现象:_____ |
生石灰加水 | _____ | 生成物使无色酚酞变_____色 |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 _____ | 该反应中镁元素从_____态变成_____态 |
4.实验题- (共3题)
34.
下面某同学探究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的细铁丝应先用_____ 进行处理,这个变化是_____变化.
(2)实验时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并在螺旋状细铁丝的末端系上一根火柴的目的是_____.集气瓶内事先装水或砂子,目的是_____.
(3)证明铁丝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_____,证明燃烧放出大量热量的现象是_____.
(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

(1)选用的细铁丝应先用_____ 进行处理,这个变化是_____变化.
(2)实验时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并在螺旋状细铁丝的末端系上一根火柴的目的是_____.集气瓶内事先装水或砂子,目的是_____.
(3)证明铁丝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_____,证明燃烧放出大量热量的现象是_____.
(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
35.
实验室常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装置A),也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来制取氧气(装置B)。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
(2)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
(3)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这是利用了氧气的_____性质。
(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看到_____,说明氧气已集满;若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中含有氮气的原因可能是_____(写一点即可)
(5)二氧化碳是一种能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
(6)若选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7)实验室用块状硫化亚铁和稀硫酸反应就有硫化氢气体产生,硫化氢气体比空气重,能溶于水。则实验室制备硫化氢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收集装置可选用_____。
(8)由此我们得到启示:实验室选择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_____和_____;选择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_____和_____。

(1)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
(2)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
(3)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这是利用了氧气的_____性质。
(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看到_____,说明氧气已集满;若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中含有氮气的原因可能是_____(写一点即可)
(5)二氧化碳是一种能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
(6)若选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7)实验室用块状硫化亚铁和稀硫酸反应就有硫化氢气体产生,硫化氢气体比空气重,能溶于水。则实验室制备硫化氢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收集装置可选用_____。
(8)由此我们得到启示:实验室选择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_____和_____;选择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_____和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11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