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金利镇朝阳教育集团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542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24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对光亮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表面变黑,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黑色物质的来源产生了兴趣,铜片表面黑色物质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
小明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固体是烟灰。
小亮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固体可能是空气中的氧气与铜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小玲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固体既有烟灰又有氧气与铜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查阅资料)
(1)酒精不充分燃烧会产生炭黑(即黑烟)。
(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加热条件下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取一小段光亮铜片
放入试管内,然后用_____夹持试管,放在酒精灯
的外焰部位加热
铜片变黑
推知_______(填“小明”“小玲”或“小亮”)
(1分)猜想错误。说明黑色物质的出现可能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有关(1分)
实验二:取一 20 mL 的试管,将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中,塞上胶塞,并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的空气,封好胶塞并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趁热取下胶塞,观察现象
①取下胶塞前的现象:______________
②取下胶塞后的现象:______________
(每空2分)
小亮的猜想正确
 
(反思拓展)
(1)实验一将铜片放入试管中加热,目的是排除________________干扰。
(2)实验二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对黑色物质来源的探究,我知道了金属铜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共13题)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D.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
3.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发光、发热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B.燃烧和加热是不一样的
C.我国古代化学工艺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如制火药、烧瓷器
D.观察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就一定能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
4.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有颜色变化B.有气体放出C.发光、发热D.有新物质生成
5.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蜡烛燃烧C.香水挥发D.粉笔折断
6.
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的性质是
A.可燃性B.挥发性C.不稳定性D.还原性
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被污染的空气是混合物
B.因为氮气不支持呼吸,所以可用作粮食的保护气
C.氦气的密度小而且化学性质稳定,通常用于填充气球
D.稀有气体充入灯泡通电时会发出各色的光,这不是化学变化
8.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发现金属燃烧后的“空气”不支持燃烧和呼吸,这些剩余的空气主要是
A.二氧化碳B.氮气C.氧气D.氦气
9.
在l00mL空气里,氧气占大约是(    )
A.2. 1kgB.21LC.21gD.21mL(   )
10.
小红同学在化学实验课上建议用碘水可将淀粉溶液与食盐溶液区别开来,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假设B.交流评价C.设计实验D.作出结论
11.
实验基本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AB.BC.CD.D
12.
下列关于酒精灯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
A.B.
C.D.
13.
某学生要准确量取7克水,应用 (    )
A.50 mL量筒B.10 mL量筒、滴管C.托盘天平D.5 mL量筒、滴管
14.
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A.向老师请教
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D.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它实验

3.选择题(共1题)

15.如图,现给出下列条件:①∠1=∠2,②∠B=∠5,③∠3=∠4,④∠5=∠D,⑤∠B+∠BCD=180°,其中能够得到AD∥BC的条件是{#blank#}1{#/blank#}.(填序号)

能够得到AB∥CD的条件是{#blank#}2{#/blank#}.(填序号)

4.填空题(共5题)

16.
根据“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一氧化碳可作燃料,体现了一氧化碳的________________性;
②石墨可作电极,是利用了石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
③金属可作炊具,是利用了金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
17.
关于木炭的描述:
(1)木炭是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2)它能燃烧;(3)它可用于取暖;(4)将木炭粉碎;(5)它可用于制火药;(6)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木炭燃烧;(7)木炭在氧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填序号)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用途的是 ;属于化学反应现象的是
18.
现有五种物质:①食盐、②氮气、③氦气 、④酒精、⑤干冰,请选择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_____
(2)实验室中常用的燃料是______________ 
(3)可用做调味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探空气球中常填充的气体是__________
(5)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_______
19.
给物质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灯焰的_______部分,因为这部分温度______;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__;在实验室里如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_________扑盖。
20.
(1)正确量取15mL液体,应选用下列______(填序号)量筒.①20mL②50mL③10mL和5mL
(2)某同学量取食盐水,读数时量筒放平在桌上且面对刻度线,当视线仰视时读数为38mL,其正确的体积数应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8mL.

5.实验题(共1题)

21.
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如图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实验过程是: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
(2)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有_________的化学性质。
(3)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4)拓展:上图是一个具有刻度和活塞可滑动的玻璃容器,其中有空气和足量的白磷,将它放在盛有沸水的烧杯上方,进行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测定空气中______的体积分数
白磷着火燃烧,活塞先右移,后左移,最后停在刻度约为_______(填整数)的位置上。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________约占21%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