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9题)
A.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 |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
C.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
D.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 |
A.①③⑤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④ |
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 |
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
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 |
D.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 |
A.从试剂瓶取出的溶液如果超出了所需用量,将超量的部分倒回原瓶 |
B.加热溶液时,在烧杯下垫石棉网 |
C.用100mL的量筒量取8mL的水 |
D.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药品 |
2.选择题- (共2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重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予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予,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人关键性的发现。
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劓艮“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像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节选自(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3.多选题- (共2题)

A.加热高锰酸钾固体 | B.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药品的初始阶段 |
C.洗干净后的摆放 | D.给液体加热 |
A.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 |
B.稀酸飞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
C.碱液洒在衣服上,用水冲洗后,再涂上硫酸溶液 |
D.若不慎将腐蚀性药液溅入眼睛,要先用手揉眼睛,再立即用水冲洗 |
4.填空题- (共6题)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______)
(2)铁铸成锅(______)
(3)镁燃烧能生成氧化镁(______)
(4)冰雪消融(______)
(5)镁是银白色的固体(______)
(6)酒精挥发(______)
(7)食物腐烂(______)
(8)铜丝弯曲(______)

(1)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
(2)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
(3)冷却后,松开止水夹,你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由此我们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1)①仪器h的名称是_______。②在读取c中液体体积时,视线应_______。
(2)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___。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
(4)用作量度一定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_______。
5.实验题- (共1题)

(1)若试管中的药品是碳酸氢铵,观察到_______色固体逐渐_______,试管口有_______,且有_______气味的气体产生,如将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将会看到_______。
(2)由此实验可知,碳酸氢铵贮存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
(3)若试管中的药品为铜绿,则观察到_______色固体逐渐变为_______,是因为生成了__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
(4)加热过程中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9道)
选择题:(2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6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