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2017年厦大创新实验班招生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5070

试卷类型:自主招生
试卷考试时间:2019/9/8

1.推断题(共2题)

1.
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在通常情况下,F、G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Q、R都是黑色固体(部分反应条件和生成物已略去),试回答下列问题:

(1)D、G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2)若E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剂、防腐剂,则C的化学式为________,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图中标出的九种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进行分类.一定没有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
(4)反应①-⑤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2.
有核电荷性小于18的A、B、C、D四种元素,A元素组成的单质是清洁的能源;B单质的体积在空气中占21%;C原子有3个电子层,最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的2倍;D元素是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其组成的单质可以被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吸收、利用.
(1)写出A、B可能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由A、B、D三种元素组成的两种化合物之间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活泼性强的金属氢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它与水剧烈反应生成碱和A的单质,请写出C的氢化物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3.
在一次化学实验中,同学们将饱和硫酸铜溶液逐滴加到5mL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以下异常实验现象:
实验序号
滴加溶液的量
实验现象

第1~6滴
产生蓝色沉淀,但震荡后沉淀消失,形成亮蓝色溶液

第7~9滴
产生蓝色沉淀,且沉淀逐渐增多,振荡后沉淀不消失,很快沉淀逐渐变黑色
 
实验①中蓝色沉淀为什么消失?同学们继续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1)氢氧化铜在室温下稳定,70℃-80℃时可脱水分解生成氧化铜
(2)铜酸钠溶于水,溶液呈亮蓝色
(猜想与讨论)
小陶认为蓝色沉淀消失可能是氢氧化铜发生了分解.其地同学一致否定了他的猜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交流讨论后,提出以下两种猜想.
猜想一:少许氢氧化铜可溶于足量水中.
猜想二:氢氧化铜可在足量氢氧化钠浓溶液中溶解,溶液呈亮蓝色.
(实验探究)
为验证猜想,同学们用氢氧化铜粉末(其它试剂可任选)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填写表中的空格.
实验序号
实验方法与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将少许粉末加到
5mL蒸馏水中,充分振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一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二正确
 
(结论与反思)
(1)根据实验,并进一步查阅资料知道,氢氧化铜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可知饱和硫酸铜溶液与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依据的实验现象________.

3.计算题(共1题)

4.
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氧化镁,现有一卷标签上标明120g的镁带,称其质量为136g(假设除镁被氧化外,没有发生其他任何变化,且氧化是均匀的).(写出计算过程)
①试计算被氧化的镁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克?
②称取上述变质的镁带6.8g加入到足量的盐酸溶液中反应.试计算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克?

4.简答题(共1题)

5.
根据酸能电离出的数目可将酸分为一元酸(如HCl)、二元酸(如)、三元酸(如)。二元酸能与碱反应生成一种正盐(如)和一种酸式盐(如);三元酸能与碱反应生成一种正盐(如)和两种酸式盐(如).
(1)是二元酸,写出它与反应生成的酸式盐的化学式________;
(2)能与NaOH反应生成两种盐,则是________元酸.
(3)用碳酸钠溶液可以吸收硫化氢气体,反应生成两种酸式盐,写出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碳酸氢钙也是一种酸式盐,它不仅能与酸反应,和碱溶液也能反应,写出它过量氢氧化钠的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5.单选题(共10题)

6.
某无色气体X可能常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认其组成,某间学取一定量该气体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或吸收),结果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装置③增重1.8g,装置④增重2.2g,下列关于气体X成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可能有二氧化碳B.可能同时含有甲烷和氢气
C.不可能只有甲烷D.可能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
7.
课本中的图表、数据等可以提供很多信息。下面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可比较气体的密度大小
②根据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确定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③“酸、碱和盐溶解性表”是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依据之一
④根据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判断该元素原子核内中子的数目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8.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只用观察和组内物质的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就能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的是(   )
A.NaCl、、NaOH、B.、NaCl、、HCl
C.NaOH、、KClD.、HCl、、KCl、
9.
在“绿色化学工艺”中,最好是反应物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的利用率为100%。在用(丙炔)合成(2-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过程中,欲使原子的利用率达到最高,在催化剂作用下还需要其他的反应物是(   )
A.B.C.和COD.
10.
有一部分潮解和变质的苛性钠样品Wg,为验证其变质的程度,将其加入98g质量分数为20%的稀中,充分反应后,再加入20g 20%的NaOH溶液恰好呈中性,则把溶液蒸干,可得固体的质量为(   )
A.28.4gB.l4.2gC.19.6gD.30.4g
11.
恒温时,m克某物质溶液蒸发掉0.6m克水,能析出0.1m克不含结晶水的该物质的晶体,再蒸发0.1m克的水,又能析出0.lm克晶体,则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70%B.25%C.50%D.30%
12.
、NaCl、的混合溶液中,其中的个数比为8:1:2,则该溶液中、NaCl、的个数之比为(   )
A.1:l:1B.1:4:2C.1:2:2D.1:3:2
13.
下表为各物质中所含有的少量杂质以及除去这些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一组是(   )
序号
物质
杂质
除杂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


KOH
加入溶液,并过滤



加入足量铁粉



依次通过盛有浓硫酸和NaOH溶液的洗气瓶

CaO

加入稀盐酸,再蒸发
 
A.①④B.②C.②④D.②③
14.
将等质量的镁、铁、锌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的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的信息,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图线X表示镁的反应情况
B. 铁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最大
C. 镁、锌一定过量,铁可能反应完
D. 镁一定过量,锌、铁可能反应完
15.
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 向一定量稀硫酸中滴入水
B. 向一定量纯碱和烧碱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盐酸
C. 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D. 向一定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6.选择题(共1题)

16.某转播商转播一场排球比赛,比赛采取五局三胜制,即一方先获得三局胜利比赛就结束,已知比赛双方实力相当,且每局比赛胜负都是相互独立的,若每局比赛转播商可以获得20万元的收益,则转播商获利不低于80万元的概率是(   )

7.填空题(共1题)

17.
金属A和非金属B可直接合成化合物AB,甲、乙、丙三人分别做A和B化合反应的实验,充分反应时各人所用A和B的质量不同,但总质量都是9g。甲、乙所用A和B的质量及三人得到化合物AB的质量如下表,请填写表中的空格。
 
A的用量
B的用量
得到的AB的质量

7g
2g
6g

4g
5g
6g

__________
_________
7.5g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2道)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