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2题)
1.
某研究学习小组欲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采用的方法如下:取该石灰石样品20 g,把80 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实验过程所得数据如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二氧化硅等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
(1)表中n的数值为_____。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
(3)计算样品中碳酸钙完全反应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_____。(结果精确到0.1 g)
实验次数 |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1 | 20 | 15 |
2 | 20 | 10 |
3 | 20 | 6.8 |
4 | 20 | n |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
(1)表中n的数值为_____。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
(3)计算样品中碳酸钙完全反应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_____。(结果精确到0.1 g)
2.
为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小明取25g石灰石样品与一定质量的14.6%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所得混合物蒸干得到固体27.2 g(不含结晶水,假设样品中的杂质既不与稀盐酸反应)。试计算:
(1)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______。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______。
(1)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______。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______。
2.推断题- (共1题)
3.
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E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是能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甲所示.“﹣”表示相互间能反应,“→”表示能转化.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图乙表示的是A、C的相关信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化学式为_____.
(2)C的用途之一为_____.
(3)①②③三个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都可能为_____.
(4)A→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化学式为_____.
(2)C的用途之一为_____.
(3)①②③三个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都可能为_____.
(4)A→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4.
在学习过程中,小雨同学提出一个问题:“碳燃烧时可能生成CO2,也可能生成CO,那么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也有多种可能?”
[猜想]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中:①只有CO2②只有CO③既CO2,又有CO。
[查阅资料]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遇CO2无变化,但遇到微量CO会立即变成蓝色。
[方案设计]通过上述资料和已有知识,小雨初步设想用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和澄清的石灰水对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进行检验。根据小雨的设想,请你完成填空:
(1)若试纸不变色,石灰水变浑浊,则只有CO2;
(2)若试纸______,石灰水____________,则只有CO;
(3)若试纸________,石灰水_______,则既有CO2,又有CO。
[实验验证]经过思考之后,小雨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打开弹簧夹,先通一会儿纯净、干燥的N2;
(2)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加热。
结论:小雨通过分析实验现象,确认猜想③是正确的,请你写出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1)该实验开始通一会儿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环保的角度分析该实验装置的不完善之处__________。
[猜想]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中:①只有CO2②只有CO③既CO2,又有CO。
[查阅资料]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遇CO2无变化,但遇到微量CO会立即变成蓝色。
[方案设计]通过上述资料和已有知识,小雨初步设想用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和澄清的石灰水对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进行检验。根据小雨的设想,请你完成填空:
(1)若试纸不变色,石灰水变浑浊,则只有CO2;
(2)若试纸______,石灰水____________,则只有CO;
(3)若试纸________,石灰水_______,则既有CO2,又有CO。
[实验验证]经过思考之后,小雨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打开弹簧夹,先通一会儿纯净、干燥的N2;
(2)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加热。
结论:小雨通过分析实验现象,确认猜想③是正确的,请你写出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1)该实验开始通一会儿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环保的角度分析该实验装置的不完善之处__________。
4.单选题- (共15题)
5.
下列关于碳及碳的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石墨、金刚石、C60的物理性质不同,但它们属于碳的不同单质 |
B.乙烯(X)的燃烧反应为:X+3O2===2H2O+2CO2,则乙烯的分子式为C2H4 |
C.CO与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构成不同 |
D.C6H6(苯)和C2H2(乙炔)中C、H原子个数比相同,但元素质量比不同 |
6.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经检验装置气密性合格后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鸡蛋壳发生了分解反应 | B.Ⅰ中鸡蛋壳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 |
C.Ⅱ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D.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第Ⅲ步是多余的 |
7.
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糖粉状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B. 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C. 干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 D. 干水是一种混合物
A. 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B. 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C. 干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 D. 干水是一种混合物
8.
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 “C→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 “CO→CO2”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 “CO2→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D. “CO2⇌H2CO3”的反应可用酚酞试剂验证

