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2题)
1.
“化学家的主要工作是耕耘元素周期表”,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请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锂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____
(2)16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比较容易___________(选填“得”或“失”)电子,该元素属于____________(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写出表中关于8号元素的一条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镁的活动性比铝的活动性强,试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说明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锂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____
(2)16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比较容易___________(选填“得”或“失”)电子,该元素属于____________(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写出表中关于8号元素的一条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镁的活动性比铝的活动性强,试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说明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20℃时,向质量均为50g的5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钾固体,然后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溶液(如有不溶解的氯化钾,则过滤除去)。加入氯化钾的质量与所得溶液的质量见下表.
(1)在20℃时,实验3所得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之比为_________;
(2)在20℃时,实验5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__g;
(3)在20℃时,实验1所得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溶液;
(4)在20℃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验3____ 实验4____ 实验5(用“﹤”或“﹥”或“=”填空)
实验编号 | 1 | 2 | 3 | 4 | 5 |
加入氯化钾的质量/g | 5 | 10 | 15 | 20 | 25 |
溶液的质量/g | 55 | 60 | 65 | 67 | 67 |
(1)在20℃时,实验3所得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之比为_________;
(2)在20℃时,实验5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__g;
(3)在20℃时,实验1所得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溶液;
(4)在20℃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验3____ 实验4____ 实验5(用“﹤”或“﹥”或“=”填空)
2.计算题- (共2题)
3.综合题- (共1题)
5.
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
(2)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上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填“a”“b” 或“c”)处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温度最高;
(3)在教师的引导下,婷婷做了以下实验,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__。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_。
结论:蜡烛燃烧时生成了_________。
(4)三位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猜想】贝贝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
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婷婷认为: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
【实验方案】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
【现象与结论】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则贝贝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则芳芳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则婷婷的猜想正确。
(1)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
(2)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上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填“a”“b” 或“c”)处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温度最高;
(3)在教师的引导下,婷婷做了以下实验,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__。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_。
结论:蜡烛燃烧时生成了_________。
(4)三位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猜想】贝贝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
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婷婷认为: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
【实验方案】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
【现象与结论】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则贝贝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则芳芳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则婷婷的猜想正确。
4.单选题- (共13题)
7.
以下是一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示意图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发生改变 |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不发生改变 |
C.反应前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1:2 |
D.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
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分子都是原子构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 两种微粒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C. 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可能改变
D.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A. 分子都是原子构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 两种微粒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C. 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可能改变
D.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2.
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A. 食盐 B. 硝酸铵 C. 蔗糖 D. 氢氧化钠
A. 食盐 B. 硝酸铵 C. 蔗糖 D. 氢氧化钠
13.
小明同学在家泡了一杯白糖水。他将白糖放到热水里,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白糖完全溶解后,他发现杯子里的糖水液面比原来低,糖水“少掉了”。他将杯子放在一边待糖水变凉,发现最后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的蒸发)。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泡糖水时进行搅拌是为了增大白糖的溶解度
B. 糖水热的时候白糖全部溶解并形成了饱和溶液
C. 凉的糖水比热的糖水浓度大
D. 糖水“少掉了”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泡糖水时进行搅拌是为了增大白糖的溶解度
B. 糖水热的时候白糖全部溶解并形成了饱和溶液
C. 凉的糖水比热的糖水浓度大
D. 糖水“少掉了”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5.选择题- (共3题)
19.硫化氢(H2S)是一种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无色气体,有剧毒;存在于多种生产过程以及自然界中.在人体的很多生理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资料:①H2S可溶于水(约1:2),其水溶液为二元弱酸. ②H2S可与许多金属离子反应生成沉淀. ③H2S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
20.硫化氢(H2S)是一种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无色气体,有剧毒;存在于多种生产过程以及自然界中.在人体的很多生理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资料:①H2S可溶于水(约1:2),其水溶液为二元弱酸. ②H2S可与许多金属离子反应生成沉淀. ③H2S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
6.多选题- (共1题)
7.填空题- (共3题)
23.
水和溶液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按要求回答相关的问题。
(1)下列所说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
A.矿泉水 B.蒸馏水 C.自来水 D.雨水
(2)下列能区分软水和硬水的物质是。(_______)
A.食盐水 B.肥皂水 C.食醋 D.苏打水
(3)下列物质与水充分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
A.花生油 B.白糖 C.酒精 D.食盐
(1)下列所说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
A.矿泉水 B.蒸馏水 C.自来水 D.雨水
(2)下列能区分软水和硬水的物质是。(_______)
A.食盐水 B.肥皂水 C.食醋 D.苏打水
(3)下列物质与水充分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
A.花生油 B.白糖 C.酒精 D.食盐
24.
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氖___________ (2)2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__________
(3)核电荷数为14的元素____________(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___
(5)画出氧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
(6)2个碳原子________________;(7)2个镁离子_______________;
(8)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
(1)氖___________ (2)2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__________
(3)核电荷数为14的元素____________(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___
(5)画出氧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
(6)2个碳原子________________;(7)2个镁离子_______________;
(8)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
25.
下图是化学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1)请按下列要求把仪器名称填入空白处:
b___________ d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 h____________
(2)用仪器编号填空:
上述仪器中,向试管中加少量液体药品时,应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合可用于给少量液体药品加热的仪器;用________盛药品加热时必须垫石棉网。

(1)请按下列要求把仪器名称填入空白处:
b___________ d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 h____________
(2)用仪器编号填空:
上述仪器中,向试管中加少量液体药品时,应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合可用于给少量液体药品加热的仪器;用________盛药品加热时必须垫石棉网。
8.实验题- (共1题)
26.
某实验小组利用图5所示仪器进行“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提示:图7中凹液面与“80”上方两格处相切)

(1)图5中仪器a的名称是 ,按实验要求,图5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填名称) ,在实验中该仪器的作用是 ;
(2)完成此实验的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①溶解,②装瓶贴标签,③称量,④计算
(3)马虎同学按图6的操作称取氯化钠,细心同学发现马虎的操作有错误。你认为马虎同学操作中的错误是 ,他称取的氯化钠实际质量为 g;
(4)聪明同学量取蒸馏水的体积如图7所示,则该实验小组原计划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水的密度为1g/cm3) ,图6的错误操作使配得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不变”、“偏大”或“偏小”)。

(1)图5中仪器a的名称是 ,按实验要求,图5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填名称) ,在实验中该仪器的作用是 ;
(2)完成此实验的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①溶解,②装瓶贴标签,③称量,④计算
(3)马虎同学按图6的操作称取氯化钠,细心同学发现马虎的操作有错误。你认为马虎同学操作中的错误是 ,他称取的氯化钠实际质量为 g;
(4)聪明同学量取蒸馏水的体积如图7所示,则该实验小组原计划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水的密度为1g/cm3) ,图6的错误操作使配得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不变”、“偏大”或“偏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计算题:(2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3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