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1题)
1.
制备高纯硅和二氧化硅主要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2019年,我国华为公司推出了5G商用芯片。制造芯片要用到高纯硅,硅属于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
Si+2CO↑,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分析,C发生了______反应。
(3)用于制造光导纤维的高纯二氧化硅,可利用反应②制备,同时生成一种可循环使用的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整个工艺流程中,还可以循环利用的另一种物质是______。

(1)2019年,我国华为公司推出了5G商用芯片。制造芯片要用到高纯硅,硅属于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

(3)用于制造光导纤维的高纯二氧化硅,可利用反应②制备,同时生成一种可循环使用的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整个工艺流程中,还可以循环利用的另一种物质是______。
2.计算题- (共1题)
2.
梧州市某化学兴趣小组检测某硫酸厂排放的废液中硫酸的含量,取废液样品100g,逐滴加入4%的NaOH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NaOH溶液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假设废液中其它成分均为中性,且不和NaOH反应)。

请计算:
(1)H2O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
(2)该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______(结果精确到0.01%)

请计算:
(1)H2O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
(2)该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______(结果精确到0.01%)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市售的“自热米饭”带有一个发热包,遇水后可迅速升温至150℃,保温时间达3小时,能将生米做成熟饭。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对发热包非常感兴趣,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
(1)发热包主要由生石灰、铁粉、镁粉、铝粉、炭粉、氯化钠中的若干种组成。
(2)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均为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但后者可溶于NaOH溶液。
(成分探究)取出某品牌的发热包内灰黑色的固体粉末,分成两份。
(1)小吴用磁铁靠近其中一份粉末,发现有黑色物质被磁铁吸引,证明粉末中含有______。用磁铁将该物质全部吸出后,剩余粉末为样品A。
(2)小周将另一份粉末加水溶解、过滤后,取部分滤液滴入酚酞试液,滤液变______色,证明原粉末中含生石灰;再向滤液中加入______,看到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粉末中含有氯化钠。
(3)除上述物质外,还可能存在镁粉、铝粉、炭粉,对此大家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只存在上述三种中的一种;
猜想二:上述三种同时存在;
猜想三:存在铝粉和炭粉;
猜想四:存在镁粉和铝粉;
猜想五:______。
(实验验证)小施用样品A进行实验,流程如下。向滤液B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他观察到开始时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来又全部消失,最后得到的是无色溶液E。

(实验结论)
不溶物D是______。
大家结合实验现象讨论后,认为猜想______正确,理由是______。
(原理探究)

小吴利用如图装置证明发热包放热主要来自于生石灰与水的反应。加水后发现A中温度迅速升高,B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为______(填名称)。但温度很快下降,说明该反应很快结束,不能长时间保温。
(猜想)大家大胆猜测应该还有其他放热反应存在。
(实验验证)
同学们按资料介绍,用铁粉、炭粉和食盐水在锥形瓶中模拟铁的锈蚀实验,不久后发现锥形瓶外壁微烫,并持续较长时间。该现象很好地解释了发热包的保温机理。
(拓展活动)
在上述铁的锈蚀实验中未观察到红色的铁锈产生。老师告诉同学们,铁锈蚀时首先生成一种碱。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查阅资料)
(1)发热包主要由生石灰、铁粉、镁粉、铝粉、炭粉、氯化钠中的若干种组成。
(2)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均为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但后者可溶于NaOH溶液。
(成分探究)取出某品牌的发热包内灰黑色的固体粉末,分成两份。
(1)小吴用磁铁靠近其中一份粉末,发现有黑色物质被磁铁吸引,证明粉末中含有______。用磁铁将该物质全部吸出后,剩余粉末为样品A。
(2)小周将另一份粉末加水溶解、过滤后,取部分滤液滴入酚酞试液,滤液变______色,证明原粉末中含生石灰;再向滤液中加入______,看到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粉末中含有氯化钠。
(3)除上述物质外,还可能存在镁粉、铝粉、炭粉,对此大家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只存在上述三种中的一种;
猜想二:上述三种同时存在;
猜想三:存在铝粉和炭粉;
猜想四:存在镁粉和铝粉;
猜想五:______。
(实验验证)小施用样品A进行实验,流程如下。向滤液B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他观察到开始时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来又全部消失,最后得到的是无色溶液E。

