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水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六次小考试卷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4964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9/12

1.流程题(共1题)

1.
兴趣小组分析了用硫铁矿烧渣(主要成份Fe2O3、Fe3O4、FeO等)制备铁红(Fe2O3)的流程图并进行了铁红性质实验。铁红制备的流程图分析(注:NH4HCO3不稳定,易分解)

(1)写出焙烧中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实验室完成操作1,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填仪器名称)
(3)你认为对气体C最佳的处理方法是_____
A 冷却后排入空气   B 燃烧后排放   C 再通入反应炉
(4)反应1的反应温度一般需控制在35℃以下,其目的是_____。
(5)反应2中相关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你认为该反应在常温下能实现的原因是_____。
物质
X
K2SO4
NH4Cl
(NH42SO4
溶解度/g(25℃)
34.0
11.1
37.2
19.5
 
洗涤干燥得到K2SO4晶体时,可选用下列_____(填字母)洗涤剂;
A  KCl的饱和溶液   B 水 C  K2SO4的饱和溶液

2.推断题(共1题)

2.
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D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G是一种重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F的溶液可用来检验CO2气体。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下图所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D_____
(2)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点燃B、D之前一定要_____
(4)B是最清洁的燃料,与其它燃料相比其优点有_____,但是作为燃料暂时还不能广泛使用你认为的原因是_____

3.科学探究题(共1题)

3.
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其中C、D的分液漏斗中为足量且浓度和体积均相同的稀盐酸。

(1)步骤一:关闭K2和K3,打开K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B中所盛放的试剂是_____。对比铁丝表面的变化,能够说明铁生锈与水有关的是装置____和_____(填C、D或E,下同),能够说明铁生锈的快慢与氧气浓度有关的是装置_____和_____。
(2)步骤二:关闭K1,打开K2和K3,将装置C、D中分液漏斗内的稀盐酸同时全部注入广口瓶中,两个广口瓶中现象的不同点是:①_____;②_____,由此也可以判断铁丝生锈情况。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综合题(共1题)

4.
金属用途广泛,其结构和性质等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1)下图是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 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   B 在化合物中铝通常显+3价
C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 铝可作导线是由于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2)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进行了下图实验,并对溶液A和固体B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A中的溶质可能有哪些?
(作出猜想)①只有Zn(NO3)2②Zn(NO3)2、AgNO3③Zn(NO3)2、Cu(NO3)2④Zn(NO3)2、AgNO3、Cu(NO3)2
(交流讨论)不合理的猜想是_____(填标号),其理由是_____。
(实验探究)若猜想①成立,通过以下实验可确定固体B的成分,请将下表填写完整。
实验步骤
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取少量固体B,滴加_____
有气泡产生
_____
 
(3)下图是工业炼铁示意图。其中,焦炭的作用是燃烧提供能量和_____;有铁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某工厂利用废铁屑与废硫酸起反应来制取硫酸亚铁。现有废硫酸49t(H2SO4的质量分数为10%),与足量废铁屑起反应,可生产硫酸亚铁的质量是_____

5.计算题(共3题)

5.
为了对KCl样品(含少量KNO3)进行分组分析,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他们实验数据如下表,请仔细观察和分析数据回答问题:(已知KCl+AgNO3=KNO3+AgCl↓)
 



所取固体样品的质量/g
20
10
10
加入AgNO3溶液的质量/g
100
100
150
反应后所得沉淀的质量/g
14.35
14.35
14.35
 
⑴三位同学中_____同学所用KCl和AgNO3恰好完全反应(填编号)。
⑵样品中KCl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
⑶三位同学分别把反应后的溶液过滤,哪一位同学所得的溶液是只含有一种溶质的溶液?_______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
6.
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ag,该温度下把bg硝酸钾投入cg水中充分溶解
⑴当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⑵当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7.
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




加入样品的质量/g
5
10
15
20
生成CO2的质量/g
1.76
3.52
4.4
m
 
(1)上表中m的数值是_____;
(2)反应中矿石有剩余是第_____次实验;
(3)这种石灰石矿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
(4)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

6.简答题(共1题)

8.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问题:

(1)M点的意义是_____,
(2)若要从甲中含有少量乙的混合溶液中提纯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
(3)将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到t2℃它们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是_____
(4)t1℃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升温到t2℃时欲使它们仍为饱和溶液,若不改变溶剂质量所需加入固体溶质质量关系是_____

7.单选题(共15题)

