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填充题- (共5题)
2.
关于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3”的含义正确的是(______)
①
; ②Fe3+; ③3H; ④SO3
①

A.①中的数字“3”表示铝原子有三个电子层 |
B.②中的数字“3”表示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
C.③中的数字“3”表示三个氢原子 |
D._____ |
2.计算题- (共1题)
6.
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铟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计算:
(1)铟原子的质子数为 。
(2)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
(3)铟原子的中子数 。
(1)铟原子的质子数为 。
(2)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
(3)铟原子的中子数 。
3.简答题- (共1题)
4.单选题- (共13题)
9.
某同学归纳了以下知识点:①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②太湖水中含有氧分子;③催化剂只能加快其它物质化学反应的速率;④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做单质;⑤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的原子。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④ B. ③④⑤ C. ①③⑥ D. ②⑤⑥
A. ①②④ B. ③④⑤ C. ①③⑥ D. ②⑤⑥
10.
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其中(“
”代表氧原子,“
”代表硫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变化I中的“一定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
B. 变化Ⅱ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C. 变化Ⅱ中反应涉及的三种分子
∶
∶
的个数比为2∶1∶2
D. 在示意图中所有物质均为氧化物



A. 变化I中的“一定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
B. 变化Ⅱ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C. 变化Ⅱ中反应涉及的三种分子



D. 在示意图中所有物质均为氧化物
12.
美国科学家卡尔•克利特在真空条件下,成功制得盐粒状的“氮5”(化学式为N5),在制取“氮5”的实验中,它曾发生了爆炸,摧毁了实验室的设备.因此科学家认为,如果能让这种物质保持稳定,它可以成为火箭和导弹的理想燃料.有关“氮5”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氮5”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B. 每个N5分子由5个氮原子构成
C. “氮5”是一种化合物
D. 真空条件下“氮5”是一种气体
A. “氮5”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B. 每个N5分子由5个氮原子构成
C. “氮5”是一种化合物
D. 真空条件下“氮5”是一种气体
13.
下列是一些微观粒子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⑤为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 B. ①②的元素在周期表的同一族
C. ①③④⑤是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 D. ②③属于同种元素的同种粒子

A. ②⑤为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 B. ①②的元素在周期表的同一族
C. ①③④⑤是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 D. ②③属于同种元素的同种粒子
15.
下列化学反应与实验现象相符合的是()
A. 硫在空气中燃烧——蓝紫色火焰
B.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冒白烟
A. 硫在空气中燃烧——蓝紫色火焰
B.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冒白烟
16.
2017年5月18日南海可燃冰试采成功,这是中国科学家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标志性成就。1体积可燃冰可储载100~200倍体积的甲烷气体。甲烷(CH4)属于( )


A.混合物 | B.单质 | C.氧化物 | D.有机物 |
17.
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A B. B C. C D. D
| A | B | C | D |
实 验 装 置 | ![]() 硫在氧气中燃烧 |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 探究燃烧的条件 |
解 释 | 集气瓶中的水: 吸收放出的热量 | 量筒中的水: 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氧气体积 | 集气瓶中的水: 冷却溅落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 烧杯中的水: ①加热铜片 ②隔绝空气 |
A. A B. B C. C D. D
5.选择题- (共1题)
6.填空题- (共7题)
22.
I、下图中表示容器中气体粒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它们的结合体代表分子,则图中表示氮气的是_______,表示氯化氢(HCl)分子的是______,表示一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体是______。

II、如图是某物质分解的微观示意图。

(1)图中属于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从微观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_______。

II、如图是某物质分解的微观示意图。

(1)图中属于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从微观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_______。
23.
2012年7月22日凌晨4点左右,京珠高速从北向南
公里处,河南信阳明港附近一辆
座大客车发生燃烧导致
人遇难。据现场救援人员介绍,起火车辆燃烧速度非常快,估计车上携带有易燃易爆物品,但是不排除因夏季高温,客车长期行驶导致客车燃烧自燃。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火灾现场相关描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
A 火场周围弥漫着刺鼻的气味 B 客车内物品燃烧放出热量将玻璃熔化
C 救助人员迅速向火区喷水,发现有大量白气产生 D 部分乘客头发和衣物烧焦
(2)下列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
A 用煤生产化肥和农药 B 用石油炼制汽油 C 用食盐制取氯气 D 用铁矿石炼铁
(3)汽车所用的燃料是汽油,请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现象”填空。
①汽油是一种无色、液体,易挥发_______;
②汽油中主要含有碳、氢元素,能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
③点燃汽油,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过一会儿,烧杯内壁出现水珠_______;
④实验表明,汽油燃烧后产生了水蒸气和二氧化碳_______。
(4)试设计不同的方案,区别水与汽油,简述操作方法和判别依据。
方法一:_______;
方法二:_______。
(5)化学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请你结合题给材料举例说明_______。



