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2题)
1.
废旧电路板中主要含有塑料、铜和锡(Sn)等,为实现对锡的绿色回收,某工艺如下:

已知:锡(Sn)能和四氯化锡(SnCl4)反应生成二氯化锡(SnCl2)
(1)步骤①实验操作的名称为_________。
(2)写出步骤②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
(3)相比于直接焚烧废旧旧电路板回收金属,该工艺主要优点是________(回答一点即可)。

已知:锡(Sn)能和四氯化锡(SnCl4)反应生成二氯化锡(SnCl2)
(1)步骤①实验操作的名称为_________。
(2)写出步骤②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
(3)相比于直接焚烧废旧旧电路板回收金属,该工艺主要优点是________(回答一点即可)。
2.
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a的成分是_____,滤液中溶质的成分一定有_____。
(2)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它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中确定存在的物质是_____。(以上均写化学式)

(1)滤渣a的成分是_____,滤液中溶质的成分一定有_____。
(2)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它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中确定存在的物质是_____。(以上均写化学式)
2.综合题- (共1题)
3.
鸡蛋主要由蛋壳、蛋壳膜、蛋白、蛋黄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里面覆盖一层蛋壳膜。化学活动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蛋壳中的CaCO3含量是多少?
(查阅资料)
a、蛋壳经过科学检测其中含CaCO3的质量分数约为82%~85%,含蛋白质质量分数约14-17%。
b、蛋壳膜中蛋白质含量约为90%~93%。
(设计方案)
方案一:用“灼烧法”,将该蛋壳放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并采集相关数据进行测定。
方案二:用“酸处理法”,将蛋壳与稀盐酸反应进行测量处理。
(进行实验)
方案一:称取12.0 g蛋壳研磨成粉末置于通风橱中,灼烧至质量不再减少,再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7.16 g。
方案二: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称取12 g蛋壳样品进行实验(假设其他成分均不与HCl反应,装置内试剂均足量。)

(实验步骤)
① 按如图连接好装置后,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向B装置中加入蛋壳样品后,先通入一会儿空气;
③称量装置D及其中药品的质量;向蛋壳样品中滴入5%的稀盐酸,直到________为止;
④再缓缓通入空气一会儿,至装置D中质量不再增加为止;⑤称量装置D及其中药品的质量。
(数据处理)
方案一:该小组同学认为固体减少为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据此求出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91.7%
方案二:测得反应后D装置及其中药品的总质量增加了4.4g,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评价反思)
(1)方案一: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测定值与科学检测的数据有较大误差,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方案二:装置A中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如装置C中的药品为浓硫酸,其作用是________,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
(提出问题)蛋壳中的CaCO3含量是多少?
(查阅资料)
a、蛋壳经过科学检测其中含CaCO3的质量分数约为82%~85%,含蛋白质质量分数约14-17%。
b、蛋壳膜中蛋白质含量约为90%~93%。
(设计方案)
方案一:用“灼烧法”,将该蛋壳放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并采集相关数据进行测定。
方案二:用“酸处理法”,将蛋壳与稀盐酸反应进行测量处理。
(进行实验)
方案一:称取12.0 g蛋壳研磨成粉末置于通风橱中,灼烧至质量不再减少,再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7.16 g。
方案二: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称取12 g蛋壳样品进行实验(假设其他成分均不与HCl反应,装置内试剂均足量。)

(实验步骤)
① 按如图连接好装置后,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向B装置中加入蛋壳样品后,先通入一会儿空气;
③称量装置D及其中药品的质量;向蛋壳样品中滴入5%的稀盐酸,直到________为止;
④再缓缓通入空气一会儿,至装置D中质量不再增加为止;⑤称量装置D及其中药品的质量。
(数据处理)
方案一:该小组同学认为固体减少为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据此求出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91.7%
方案二:测得反应后D装置及其中药品的总质量增加了4.4g,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评价反思)
(1)方案一: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测定值与科学检测的数据有较大误差,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方案二:装置A中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如装置C中的药品为浓硫酸,其作用是________,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
3.单选题- (共19题)
4.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数据见下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 | 8g | 35g | 5g | 8g |
反应后质量 | 2g | X | 5g | 42g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
B.反应后剩余乙物质的质量X=7g |
C.在该反应中,丙物质一定做催化剂 |
D.在该反应中,甲、乙、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l4:l7 |
5.
科学研究表明,氮气在常压下就可液化为液氮,液氮可用作汽车的清洁燃料,其燃烧时的主要反应为4NH3+3O2═2X+6H2O.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氨气在常压下液化是物理变化,液氨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
B.在生成X的过程中化学能转化成热能,X的化学式为N2 |
C.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
D.液氨属于混合物 |
6.
有机物X的分子模型如图所示,图中每个“●”代表一个碳原子,每个“○”代表一个氢原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C5H4 |
B.X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4 |
C.X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是5:4 |
D.X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H2O和NO |
9.
化学概念相互间存在如下3种关系。下列对概念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②含氧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③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④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⑤化合物与酸碱盐属于包含关系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⑤ D. ①⑤

