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2题)
1.
在煤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主要成分为CaO)制成供居民采暖用的“环保煤”,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弱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环保煤”燃烧时,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2SO2+mO2 = nCaSO4。请回答下列问题:
(1)m值是___;
(2)若向煤中加入50t含杂质(杂质不参与反应)为20%的生石灰,则理论上最多可吸收二氧化硫_________吨?(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m值是___;
(2)若向煤中加入50t含杂质(杂质不参与反应)为20%的生石灰,则理论上最多可吸收二氧化硫_________吨?(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简答题- (共1题)
3.
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研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当H2O2溶液与MnO2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检查上述装置气密性的实验方案是_____。
(3)向Y型管中挤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导管口开始产生气泡时,烧杯中白磷不燃烧;一段时间后,白磷燃烧,此现象能够证明的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若证明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依据的现象是_____。

(1)当H2O2溶液与MnO2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检查上述装置气密性的实验方案是_____。
(3)向Y型管中挤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导管口开始产生气泡时,烧杯中白磷不燃烧;一段时间后,白磷燃烧,此现象能够证明的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若证明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依据的现象是_____。
3.单选题- (共15题)
5.
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1 | 30 | 17 | 2 |
反应后质量(g) | m | 39 | 0 | 10 |
下列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A.m的数值为2 |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 D.参与反应的乙、丁的质量比为9:8 |
6.
煤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还会同时排放出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由此得到的关于煤的组成的推论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C、H、O、S元素 |
B.一定含有C、S元素,可能含有H、O元素 |
C.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S元素 |
D.一定含有C、H、S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
10.
绿茶中的单宁酸(C76H52O46)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 23 个 O2
B. 单宁酸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38:26:23
D. 单宁酸由 76 个碳原子、52 个氢原子和 46 个氧原子构成
A. 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 23 个 O2
B. 单宁酸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38:26:23
D. 单宁酸由 76 个碳原子、52 个氢原子和 46 个氧原子构成
13.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熔化溅落下来 |
B.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白光,放热 |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
D.电解水实验中,连接电源负极的管内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14.
小明做了一个名为“覆水可收”的兴趣实验。他将蜡烛粘在盘子的底部,向盘子中加入适量水,点燃蜡烛后,将玻璃杯倒扣在盘子中(如下图所示)。玻璃杯倒扣在盘子中后,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 |
B.一段时间后,玻璃杯内水面上升 |
C.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压强不再变化 |
D.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只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
4.选择题- (共1题)
5.填空题- (共9题)
20.
下表中的元素可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
(1)铜元素通常有+1、+2价,铜元素与氧元素可组成的物质有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框中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________________。
②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变化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是______。
(3)戊、己、庚是初中常见物质,也是由上表中的一种或两种元素组成的,存在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且戊、己的组成元素相同,请写出庚的化学式:________。
元素名称 | 氢 | 碳 | 氧 | 硫 | 铜 |
元素符号 | H | C | O | S | Cu |
(1)铜元素通常有+1、+2价,铜元素与氧元素可组成的物质有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框中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________________。
②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变化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是______。
(3)戊、己、庚是初中常见物质,也是由上表中的一种或两种元素组成的,存在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且戊、己的组成元素相同,请写出庚的化学式:________。

22.
科学家研制的人造空气可供航天员呼吸。
(1)某种人造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0%,比地球上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_______(填“大”或“小”)。
(2)利用铁酸镍(NiFe2O4)可将航天员呼出的废气转化为航天员需要的气体。在此过程中铁酸镍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变化,则铁酸镍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1)某种人造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0%,比地球上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_______(填“大”或“小”)。
(2)利用铁酸镍(NiFe2O4)可将航天员呼出的废气转化为航天员需要的气体。在此过程中铁酸镍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变化,则铁酸镍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反应物 | B.生成物 | C.催化剂 | D.消毒剂 |
23.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2个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上述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_____(填“实验1”或“实验2”)。
(2)实验2中,天平的指针_____(填字母序号)。
A 向左偏转 B 不偏转 C 向右偏转

(1)上述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_____(填“实验1”或“实验2”)。
(2)实验2中,天平的指针_____(填字母序号)。
A 向左偏转 B 不偏转 C 向右偏转
24.
运载火箭使用的燃料之一为偏二甲肼(C2H8N2)。
(1)偏二甲肼属于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偏二甲肼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1)偏二甲肼属于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氧化物 | B.化合物 | C.单质 | D.混合物 |
25.
此次发射,有4双小“翅膀”护送着“神舟”十一号飞向遥远的天宫。这4双小翅膀是我国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的太阳能电池帆板。
(1)太阳能电池帆板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能,为“神舟”十一号提供动力能源。
(2)太阳能电池帆板用到了砷化镓(GaAs),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有如右图所示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1)太阳能电池帆板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能,为“神舟”十一号提供动力能源。
(2)太阳能电池帆板用到了砷化镓(GaAs),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有如右图所示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镓属于金属元素 |
B.镓的原子核内有31个质子 |
C.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 |
D.镓的原子核内有31个中子 |
26.
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关于该实验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实验时,红磷的用量不影响最终的结果 |
B.实验前,应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
C.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
27.
宇航员舱外服实际上是个独立的狭小空间,废气处理系统保障着宇航员的生命
(1)该系统让呼吸产生的废气进入一个装有活性炭的滤网除去有害气体,这一过程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_作用。
(2)用氢氧化锂(LiOH)作吸收剂除去二氧化碳,并生成碳酸锂和水,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1)该系统让呼吸产生的废气进入一个装有活性炭的滤网除去有害气体,这一过程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_作用。
(2)用氢氧化锂(LiOH)作吸收剂除去二氧化碳,并生成碳酸锂和水,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8.
科学家在不断研究水的开发和利用技术。下图是水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过程。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2)该转化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
(3)该技术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2)该转化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
(3)该技术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6.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9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