(1)下列有关火灾现场相关描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
A 火场周围弥漫着刺鼻的气味 B 客车内物品燃烧放出热量将玻璃熔化
C 救助人员迅速向火区喷水,发现有大量白气产生 D 部分乘客头发和衣物烧焦
(2)下列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
A 用煤生产化肥和农药 B 用石油炼制汽油 C 用食盐制取氯气 D 用铁矿石炼铁
(3)汽车所用的燃料是汽油,请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现象”填空。
①汽油是一种无色、液体,易挥发_______;
②汽油中主要含有碳、氢元素,能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
③点燃汽油,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过一会儿,烧杯内壁出现水珠_______;
④实验表明,汽油燃烧后产生了水蒸气和二氧化碳_______。
(4)试设计不同的方案,区别水与汽油,简述操作方法和判别依据。
方法一:_______;
方法二:_______。
(5)化学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请你结合题给材料举例说明_______。
24.
有A、B、C、D四种元素,A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由B组成的物质在A元素组成的物质中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C的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D原子的核外有11个电子。根据以上条件回答:
(1)写出A、B的元素名称:A______;B______。
(2)写出C、D的元素符号:C______;D______。
(3)写出气体E的化学式_____。
(4)画出D+结构示意图_______,它是______结构。
(5)写出A和B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写出A、B的元素名称:A______;B______。
(2)写出C、D的元素符号:C______;D______。
(3)写出气体E的化学式_____。
(4)画出D+结构示意图_______,它是______结构。
(5)写出A和B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5.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分析表中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表中 8号元素的一个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______个电子;
(2)表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形成的离子符号是_______;
(3)写出12号与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
(4)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中具有放射性的原子主要是碘-131,请根据下图推断碘在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周期。

(5)吗啡是我国政府明令禁止的毒品,其化学式是C17H19NO3,它由______种元素组成。

(1)表中 8号元素的一个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______个电子;
(2)表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形成的离子符号是_______;
(3)写出12号与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
(4)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中具有放射性的原子主要是碘-131,请根据下图推断碘在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周期。

(5)吗啡是我国政府明令禁止的毒品,其化学式是C17H19NO3,它由______种元素组成。
26.
I、将①分子②原子③离子④质子⑤中子⑥电子等粒子序号填入下列空格中:
(1)化学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______;
(2)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______;
(3)构成原子的是______;
(4)带电的粒子有______。
II、人们从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物质是由各种微观粒子构成的.下面生活中的现象和事实:①美酒飘香②盐咸糖甜③干冰升华④轮胎爆胎⑤热胀冷缩⑥水银非银
(1)能说明粒子运动的是______;
(2)能说明粒子间存在间隔的是______;
(3)能说明粒子不同,性质不同的是______.(填序号)
(1)化学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______;
(2)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______;
(3)构成原子的是______;
(4)带电的粒子有______。
II、人们从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物质是由各种微观粒子构成的.下面生活中的现象和事实:①美酒飘香②盐咸糖甜③干冰升华④轮胎爆胎⑤热胀冷缩⑥水银非银
(1)能说明粒子运动的是______;
(2)能说明粒子间存在间隔的是______;
(3)能说明粒子不同,性质不同的是______.(填序号)
27.
现有下列初中化学常用的制取气体部分装置。请完成以下各题:

(1)写出上图①、②两种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
(2)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应选用_______和_______装置(填字母)来制取并收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A装置也可以作为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
(3)某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上述实验时,发现“一同学不慎碰倒装满氧气的集气瓶,迅速扶起后,瓶中剩余的氧气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对此,小曹老师让该同学往集气瓶装入半瓶水,再用排水法收集1/2集气瓶的氧气,发现瓶中的氧气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①用下列方案收集“1/2集气瓶的氧气”,其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填字母);

②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如何判断集气瓶中气体已收集满?答:_______;
③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本实验中,集气瓶内的氧气约占总体积的_______%。

(1)写出上图①、②两种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
(2)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应选用_______和_______装置(填字母)来制取并收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A装置也可以作为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
(3)某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上述实验时,发现“一同学不慎碰倒装满氧气的集气瓶,迅速扶起后,瓶中剩余的氧气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对此,小曹老师让该同学往集气瓶装入半瓶水,再用排水法收集1/2集气瓶的氧气,发现瓶中的氧气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①用下列方案收集“1/2集气瓶的氧气”,其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填字母);

②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如何判断集气瓶中气体已收集满?答:_______;
③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本实验中,集气瓶内的氧气约占总体积的_______%。
28.
如图所示装置是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仪器,它有多种用途。

(1)医院里,给病人输氧时,往往在氧气瓶与病人呼吸面具之间安装盛有水的该装置,用于观察气泡产生的情况,以便调节供氧速率,此时氧气应该从______(填“a”或“b”)管口导入。
(2)若用此装置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广口瓶内应该盛的液体是________
(3)当用此装置通过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采取的主要操作步骤是:
①________ ②_______

(1)医院里,给病人输氧时,往往在氧气瓶与病人呼吸面具之间安装盛有水的该装置,用于观察气泡产生的情况,以便调节供氧速率,此时氧气应该从______(填“a”或“b”)管口导入。
(2)若用此装置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广口瓶内应该盛的液体是________
(3)当用此装置通过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采取的主要操作步骤是:
①________ ②_______
7.实验题- (共1题)
29.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4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填充题:(5道)
计算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7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