A. “C→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 “CO→CO2”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 “CO2→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D. “CO2⇌H2CO3”的反应可用酚酞试剂验证
11.
农业科技人员向农民建议:在进行温室种植时,可向温室内通入适量CO2, 这主要是因为( )
A.CO2可使害虫窒息死亡从而防治病虫害 |
B.CO2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
C.CO2可产生温室效应从而提高室温![]() |
D.CO2能灭火,施用后可以防止火灾 |
12.
如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B. 这四种物质的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的原因是构成这四种物质的原子种类不同
C. 常温下C60和碳纳米管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D. 这四种物质原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也不同

A. 这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B. 这四种物质的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的原因是构成这四种物质的原子种类不同
C. 常温下C60和碳纳米管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D. 这四种物质原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也不同
13.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A B. B C. C D. D
| 事 实 | 解释 |
A. | 书写档案规定必须使用碳素墨水 | 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
B. | 石墨能够做电池的电极材料 | 石墨能够导电 |
C. | 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 | 焦炭具有氧化性 |
D. | 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制白糖 |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
A. A B. B C. C D. D
14.
按如图进行实验,有关说法及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烘干的木炭粉末与CuO粉末须混合均匀 B. 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C. 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产生的气体一定没有CO

A. 烘干的木炭粉末与CuO粉末须混合均匀 B. 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C. 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产生的气体一定没有CO
17.
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B. 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C. 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 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A. 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B. 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C. 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 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18.
下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
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A.①变红,③不变红 |
B.④变红,③不变红 |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
19.
关于C、CO、CO2三种物质,有下列说法:
①三种物质都含有碳元素,都具有还原性
②CO、CO2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③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④CO2能产生温室效应,CO易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⑤CO2可用来灭火,CO可用作燃料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③⑤
①三种物质都含有碳元素,都具有还原性
②CO、CO2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③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④CO2能产生温室效应,CO易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⑤CO2可用来灭火,CO可用作燃料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③⑤
5.选择题- (共1题)
20.The president has ordered emergency measures to be taken in {#blank#}1{#/blank#} (respond) to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flight.
6.填空题- (共2题)
21.
碳和碳的氧化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金刚石硬度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利用石墨导电性的是_____
A
玻璃刻刀 B
铅笔芯 C
钻探机的钻头 D
干电池的电极
(2)炭雕(如图)是活性炭成型技术与传统雕刻工艺的完美结合,因为活性炭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_____能力。所以,炭雕即可以美化居住环境,又可以净化室内空气。

(3)二氧化碳是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制造金刚石,其化学反应为:3CO2+4Na==C(金刚石)+2X,X的化学式为_____,反应涉及到的物质属于单质的为_____(填化学式)。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金刚石硬度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利用石墨导电性的是_____
A




(2)炭雕(如图)是活性炭成型技术与传统雕刻工艺的完美结合,因为活性炭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_____能力。所以,炭雕即可以美化居住环境,又可以净化室内空气。

(3)二氧化碳是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制造金刚石,其化学反应为:3CO2+4Na==C(金刚石)+2X,X的化学式为_____,反应涉及到的物质属于单质的为_____(填化学式)。
22.
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过程如图所示:

(1)吸收大气中CO2的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人类消耗化石燃料的增加和森林的乱砍滥伐,使空气中CO2的含量上升,从而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增强,全球气候变暖.请写出一条因气候变暖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影响的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研究得到:海洋是吸收大量CO2的地方.如果工业生产产生的CO2排放量继续以目前速度增加,海洋将成为“酸化的海洋”.请写出酸化原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将空气中过量的CO2和H2在催化剂和适量条件下转化成液态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3H2
甲醇+H2O.则甲醇的化学式是___.

