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九年级人教版化学: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5330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9/6

1.单选题(共23题)

1.
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
同学们知道烧碱、纯碱都显碱性,但是哪种物质的碱性强呢?小敏同学提出用PH试纸检验。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B.设计实验方案C.获得结论D.收集证据
3.
2017 年 5 月 14 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B.纺纱织布
C.晒制瓷器D.冶炼生铁
4.
下列过程中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AB.BC.CD.D
5.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活性炭作吸附剂B.用稀盐酸除铁锈
C.用干冰冷藏食物D.用金属铜作电线
6.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杵磨针B.胆矾研碎C.死灰复燃D.木已成舟
7.
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变化。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丝编成铁网B.石油制成布料C.冰块制成冰雕D.木板制成桌椅
8.
下列关于化学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一定生成新物质
B.一定伴随发光、发热现象
C.一定有沉淀生成
D.一定需要加热
9.
下列说法与化学变化有关的是
A.死灰复燃B.杯弓蛇影C.滴水成冰D.铁杵磨针
10.
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可燃性B.挥发性C.溶解性D.导电性
11.
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燃烧B.钢铁生锈C.滴水成冰D.食物腐烂
12.
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纺纱织布C.烧制瓷器D.冶铁炼钢
13.
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用氢氧化钠干燥气体B.食物腐烂
C.用活性炭净水器净水D.用汽油清洗油污
14.
下列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熔沸点B.溶解性C.可燃性D.导热性
15.
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镁条易折断
B. 武德合金的熔点约为69℃
C. 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D. 铝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
16.
下列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B.瓷器破碎C.铁锅生锈D.积雪融化
17.
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C.称量固体D.
18.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B.读取液体体积
C.二氧化碳验满D.稀释浓硫酸
19.
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①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用量,则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液体取1~2 mL
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没有量筒时可用胶头滴管代替
③打开试剂瓶后要把瓶塞正放在桌面上,右手心向着瓶签拿药瓶倒液体试剂
④滴管吸满药液后,管口端要靠在试管壁上,使液体沿管壁流下
⑤观察量筒里液体的体积,应把量筒举起,让视线与量筒的液面相平,再读出数值
⑥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头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试液倒流,腐蚀胶头
A.①②③④⑤B.③⑤⑥C.②③⑥D.只有①⑥
20.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体现了化学学习的许多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关注物质的性质B.关注物质的变化
C.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D.关注探究活动设计和实验报告形式
21.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固体B.倾倒液体
C.熄灭酒精灯D.取用固体粉末
22.
加热胆矾固体的实验过程中,操作正确的是
A.取样B.加药品C.加热固体D.熄灭酒精灯
2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过滤B.倾倒液体C.点燃酒精灯D.移走蒸发皿

2.填空题(共1题)

24.
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下列各项中,____(填序号)是需要燃烧才能观察到的现象。
①自顶端起约1 cm以内的烛体是温的、柔软且易塑型;②原料是半透明、微臭、无味白色固体;③蜡烛顶端、烛心底部周围有无色液体,呈凹状;④一白色烛心贯穿中轴,并延长至蜡烛顶1 cm;⑤形状为圆柱形,顶部为圆锥形尖出;⑥烛心周围和烛焰上端呈明亮的黄色;⑦吹熄后,能看见烛心周围有白烟上升,并慢慢消失;⑧质软,可用指甲刮出痕迹;⑨若风吹至蜡烛一边,另一边凹形顶端的蜡烛将熔成液体并沿烛体落下;⑩受空气流的影响,火焰会闪动,且生出黑烟。
(2)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____。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____。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有____。
(4)如图所示,将桌面上两支燃着的且高低不同的蜡烛用一大烧杯罩住,最先熄灭的是____,其原因是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3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