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下表是几种可燃物在常压时的沸点;
(1)在C3H8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最简整数比)。
(2)在C3H8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至0.1%)。
(3)45gC2H6与_____________gC5H12所含碳元素质量相等。
(4)分析上表中可燃物分子结构上的规律,推测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可燃物 | CH4 | C2H6 | C3H8 | X | C5H12 |
沸点/℃ | 164 | 88.6 | 42.1 | 0.5 | 36.1 |
(1)在C3H8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最简整数比)。
(2)在C3H8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至0.1%)。
(3)45gC2H6与_____________gC5H12所含碳元素质量相等。
(4)分析上表中可燃物分子结构上的规律,推测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2.综合题- (共1题)
2.
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1)下图金属应用的实例,主要利用金属的导热性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2)用一氧化碳和磁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3O4)炼铁,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用2000t含Fe3O480%的磁铁矿,理论上能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____________t。
(3)铝制品形成致密保护膜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氢化镁(MgH2)是一种贮氢合金,当它与H2O混合时释放出氢气,同时生成一种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两个有关金属性质的实验:
实验I :硫酸镁溶液和锌粉混合
实验II:硫酸亚铁溶液与锌粉混合
在上述两个实验结束后,该同学将实验I和II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发现烧杯内的银白色固体明显增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方程式说明)。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盐酸,结果有气泡产生。那么,滤液中所含金属离子的情况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①Mg2+②Mg2+、Zn2+③Mg2+、Fe3+④Zn2+、Fe2+ ⑤Mg2+、Zn2+、Fe2+
(1)下图金属应用的实例,主要利用金属的导热性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2)用一氧化碳和磁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3O4)炼铁,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用2000t含Fe3O480%的磁铁矿,理论上能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____________t。
(3)铝制品形成致密保护膜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氢化镁(MgH2)是一种贮氢合金,当它与H2O混合时释放出氢气,同时生成一种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两个有关金属性质的实验:
实验I :硫酸镁溶液和锌粉混合
实验II:硫酸亚铁溶液与锌粉混合
在上述两个实验结束后,该同学将实验I和II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发现烧杯内的银白色固体明显增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方程式说明)。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盐酸,结果有气泡产生。那么,滤液中所含金属离子的情况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①Mg2+②Mg2+、Zn2+③Mg2+、Fe3+④Zn2+、Fe2+ ⑤Mg2+、Zn2+、Fe2+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实验室有一瓶存放很久的生石灰,小轩同学想了解其变质情况,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1):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触摸烧杯外壁,感觉发热。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小轩同学对样品的组成提出了以下假设:
假设1.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假设2.是CaO和CaCO3的混合物,
假设3.是CaO和Ca(OH)2的混合物,
假设4.是CaO、Ca(OH)2、CaCO3的混合物。
(1)通过实验现象可以直接看出,其中假设____________不合理。
(2)为了判断其他几种假设的合理性,他继续进行实验:
(实验2):取少量沉淀放在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由此可否定假设____________。
(实验3):取少量滤液放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后溶液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于是小轩同学得到结论:只有假设4合理。但你认为此实验仍不能得到最后结论,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
(3)为了得到最后结论,小轩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

向滤液D中逐滴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上述实验,小轩最终得出假设4成立,请根据所给实验数据进行计算,推测他所称取的生石灰样品的质量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1):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触摸烧杯外壁,感觉发热。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小轩同学对样品的组成提出了以下假设:
假设1.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假设2.是CaO和CaCO3的混合物,
假设3.是CaO和Ca(OH)2的混合物,
假设4.是CaO、Ca(OH)2、CaCO3的混合物。
(1)通过实验现象可以直接看出,其中假设____________不合理。
(2)为了判断其他几种假设的合理性,他继续进行实验:
(实验2):取少量沉淀放在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由此可否定假设____________。
(实验3):取少量滤液放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后溶液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于是小轩同学得到结论:只有假设4合理。但你认为此实验仍不能得到最后结论,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
(3)为了得到最后结论,小轩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