(1)吸收大气中CO2的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人类消耗化石燃料的增加和森林的乱砍滥伐,使空气中CO2的含量上升,从而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增强,全球气候变暖.请写出一条因气候变暖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影响的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研究得到:海洋是吸收大量CO2的地方.如果工业生产产生的CO2排放量继续以目前速度增加,海洋将成为“酸化的海洋”.请写出酸化原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将空气中过量的CO2和H2在催化剂和适量条件下转化成液态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3H2

7.实验题- (共5题)
23.
已知木炭粉与某红棕色粉末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证明红棕色粉末中含有氧元素,并测定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装置如下图所示。

(1)实验前,首先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
(2)实验中,盛放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
(3)实验中通入纯净而干燥的氮气,其目的是_____;
(4)如果3.2 g该红棕色粉末与碳充分反应,测得澄清石灰水增重1.32 g,则该红棕色粉末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

(1)实验前,首先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
(2)实验中,盛放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
(3)实验中通入纯净而干燥的氮气,其目的是_____;
(4)如果3.2 g该红棕色粉末与碳充分反应,测得澄清石灰水增重1.32 g,则该红棕色粉末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
24.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内容: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_______;b_______.
(2)装置B、C都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_______。也可用加热碳酸氢钠(NaHCO3)固体(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来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并收集装置为_______。
(3)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骤:
①加热②把药品装入试管后固定在铁架台上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熄灭酒精灯⑤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⑥从水槽中取出导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写序号)______。
(4)若用F收集CO2,要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目的是_______;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_____明显影响(填“有”或“无”)。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_______;b_______.
(2)装置B、C都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_______。也可用加热碳酸氢钠(NaHCO3)固体(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来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并收集装置为_______。
(3)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骤:
①加热②把药品装入试管后固定在铁架台上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熄灭酒精灯⑤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⑥从水槽中取出导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写序号)______。
(4)若用F收集CO2,要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目的是_______;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_____明显影响(填“有”或“无”)。
25.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若改用如图I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进(填“a”或“b”)。
(2)小明取一定浓度的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未见变浑浊。为探究其原因,进行了如下过程:
(作出猜想)
(查阅资料)①无色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
②HCl气体通入到硝酸银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实验探究)①取少量石灰水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溶液变红色。于是排除了猜想A,你认为排除猜想A的理由是_____。
②小明想探究所得气体中是否有挥发出来的HCl气体,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帮他完成实验,填写以下表格:
(查阅资料)①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
②HCl+NaOH=NaCl+H2O HCl+NaHCO3=NaCl+CO2↑+H2O
(拓展延伸)如果用上述原料制得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填字母)。

(1)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若改用如图I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进(填“a”或“b”)。
(2)小明取一定浓度的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未见变浑浊。为探究其原因,进行了如下过程:
(作出猜想)
A.石灰水已经完全变质; | B.气体中有挥发出来的HCl气体。 |
②HCl气体通入到硝酸银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实验探究)①取少量石灰水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溶液变红色。于是排除了猜想A,你认为排除猜想A的理由是_____。
②小明想探究所得气体中是否有挥发出来的HCl气体,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帮他完成实验,填写以下表格: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______ | ______ | 气体中有HCl |
(查阅资料)①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
②HCl+NaOH=NaCl+H2O HCl+NaHCO3=NaCl+CO2↑+H2O
(拓展延伸)如果用上述原料制得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填字母)。
26.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做有关CO2气体的性质实验:

(1)甲同学将收集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见装置A),并轻轻振荡试管。
①描述产生的现象_____。
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乙同学挤压装置B中滴管的胶头,使其中的Ca(OH)2溶液滴入烧瓶,并轻轻振荡,系在导气管一端的气球慢慢胀大,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

(1)甲同学将收集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见装置A),并轻轻振荡试管。
①描述产生的现象_____。
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乙同学挤压装置B中滴管的胶头,使其中的Ca(OH)2溶液滴入烧瓶,并轻轻振荡,系在导气管一端的气球慢慢胀大,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