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2题)
1.
请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为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可用乙醇汽油替代普通汽油,请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氢能源已被广泛关注。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什么?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1)为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可用乙醇汽油替代普通汽油,请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氢能源已被广泛关注。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什么?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2.
在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金属锌,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
(1)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什么____?
(2)写出该过程中一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1)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什么____?
(2)写出该过程中一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1)如图是实验室中制取气体常用到的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写出用D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实验室可用碳化钙(CaC2)固体和水反应来制取乙炔(C2H2)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的速率,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则制取乙炔的最适合发生装置是_____;若用E装置采用排水法来收集乙炔,请简述操作步骤______。
(2)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微型实验。
①在制气管中加入碳酸钙,推压加液器活塞加入适量稀盐酸,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反应原理______。
②当制气管中的反应停止后,试管中溶液倒吸进制气管中,请解释产生上述现象可能的原因________。
③如何检验试管中剩余溶液还有氢氧化钠?请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_________。
(3)乙炔(C2H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碳化钙(CaC2)与水反应制取乙炔,同时生成氢氧化钙。若要制取7.8g乙炔气体,理论上需要碳化钙的质量是多少_____?

(1)如图是实验室中制取气体常用到的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写出用D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实验室可用碳化钙(CaC2)固体和水反应来制取乙炔(C2H2)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的速率,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则制取乙炔的最适合发生装置是_____;若用E装置采用排水法来收集乙炔,请简述操作步骤______。
(2)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微型实验。
①在制气管中加入碳酸钙,推压加液器活塞加入适量稀盐酸,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反应原理______。
②当制气管中的反应停止后,试管中溶液倒吸进制气管中,请解释产生上述现象可能的原因________。
③如何检验试管中剩余溶液还有氢氧化钠?请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_________。
(3)乙炔(C2H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碳化钙(CaC2)与水反应制取乙炔,同时生成氢氧化钙。若要制取7.8g乙炔气体,理论上需要碳化钙的质量是多少_____?
3.流程题- (共1题)
4.
粗盐中除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外,还含有少量的MgCl2、CaCl2等可溶性杂质;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除去泥沙的“精盐”又作了如下处理(假定杂质只有MgCl2、CaCl2两种)注:反应中所加试剂均过量。

(1)实验中加入Na2CO3的目的是:_____。
(2)若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损耗,最终得到的NaCl固体的质量将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精盐中NaCl固体的质量。
(3)过滤后滤液中的杂质有哪些?_____。

(1)实验中加入Na2CO3的目的是:_____。
(2)若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损耗,最终得到的NaCl固体的质量将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精盐中NaCl固体的质量。
(3)过滤后滤液中的杂质有哪些?_____。
4.推断题- (共1题)
5.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均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乙是最常用的溶剂,丙是单质,则甲可能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2)若甲是一种黑色固体,乙和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写出丙→乙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若甲是纯碱,乙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则丙可能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乙→丙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1)若乙是最常用的溶剂,丙是单质,则甲可能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2)若甲是一种黑色固体,乙和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写出丙→乙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若甲是纯碱,乙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则丙可能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乙→丙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5.单选题- (共14题)
6.
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 | B.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
C.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3 |
8.
如图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
A.![]() |
B.![]() |
C.![]() |
D.![]() |
10.
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含氧元素64%,将5g该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完全反应后,气体再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白色沉淀质量是( )
A.5g | B.10g | C.15g | D.20g |
13.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 点燃 |
B | 除去CuSO4溶液中的少量FeSO4 | 加入足量的铜粉 |
C | 鉴别澄清石灰水和NaOH溶液 | 加入稀盐酸 |
D | 鉴别硬水和软水 | 加入肥皂水 |
A.A | B.B | C.C | D.D |
15.
KCl和KNO3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温度/℃ | 20 | 30 | 40 | 50 | |
溶解度S/g | KCl | 34.0 | 37.0 | 40.0 | 42.6 |
KNO3 | 31.6 | 45.8 | 63.9 | 85.5 |

A.甲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 |
B.温度t1℃应在20~30℃之间 |
C.40℃时,10gKC1加入20g水中,可得到33.3%的溶液 |
D.50℃时,30gKNO3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再降温到30℃,有晶体析出 |
6.填空题- (共5题)
20.
一定条件下,3.9g苯(C6H6)与9.6g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6gCO2、2.7gH2O和物质X,则X的质量为_____,X的化学式为_____;O2与X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_____。
7.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流程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4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