向滤液D中逐滴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上述实验,小轩最终得出假设4成立,请根据所给实验数据进行计算,推测他所称取的生石灰样品的质量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推断题- (共1题)
4.
利用坐标系建立物质间的关系是总结化学知识的一种方法。A-M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九种物质,下图是根据这九种物质的类别和其中某种元素的化合价构建的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图中“→”表示一种物质转换成另一种物质) ,已知A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俗名是______________;
(2)H、G均可与M溶液反应,分别生成含该金属元素的两种盐溶液。G与M的反应常用于工业除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
(3)D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B溶液中加入一定量 D溶液,过滤后取滤液,滴入过量M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写出所有可能情况,填化学式);
(4)A - H八种物质中能与M溶液反应的物质有________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俗名是______________;
(2)H、G均可与M溶液反应,分别生成含该金属元素的两种盐溶液。G与M的反应常用于工业除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
(3)D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B溶液中加入一定量 D溶液,过滤后取滤液,滴入过量M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写出所有可能情况,填化学式);
(4)A - H八种物质中能与M溶液反应的物质有________种。
5.单选题- (共13题)
6.
一定质量的甲烷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甲烷完全反应,生成物只有CO、CO2和H2O,且总质量为20.8g,其中H2O的质量为10.8g,则CO2的质量为
A.5.6g | B.8.8g | C.4.4g | D.4.8g |
7.
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 B. 属于金属元素
C. 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 D. 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

A. 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 B. 属于金属元素
C. 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 D. 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
8.
黄铁矿的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亚铁(FeS2),工业上可利用黄铁矿煅烧的产物冶炼铁和生产浓硫酸,其工业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②不是置换反应,反应③④为化合反应
B. 反应①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
C. 该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中的SO2可以用熟石灰溶液吸收
D. 向制得的100克98%的浓硫酸中加入100克蒸馏水,配制49%的稀硫酸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②不是置换反应,反应③④为化合反应
B. 反应①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
C. 该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中的SO2可以用熟石灰溶液吸收
D. 向制得的100克98%的浓硫酸中加入100克蒸馏水,配制49%的稀硫酸
9.
现有含杂质的硝酸钠溶液,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无色溶液B的溶质是硝酸钙 |
B.原溶液中的杂质一定是氯化钙 |
C.原溶液中的杂质可能由三种物质组成 |
D.该实验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不止一种 |
10.
某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A B.B C.C D.D
A.物质的分离 | B.物质的鉴别 |
淡化海水一蒸馏 海水晒盐一蒸发 | 氮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带火星的木条 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三种固体-—水 |
C.化学与健康 | D.化学与生活 |
缺铁——易引起贫血 缺乏维生素C一一会引起坏血病 | 洗去餐具上的油污一一洗洁精 使煤燃烧更旺一一把煤做成蜂窝状 |
A.A B.B C.C D.D
6.多选题- (共1题)
18.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不正确的是
A.复分解反应都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所以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 |
B.酸碱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 |
C.有机物中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可能是有机物 |
D.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
7.填空题- (共5题)
20.
如图是镁元素和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镁原子的核电荷数是____________;镁元素与硫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________。
(2)在镁和硫生成硫化镁的反应中,得到电子的是____________原子;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填字母)____________.
(3)C和D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1)镁原子的核电荷数是____________;镁元素与硫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________。
(2)在镁和硫生成硫化镁的反应中,得到电子的是____________原子;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填字母)____________.
(3)C和D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1.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氯化钠 ②氢气 ③氯气 ④石墨 ⑤小苏打 ⑥熟石灰
(1)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的是___________;
(2)填充探空气球的理想气体是___________;
(3)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___________;
(4)常用于制作电极的是___________;
(5)常用于消除公路积雪的是___________;
(6)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_。
①氯化钠 ②氢气 ③氯气 ④石墨 ⑤小苏打 ⑥熟石灰
(1)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的是___________;
(2)填充探空气球的理想气体是___________;
(3)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___________;
(4)常用于制作电极的是___________;
(5)常用于消除公路积雪的是___________;
(6)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_。
22.
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可以作为溶质的是___________。
A 只有固体 B 只有液体
C 只有气体 D 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
(2)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___,水的体积为_________mL (水的密度近似看作lg/cm3)。
(3)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t2℃时,若从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须蒸发掉较多水的是___________ (填“甲”或“乙”)物质的饱和溶液。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5)按上图所示装置,将液体X注入装有固体y的试管中,会导致U形管中右端液面升高。则可能的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可以作为溶质的是___________。
A 只有固体 B 只有液体
C 只有气体 D 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
(2)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___,水的体积为_________mL (水的密度近似看作lg/cm3)。
(3)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t2℃时,若从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须蒸发掉较多水的是___________ (填“甲”或“乙”)物质的饱和溶液。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
B.将t2℃时甲、乙物质的溶液降温到t1℃,其溶液的质量一定相等 |
C.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乙物质溶液,若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它操作均正确,则配制的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偏高 |
选项 | x | y |
A | 水 | 氧化钙 |
B | 水 | 硝酸铵 |
C | 浓硫酸 | 水 |
D | 稀盐酸 | 镁 |