(实验结论)
不溶物D是______。
大家结合实验现象讨论后,认为猜想______正确,理由是______。
(原理探究)

小吴利用如图装置证明发热包放热主要来自于生石灰与水的反应。加水后发现A中温度迅速升高,B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为______(填名称)。但温度很快下降,说明该反应很快结束,不能长时间保温。
(猜想)大家大胆猜测应该还有其他放热反应存在。
(实验验证)
同学们按资料介绍,用铁粉、炭粉和食盐水在锥形瓶中模拟铁的锈蚀实验,不久后发现锥形瓶外壁微烫,并持续较长时间。该现象很好地解释了发热包的保温机理。
(拓展活动)
在上述铁的锈蚀实验中未观察到红色的铁锈产生。老师告诉同学们,铁锈蚀时首先生成一种碱。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单选题- (共20题)
6.
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生成物中有2种单质 |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
C.该反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
8.
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内发生了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 a | b | c | d |
反应前的质量/g | 10 | 15 | 20 | 1 |
反应后的质量/g | 0 | 10 | x | y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d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B.c的质量范围一定是:0≤x≤30 |
C.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之比一定为2:1 |
D.若16≤y≤36,则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
11.
为除去粗盐中的泥沙、Ca2+、Mg2+、SO42-等杂质,可将粗盐溶于水,再进行下列五步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⑤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④⑤②①③ | B.②④⑤①③ | C.②⑤④①③ | D.⑤②④③① |
12.
关于配制50g 8%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量筒量取![]() |
B.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小烧杯中称量 |
C.把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量筒中溶解 |
D.配制好的溶液存放在带玻璃塞的广口瓶中 |
16.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盐酸的pH |
B.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
C.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
17.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
B.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 |
C.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都可以用于灭火 |
D.煤的综合利用措施主要有煤的气化、焦化和液化 |
19.
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
B.将a的溶液由![]() ![]() |
C.![]() ![]() |
D.c的饱和溶液由![]() ![]() |
22.
法国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塔楼发生火灾,中空结构的木质塔尖剧烈燃烧而坍塌。下列关于该事件说法错误的是( )
A.木材是可燃物 |
B.用水灭火前要先切断电源 |
C.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
D.塔尖剧烈燃烧的原因之一是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 |
5.填空题- (共3题)
24.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被誉为“21世纪的电池”,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锂元素的相关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周期,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该元素与第8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
(3)利用锂与水的反应可制成锂水电池,作为潜艇的储备电源。已知锂与水反应生成一种碱和一种可燃性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1)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周期,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该元素与第8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
(3)利用锂与水的反应可制成锂水电池,作为潜艇的储备电源。已知锂与水反应生成一种碱和一种可燃性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25.
请用化学用语填写下列空白,注意按示例要求书写大小写。示例:Ag+
(1)锌元素______;
(2)2个氢氧根离子______;
(3)氯化镁______;
(4)3个五氧化二磷分子______。
(1)锌元素______;
(2)2个氢氧根离子______;
(3)氯化镁______;
(4)3个五氧化二磷分子______。
26.
梧州市冰泉豆浆以“香、滑、浓”独具风味,驰名中外。下面是某品牌豆浆的营养成分表。请回答:
(1)表中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是______。
(2)维生素有多种,每种都有独特功能。若人体缺乏维生素______,会引起坏血病。
(3)豆浆中的______在消化道内逐渐被分解成可被人体吸收的多种氨基酸。
(4)淀粉属于糖类,在淀粉溶液中加入几滴碘水,溶液会变______色。
成分 | 蛋白质 | 油脂 | 糖类 | 钙 | 铁 | 维生素 |
质量分数(%) | 1.8 | 0.7 | 1.1 | 0.01 | 0.0005 | 0.015 |
(1)表中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是______。
(2)维生素有多种,每种都有独特功能。若人体缺乏维生素______,会引起坏血病。
(3)豆浆中的______在消化道内逐渐被分解成可被人体吸收的多种氨基酸。
(4)淀粉属于糖类,在淀粉溶液中加入几滴碘水,溶液会变______色。
6.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20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