①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②含氧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③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④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⑤化合物与酸碱盐属于包含关系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⑤ D. ①⑤
11.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几组物质按酸、碱、盐、氧化物顺序排列的是( )
A.KNO3、NaOH、HCl、MgO |
B.Ca(OH)2、HCl、NaCl、CaO |
C.H2SO4、Na2CO3、Ba(OH)2、CO2 |
D.HNO3、KOH、CuSO4、CO |
15.
在医院里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下图的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可以观测氧气输出的快慢 |
B.能用该装置输氧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
C.输送的氧气事先保存在蓝色钢瓶内 |
D.b导管应与供氧的钢瓶相连 |
16.
对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及其原因解释中,错误的是( )
A.酒精可做燃料,是因为酒精具有可燃性 |
B.用氧化钙固体做干燥剂,是因为氧化钙能与水反应 |
C.可将铝粉涂在铁栅栏上防锈,是因为铝易与氧气反应 |
D.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是因为碳酸氢钠能与胃酸发生中和反应 |
18.
如图所示图象与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B.
恒温蒸发不饱和的食盐水至有晶体析出
C.
向一定量表面被氧化的镁条中加入稀盐酸
D.
等质量的Al、Zn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A.

B.

C.

D.

2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含有CO32―
B. 某无色溶液滴加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不一定是碱
C. 某溶液中滴加了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D. 验证碱溶液中是否有Cl―,先加稀盐酸除去OH―,再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有Cl―
A. 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含有CO32―
B. 某无色溶液滴加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不一定是碱
C. 某溶液中滴加了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D. 验证碱溶液中是否有Cl―,先加稀盐酸除去OH―,再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有Cl―
22.
对于化学反应A+B=C+D,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若生成物C和D分别是盐和水,则反应物不一定是酸和碱
B. 若A和C是单质,B和D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 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和D可能是两种沉淀
D. 若A、B各取10g混合,使其充分反应,则C、D质量的总和一定等于20g
A. 若生成物C和D分别是盐和水,则反应物不一定是酸和碱
B. 若A和C是单质,B和D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 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和D可能是两种沉淀
D. 若A、B各取10g混合,使其充分反应,则C、D质量的总和一定等于20g
4.多选题- (共1题)
23.
A、B、C 三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


A.T1℃时,等质量的B、C 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 |
B.T2℃时,等质量的 A、C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
C.将 T3℃等质量的 A、B 溶液分别降温至 T1℃,A溶液析出的晶体质量更大 |
D.将 T2℃等质量的A、C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后,A溶液中溶剂质量更大 |
5.填空题- (共2题)
24.
下图是包含物质A、B、C、D和盐酸卡片的“化学拼图”,相邻两张卡片所标的物质(或其溶液)间能发生反应。

(1)A不可能是______(填标号)。
a.Mg b.Fe c.Ag d.Zn
(2)若B为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B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若C为碳酸钠
①C与D的反应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D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写一个)。
③将二氧化碳通入C溶液,可化合生成碳酸氢钠( NaHCO3),该反应的反应物有______种。

(1)A不可能是______(填标号)。
a.Mg b.Fe c.Ag d.Zn
(2)若B为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B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若C为碳酸钠
①C与D的反应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D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写一个)。
③将二氧化碳通入C溶液,可化合生成碳酸氢钠( NaHCO3),该反应的反应物有______种。
25.
如右图所示,A、B、C是初中化学中常见液体、气体和固体,气球套在试管口且保证密封性能良好。

(1)若A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B为空气,将金属固体C倒入试管中产生气泡,同时气球因膨胀而鼓起来。则A是_______(填物质类别),金属固体C是_______(填物质类别),发生反应的化学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反应;
(2)若B为空气,将黑色的氧化物固体C倒入试管中产生气泡,同时气球因膨胀而鼓起来。则A是_______(填化学式),黑色固体C是_______(填化学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是水,将气球中的固体C倒入试管中,因发生化学变化使气球很快被吸入试管中,则气体B是_______(填化学式),固体C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1)若A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B为空气,将金属固体C倒入试管中产生气泡,同时气球因膨胀而鼓起来。则A是_______(填物质类别),金属固体C是_______(填物质类别),发生反应的化学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反应;
(2)若B为空气,将黑色的氧化物固体C倒入试管中产生气泡,同时气球因膨胀而鼓起来。则A是_______(填化学式),黑色固体C是_______(填化学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是水,将气球中的固体C倒入试管中,因发生化学变化使气球很快被吸入试管中,则气体B是_______(填化学式),固体C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2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9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