(5)按上图所示装置,将液体X注入装有固体y的试管中,会导致U形管中右端液面升高。则可能的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研究“水”可从多角度展开。
(1)水的电解
①宏观现象:按如图所示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检验B中气体的现象是___________。

②微观分析:该反应中发生分解的微粒名称是___________。
③结论:水由__________组成。
(2)水的性质
将黄豆大小的金属钾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生成H2;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水的用途
①碘与锌在常温下反应速度很慢,若滴入几滴水则反应剧烈,水在此的作用是_____。
②下列实验中,对水的主要作用分析不全面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a图中的水便于观察烧瓶内气压变化
B.b图中的水提供热量
C.c图集气瓶中的水排尽空气且便于观察H2何时集满
D.d图中的水防止熔融物炸裂集气瓶
(1)水的电解
①宏观现象:按如图所示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检验B中气体的现象是___________。

②微观分析:该反应中发生分解的微粒名称是___________。
③结论:水由__________组成。
(2)水的性质
将黄豆大小的金属钾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生成H2;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水的用途
①碘与锌在常温下反应速度很慢,若滴入几滴水则反应剧烈,水在此的作用是_____。
②下列实验中,对水的主要作用分析不全面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a图中的水便于观察烧瓶内气压变化
B.b图中的水提供热量
C.c图集气瓶中的水排尽空气且便于观察H2何时集满
D.d图中的水防止熔融物炸裂集气瓶
8.实验题- (共1题)
24.
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的二氧化锰可以熏复使用,为了从反应后的剩余物中回收纯净的二氧化锰,实验操作为溶解、过滤、________、干燥。
(3)实验室制取氢气时,选用B为发生装置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用C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打开如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后,水不能滴下,该同学认为整套装置不漏气,你认为他的判断__________(填“正确 ”或“不正确”)。实验室为了除去其中的氯化氢气体,并将剩余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 下列装置中最为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填序号),试剂瓶中盛放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浓溶液。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的二氧化锰可以熏复使用,为了从反应后的剩余物中回收纯净的二氧化锰,实验操作为溶解、过滤、________、干燥。
(3)实验室制取氢气时,选用B为发生装置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用C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打开如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后,水不能滴下,该同学认为整套装置不漏气,你认为他的判断__________(填“正确 ”或“不正确”)。实验室为了除去其中的氯化氢气体,并将剩余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 下列装置中最为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填序号),试剂瓶中盛放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浓溶液。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综合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3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