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2题)
1.
工业生产用电石(CaC2)制备高纯碳酸钙的流程如图:

已知:CaC2+2H2O=Ca(OH)2+C2H2↑
(1)乙炔(C2H2)完全燃烧方程式______。
(2)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3)若将电石长期露置于空气中,最终所得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

已知:CaC2+2H2O=Ca(OH)2+C2H2↑
(1)乙炔(C2H2)完全燃烧方程式______。
(2)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3)若将电石长期露置于空气中,最终所得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
2.
工业烟气通常含二氧化硫,在排放前需经脱硫处理。如图是两种常用脱硫工艺中含硫物质的转化路径(部分产物已略)。

(1)下列环境问题与SO2有关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酸雨 B 温室效应 C 臭氧空洞
(2)双碱法中的“双碱”指的是______(填化学式)。
(3)S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反应II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_反应(选填“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已知部分原料的价格如表所示。
两种工艺中,处理相同量的SO2,应选择的处理方法是______,原因是______。

(1)下列环境问题与SO2有关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酸雨 B 温室效应 C 臭氧空洞
(2)双碱法中的“双碱”指的是______(填化学式)。
(3)S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反应II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_反应(选填“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已知部分原料的价格如表所示。
试剂 | Ca(OH)2 | NaOH |
价格(元/kg) | 0.36 | 2.90 |
两种工艺中,处理相同量的SO2,应选择的处理方法是______,原因是______。
2.推断题- (共1题)
3.
A、B、C、D、E、F、G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E、G属于单质,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如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A物质的化学式______.X溶液的溶液的溶质有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C物质固态时的名称______,该固体物质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______.
(3)写出反应③中生成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如图转化中产生无色气体G的原因是______,写出物质G和A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A物质的化学式______.X溶液的溶液的溶质有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C物质固态时的名称______,该固体物质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______.
(3)写出反应③中生成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如图转化中产生无色气体G的原因是______,写出物质G和A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4.
化学小组同学取一定量碳酸钙固体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冷却后,对剩余固体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工业上通常采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制生石灰,化学方程式为CaCO3
CaO+CO2↑。
(猜想与假设)剩余固体成分:
Ⅰ.全部是氧化钙Ⅱ.______;Ⅲ.全部是碳酸钙。
在老师指导下,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探究上述猜想是否成立。
(进行实验)
①甲同学取一定量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即猜想Ⅲ成立。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Ⅲ成立,其理由是______。
②乙同学取一定量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乙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只有氧化钙,即猜想Ⅰ成立。丙同学认为乙的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Ⅰ成立,理由是______。
③丙同学利用水、无色酚酞溶液和稀盐酸证明了猜想Ⅱ成立,请完成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工业上通常采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制生石灰,化学方程式为CaCO3

(猜想与假设)剩余固体成分:
Ⅰ.全部是氧化钙Ⅱ.______;Ⅲ.全部是碳酸钙。
在老师指导下,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探究上述猜想是否成立。
(进行实验)
①甲同学取一定量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即猜想Ⅲ成立。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Ⅲ成立,其理由是______。
②乙同学取一定量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乙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只有氧化钙,即猜想Ⅰ成立。丙同学认为乙的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Ⅰ成立,理由是______。
③丙同学利用水、无色酚酞溶液和稀盐酸证明了猜想Ⅱ成立,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______ | ______ | 猜想Ⅱ成立 |
4.计算题- (共1题)
5.单选题- (共10题)
6.
已知两种分子E和G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分子L和M(如图)。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G和M都是单质 | B.参加反应的E和G分子数比为1:1 |
C.这是一个是置换反应 | D.常温常压下,E和M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
7.
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 X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水 |
反应前/g | 8 | 36 | 2 | 0 |
反应后/g | 0 | 待测 | 24 | 18 |
A.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 | B.生成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为11:9 |
C.X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4 | D.X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
8.
取一定量氧化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50克14.6%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盐和水,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A. 6.4克 B. 3.2克 C. 1.6克 D. 0.8克
A. 6.4克 B. 3.2克 C. 1.6克 D. 0.8克
9.
实验室中的药品常按物质的性质、类别等有规律地摆放。某同学用完纯碱后,要放回橱柜,应放入的橱柜是( )
A橱 | B橱 | C橱 | D橱 |
盐酸 硫酸 | 食盐 硫酸铜 |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 氧化铁 氧化钙 |
A.A | B.B | C.C | D.D |
10.
下列的有关规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
B.升高温度一定能使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
C.酸、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
D.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
11.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2.
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所含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NaOH | Na2CO3 | 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
B | CO2 | CO | 将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 |
C | FeCl2 | CuCl2 |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
D | Cu | Zn |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
A.A | B.B | C.C | D.D |
13.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因为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溶液 |
B.因为![]() ![]() |
C.因为蜡烛燃烧生成![]() ![]() |
D.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
15.
废液缸中剩有大量的稀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不考虑其他杂质),某同学取上层清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至过量。记录滴入Na2CO3溶液质量(x)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点溶液的![]() |
B.图中纵坐标![]() ![]() |
C.反应进行到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 |
D.OA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6.选择题- (共1题)
7.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2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