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人教版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4987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9/12

1.简答题(共2题)

1.
为探究原子的结构,科学家做了大量的实验,卢瑟福的研究尤其突出。
(1)1911 年卢瑟福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含二个质子二个中子)轰击金箔(金原子的质子数 79,相对原子质量为 197)时发现三种现象:
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现象①说明_____;
②一小部分α粒子运动方向发生了偏转;现象②的原因_____;
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现象③的原因_____;

(2)1919 年,卢瑟福用高能α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_____。
2.
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一个事实说明气体分子间间隔大于液体分子间间隔___________。
(2)举一个实例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___________。
(3)金刚石硬度大,而石墨质软,其原因是___________。
(4)CO2和CO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
(5)石蜡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

2.单选题(共14题)

3.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推理必须科学、严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能燃烧,所以氧气具有可燃性
B.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
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所有原子核中都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4.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或做法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用明矾净水-明矾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
B.钠原子和钠离子化学性质不同-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C.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D.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相似-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OH-
5.
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快
水分子间存在间隙
B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C
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
搅拌使扩散到水中的蔗糖分子更多
D
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能灭火
二者分子构成不同
 
A.AB.BC.CD.D
6.
电影《流浪地球》中提到了氢气,已知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同位素,比如氢的同位素为氘和氚,则下列属于同位素的是(  )
A.红磷和白磷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C.碳12和碳13D.钠原子和钠离子
7.
雄伟壮观的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表面安装了近2万块钛(Ti)金属板。已知Ti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Ti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48,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i原子核内有22个中子
B.Ti可以表示一个钛元素
C.Ti原子内所含的粒子总数为48
D.钛单质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
8.
2019年被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以纪念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
B.X表示N2
C.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g
D.三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9.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外层电子数:镁>钠B.相对原子质量:钙>钪
C.金属活动性:钙>钾D.镁和钙处于同一周期
10.
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用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α粒子轰击金箔来探究原子的内部结构,根据实验现象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该实验说明(  )
A.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方向不变,说明原子所带正电是均匀分布的
B.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的偏转,说明任何实验都存在一些偶然现象
C.原子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体积较小的原子核里
D.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
11.
品红是一种常用的染色剂,小雪同学把适量品红分别加到热水和冷水中,发现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快,从分子角度解释,主要原因是(  )
A.品红分子在热水中的运动速率比在冷水中快
B.品红分子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容易分解
C.热水中水分子间有间隔,冷水中水分子间无间隔
D.热水中品红分子变大了,冷水中品红分子变小了
12.
“冰七”(iceⅦ)一般是在深海中强压力作用下才可以形成的固态水,水分子会整齐排列成排或排成一列非常整齐有规则的冰晶,像是一个立方体的牢笼裹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个水分子可以形成“冰七”
B.“冰七”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C.海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冰七”
D.“冰七”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完全相同
13.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有关三种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B.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但离子不能变成原子
C.物质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质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D.分子、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14.
按表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H为生物细胞中含量高的非金属元素,而Al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第二周期的Li,Be和B均为金属元素
C.镁原子和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2和1,化学性质不稳定
D.Na +、Mg2+、A13+核外电子层数都为2,所以它们属于第二周期的元素
1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两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则这两种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若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则这两种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若两种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则这两种粒子的质子数一定相等
D.若两种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则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等
16.
对于四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含有二个氢原子B.都含有二个氢元素
C.都含有氢元素D.都含有氢分子

3.填空题(共1题)

17.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从上表中查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符号___________。
(2)8号元素和13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X2-与Ar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X2-的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3周期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填一种),其阳离子符号是______________。
(5)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
(6)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填标号)。
A 、C和Ne    B 、Be和Mg C 、Al和Si    D 、F和Cl
(7)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NO和O2   B、 CO和N2   C 、SO2和CO2

4.实验题(共2题)

18.
如图所示是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探究,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氨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D.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
19.
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图I中和图E中仪器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
(2)E试管盛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
(3)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4)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_____,②_____。
(5)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任写一点)。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单选题:(14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