9.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5.6gCuO
②用10ml水和10ml酒精配制成20ml酒精溶液
③将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加热蒸发掉25g水,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
④用10ml量筒量取8.2ml水
A.①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
10.
有下列物质①KNO3②Ca(OH)2③NaCl④CO2⑤NH4Cl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是(  )
A.全部B.①③⑤C.③⑥D.②④
11.
将20℃时等质量的两份饱和石灰水,一份冷却至10℃,另一份加入少量的CaO,温度仍保持20℃,这两种情况下都不改变的是(  )
A.Ca(OH)2的溶解度B.溶液的质量C.溶剂的质量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2.
有关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2℃时,两种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到t1℃时a有晶体析出,b没有晶体析出
D.t3℃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13.
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1℃时,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a、b两种物质各60克,再分别加入100克水,充分搅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t1℃时,所得a、b两种物质的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B.在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60
C.当温度由t1℃升高到t2℃时,两烧杯中的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D.当温度由t1℃升高到t2℃时,b物质溶液中一定有固体析出
14.
常温下把11gCa(OH)2放入100g水中制成饱和溶液,此时溶液中含溶质质量(  )
A.< 0.01gB.0.01g~1g之间C.1g~10g之间D.11g
15.
下列各组物质均属于溶液的一组是(  )
A.食盐水、石灰水、硫酸B.稀盐酸、石灰乳、牛奶
C.白酒、石灰乳、碘酒D.浑浊的河水、浑浊的石灰水、医用酒精
16.
在25℃时,向100gKNO3饱和溶液中加入1gNaCl固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NaCl固体不溶解   ②KNO3在溶液中所占的质量分数不变
③NaCl固体能溶解   ④KNO3的质量分数变小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7.
有关溶液(溶质为固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一定温度下,对于同一溶质的溶液而言,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B.只要温度不变,某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
C.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18.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时可按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顺序进行操作的是(  )
A.从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剩余物中提纯锰酸钾B.稀盐酸中混有硫酸
C.铁粉中混有铜粉D.生石灰中混有碳酸钙
19.
现有50g质量分数为10%食盐溶液,要使其质量分数增大1倍,可采用的方法是(  )
A.蒸发掉一半的溶剂B.蒸发掉25g溶剂C.加入6.5g食盐D.加入50g10%NaCl溶液
20.
取等质量的下列条件下的Ca(OH)2溶液,吸收CO2最多的是(   )
A.10 ℃的不饱和溶液B.10 ℃的饱和溶液
C.30 ℃的不饱和溶液D.30 ℃的饱和溶液
21.
在t℃时,浓度相同的两份KNO3溶液A和B,A为100g,B为80g,将其各自恒温蒸发掉20g水后,A刚好饱和,对所得的B溶液正确的说法是 (   )
A.也刚好饱和B.仍为不饱和溶液
C.是饱和溶液并有晶体析出D.有晶体析出但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
22.
生活中的洗涤问题大都与化学知识有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洗涤剂能够除去油污的原因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B.汽油能够除去油污的原因是汽油能够溶解油污从而挥发除去
C.食醋能够除去热水瓶中水垢的原因是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D.盐酸能够除去铁制品表面上的铁锈的原因是二者发生了物理变化
23.
下表列出了20℃时NaCl溶解实验的一组数据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所加NaCl的质量/g
所得溶液的质量/g

10
2
12

10
3
13

10
4
13.6

10
5
13.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所待溶液是20℃时NaCl的不饱和溶液
B.①②③所得溶液是20℃时NaCl的不饱和溶液
C.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
D.①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8.填空题(共3题)

24.
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溶液名称
澄清的石灰水
高锰酸钾溶液
生理盐水
38°“四特”白酒
稀硫酸
碘酒
溶质的化学式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25.
分离混合物或提纯某物质时,常用到:①溶解②蒸发结晶③冷却结晶④过滤等操作方法,选择恰当操作序号并按操作顺序填空:
(1)除去石灰水中的碳酸钙_____;
(2)除去硫酸锌溶液中的水_____;
(3)除去硝酸钾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_____;
(4)粗盐提纯_____。
26.
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1)t2℃时,向70gA物质中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
(2)用一定的方法,将某温度下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溶剂的质量可能不变   b 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c 溶液的质量可能不变   d 溶质的质量一定变大

9.实验题(共2题)

27.
如下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还应对该装置进行的改进是_____。
(3)张老师要制取一瓶氯气(Cl2)做演示实验,反应原理是MnO2+4HCl(浓)MnCl2+Cl2↑+2H2O。已知常温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张老师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装置的字母代号),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为防止对环境的污染,此装置还需_____。
28.
如图是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5% 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试回答:
 
(1)上述操作过程示意图中的错误有_____ 处,还缺少一个操作步骤是_____。
(2)B操作中实际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 g.(说明:1g以下用游码)
(3)D操作应选用_____ 的量筒(从10mL、50mL、100mL中选择);量水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跟量筒中水的凹液面的_____处保持水平。
(4)E操作的后果是_____,E操作的目的是_____。
(5)若B的操作是正确的。下列的错误操作可能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5%的是_____ (填序号)。
①C操作中有固体洒落②D操作中有少量水溅出③E操作中有少量溶液溅出④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6)实验结束后,要对玻璃仪器进行洗涤。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综合题:(1道)

    计算题:(3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5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