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2019年中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5746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9/7/25

1.计算题(共1题)

1.
将氯化钠和氯化铁的固体混合物40g完全溶于101.4g水中形成溶液,再将1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分5次加入到该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5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g
20
20
20
20
20
共生成沉淀的质量/g
5.35
10.7
m
21.4
21.4
 
求:(1)表中m的值为________。
(2)原混合物中氯化铁的质量___________。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2.推断题(共2题)

2.
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其中A是钠盐,且A、D都由三种元素组成,E是红棕色固体,且与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有黑色粉末生成,C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图中“—”表示两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
(2)反应①属于_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B物质与E物质反应过程中,B物质具有__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写出一个即可):___________。
3.
实验室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 Na2SO4、Ba(NO3)2、K2CO3、KOH、CuSO4、Mg(NO3)2和K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K2CO3和“纯碱”的化学性质相似;MgCO3微溶于水,不考虑为沉淀。
(实验步骤)
步骤Ⅰ:取一定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溶解,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呈无色。
初步结论:原粉末中一定不含______。
步骤Ⅱ:将步骤Ⅰ中的混合物过滤,进行下一步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一)小明同学对步骤Ⅱ中过滤所得滤液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一定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充分振荡后,再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呈红色
由此确定原粉末中含有____
 
请说明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理由______。
(猜想假设)小红同学对步骤Ⅱ中过滤所得固体成分提出了如下猜想:
①Mg(OH)2  ②BaSO4  ③BaCO3  ④Mg(OH)2、BaSO4  ⑤BaSO4、BaCO3
⑥Mg(OH)2、BaCO3  ⑦Mg(OH)2、BaSO4、BaCO3
(实验探究二)小红同学对猜想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一定量过滤所得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HCl,充分振荡。
有气泡产生,沉淀完全溶解
上述猜想______可能成立
(2)向(1)试管中,继续滴加足量的NaOH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上述猜想______一定成立
 
写出(2)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归纳总结)通过上述实验验证,原粉末中仍不能确定的成分是____________。

3.单选题(共6题)

4.
实验准备室里,实验仪器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下列表述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试管:“干净吧!我身上一滴水都没有”
B.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
C.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D.量筒:“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坏了”
5.
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物质质量/g
8
2
8
12
反应后物质质量/g
4
16
X
2
 
A.反应后X的值为8B.参加反应的甲、丁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2:5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D.丙一定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6.
分类法是初中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各组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氧化物:H2O2  ZnSO4  COB.碱:Cu(OH)2  Ba(OH)2  C2H5OH
C.酸:H2CO3  H2SO4  CH3COOHD.盐:NH3·H2O  Ca3(PO4)2  AlCl3
7.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安全与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B.测定溶液的pH
C.过滤D.稀释浓硫酸
8.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常温下向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逐渐加水
B.向装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
C.向装有等质量锌、铁的两只烧杯中分别加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
D.向装有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渐加入金属锌
9.
2019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大会在中国举行,世界各国达成共识:全力改善环境质量,全推动绿色发展。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是(  )
A.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B.鼓励开私家车,带动经济发展
C.大量使用化肥,提高粮食产量D.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

4.填空题(共4题)

10.
甲、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两种物质,它们由A、B、C、D四种元素中的三种元素组成。已知A元素原子无中子,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两倍,C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元素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甲由A、C、D三种元素组成,乙由B、C、D三种元素组成。请写出相应物质的化学式,并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1)甲物质化学式_______________;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
(2)乙物质化学式_______________;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
11.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铵根离子_________;②标出次氯酸钠(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2)2019年5月1日,又一架由北京至安顺的联合航空公司航班平安降落在黄果树机场,标志着安顺迎来了“五一”旅游黄金周的客流高峰。随着越来越多空中客运航线的开通,方便了市民的出行,助力了安顺经济的腾飞。请从化学视角回答下列问题:

①下列飞机组件中,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金属起落架    B真皮座套    C橡胶轮胎
②飞机上提供下列食品:米饭、鸡腿、纯净水、苹果等,其中苹果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_。
③机组人员就餐后,乘务员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_____作用。
④央视财经节目曾经报道:王者归“铼”,中国发现超级金属铼,制造出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如图是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可知铼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
12.
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相应序号填空。
①煤 ②生铁 ③氮气 ④氯化钠 ⑤二氧化硫 ⑥硝酸钾
(1)充入食品包装袋中用于防腐的是_______; (2)可形成酸雨的是_______;
(3)常用作消除道路上积雪的是________;    (4)属于合金的是________;
(5)被称为“工业粮食”的是________; (6)属于复合肥的是________。
13.
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1)电解水实验如右图所示。x是电源的_____极(填“正”或“负”),检验b试管中所得气体的方法是_____。

(2)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20℃时,将A、B两种固体各50g,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2所示;升温到50℃时,A、B两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如图3所示。(A、B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20℃到50℃的变化过程中,一直处于饱和状态的是______(填“A”或“B”)的溶液。
②图1中能表示A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填“甲”或“乙”)。
③图1中P点的含义_________。
④图3中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精确到0.1%)

5.实验题(共1题)

14.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仪器甲的名称是_____。
(2)若选A装置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实验室可用B或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选用C装置相对于B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
(3)实验室要制取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装置接口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填接口对应的字母,全对才得分),F装置的作用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推断题:(2道)

    单选题:(6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