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义县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511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9/6

1.推断题(共1题)

1.
将一种无色液体A装入试管中,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无现象,而向其中加入少量黑色粉末B后,迅速产生气泡,生成了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C。将金属E红热并伸入盛有气体C且瓶底有少量液体D的集气瓶中,金属E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
(1)写出它们的名称:A_____B_____C_____D_____E_____F_____
(2)黑色粉末B在A的分解反应中起_____作用。

2.简答题(共2题)

2.
水是生命之源

(1)用如图A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a、b两管中都收集到气体,体积比为_____,b中的气体是_____,与a管相连的电源是_____极,检验a管中气体的操作是_____,写出电解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
(2)图B所示是净化水的简易装置,其中能起到吸附作用的是_____,小卵石和砂子起到_____作用。
(3)有些村庄打深井取用地下水。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_____。如果地下水硬度大,或者坑水中病原微生物过多,生活中都可以采取_____的方法,来降低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
(4)身处旱区的我们如何做到节约用水?_____(举一做法)。
3.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下列事实中的原理。
(1)干草易点燃,湿草不易点燃。_______
(2)将干草卷成紧实的粗条状,外面用一层湿草紧紧包裹。在一端点燃干草后,将火焰吹熄,使干草保持红热状态,这样可使火种保持较长时间。_______

3.单选题(共14题)

4.
下列各组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是(  )
A.酒精燃烧   蜡烛熔化B.冰雪融化 工业制氧
C.剩饭变馊   高粱酿酒D.滴水成冰 铁锅生锈
5.
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氧气能支持其它物质的燃烧,所以可以作燃料
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
C.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D.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6.
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 物质组成 B. 物质性质 C. 运动状态 D. 变化规律
7.
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期,需要摄入足量钙,这里的“钙”是指(  )
A.原子B.元素C.分子D.单质
8.
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
C.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D.分子之间有间隙,原子之间没有间隙
9.
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如图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若整个大圆圈表示纯净物,则属于X范围的物质是(  )
A.红磷B.二氧化碳C.氯酸钾D.空气
10.
大蒜是常见的调味品之一,大蒜中主要成分大蒜素具有消毒杀菌作用。大蒜素的化学式为C6H10S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蒜素的一个分子由6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3个硫原子构成
B.大蒜素由碳、氢、硫三种元素组成
C.大蒜素中碳、氢、硫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0∶3
D.大蒜素属于化合物
11.
某含铁盐溶液能够在高浓度的碱性环境下长期稳定存在,且具有较强的灭菌消毒功能,该盐是一种绿色、无污染的净水剂,其化学式为Na2FeO3。则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A. +2 B. +3 C. +4 D. +6
12.
焊接金属时,能用作保护气的一组气体是(  )
A.H2、N2B.N2、 O2C.N2、ArD.CO2、CO
13.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铁丝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B. 镁带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
C.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 木炭燃烧,产生黄色的火焰
14.
若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可表示为
A. B.   C.    D.
15.
化学实验操作的正确性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B.检查气密性
C.过滤D.量取9.5ml液体
16.
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先仰视液面读数为19mL,倾出部分液体后,俯视液面读数为11mL,则该同学倾出液体的体积是
A. 8mL B. 大于8mL C. 小于8mL D. 无法判断
17.
实验室中食盐通常盛放在下面的哪种瓶中
A.B.C.D.

4.填空题(共5题)

18.
如图是密闭体系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不同原子。a、b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请回答:

(1)反应后b物质中的“”属于_____(选填序号)。
A单质 B化合物 C混合物
从微观角度说明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
(2)反应后方框内应再填入1个_____微粒(选填序号)。
   B     C 
(3)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反应(“化合”或“分解”)。
(4)写出符合该微观示意图的一个具体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
19.
用化学符号表示:
(1)2个氮原子_____;
(2)3个铝离子_____;
(3)1个氨气分子_____;
(4)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
20.
如图为六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六种元素之间的最本质区别是_____;
(2)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填“失去”或“得到”)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镁离子的符号为_____;氧化钠由钠离子和氧离子构成,氧化钠的化学式为_____。
(3)从原子结构上分析,图中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组合为_____、_____。
(4)在上述碘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_____。
21.
蛋白质在人体胃肠内与水反应,最终生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丙氨酸(化学式为C3H7O2N)就是其中的一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_
(2)丙氨酸中C、H、O、N各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____
(3)丙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2.
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_____
(2)氧化汞受热分解:_____
(3)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_____

5.实验题(共2题)

23.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可以采用下图甲乙两种装置。乙装置可视为甲的改进装置,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1)在甲装置实验过程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当温度降到室温,打开止水夹,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写出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
(2)在乙装置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_____。
(3)写出乙装置实验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
(4)乙装置实验中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25mL
22mL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2l%(填“>”、“=”或“<”),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填序号)
①没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   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③加入铜丝量太多; ④加入铜丝量太少
(5)乙装置与甲装置相比较,优点在于_____(任答一点)。
24.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a_____
(2)以下六种物质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产生氧气。

请你写出上图中物质X的名称_____,实验室用该药品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若用该药品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则实验装置应选_________(填标号)。实验中发现水变红了,导致水变红的原因是_____。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还可以选择B,涉及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检查装置C气密性的操作是_____。
(4)若用G装置收集氧气,应从_____端进气(填“b”或“c”)。用H装置进行硫燃烧实验,现象为_____,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简答题:(2道)

    单选题:(14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