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4题)
1.
观察“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实验中应观察和思考的是: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及________.②实验中的________变化情况.
2.
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电火花作用下充分反应.测
得反应前后备物质的质量如下:

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的4倍,则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_;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从以下选项中选择,填选项的字母代号)。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E 无法确定
得反应前后备物质的质量如下:

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的4倍,则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_;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从以下选项中选择,填选项的字母代号)。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E 无法确定
3.
同学为了探究水的组成,做了水的电解实验,如右图所示。用符号表达式表示其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开始后发现两极都有气泡冒出,试管1中的气体是______,此实验能够证明水的组成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取用块状药品通常用_____,取用一定量的液体时需要_____,实验结束时要洗涤仪器,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_____。
(2)在“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中,某同学取一段纱窗网上还能任意弯曲的细铁丝,在新制的氧气中做“铁丝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请分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________(写一种);经过改进后实验成功了,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实验时要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或装少量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
(3)如下图所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的相关数据如下表。

①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②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g(结果精确到0. 1 g)。
(2)在“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中,某同学取一段纱窗网上还能任意弯曲的细铁丝,在新制的氧气中做“铁丝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请分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________(写一种);经过改进后实验成功了,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实验时要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或装少量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
(3)如下图所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的相关数据如下表。

| 气体发生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g) |
反应前 | 35.6 |
反应后 | 34.8 |
①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②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g(结果精确到0. 1 g)。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5.
小鸣同学特别喜欢化学,经常看一些与化学有关的课外书,有一次阅读化学氧自救器的说明书中,看到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与自救器药罐中的生氧剂(超氧化钾KO2)接触能产生氧气后,对自救器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原理产生了探究欲望。在老师指导下,小鸣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展开了以下两个实验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
活动Ⅰ:用下图所示的由a、b、c、d组合成的装置和有关药品制取并收集氧气。
活动Ⅱ:探究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除生成氧气还生成什么其他物质?
[老师提示]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两种,其一是氧气,其二是一种化合物。
(1)[作出猜想]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到底是哪种物质?小强作出了以下两种猜想:
①是一种碱;②是一种碳酸盐。
通过对反应物有关的元素组成的分析,小影同学认为猜想________(填序号)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
(2)[进行实验]同学们通过以下实验验证小强同学的另一个猜想。
(3)[交流与讨论]
小影认为: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活动Ⅰ:用下图所示的由a、b、c、d组合成的装置和有关药品制取并收集氧气。

活动Ⅱ:探究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除生成氧气还生成什么其他物质?
[老师提示]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两种,其一是氧气,其二是一种化合物。
(1)[作出猜想]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到底是哪种物质?小强作出了以下两种猜想:
①是一种碱;②是一种碳酸盐。
通过对反应物有关的元素组成的分析,小影同学认为猜想________(填序号)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
(2)[进行实验]同学们通过以下实验验证小强同学的另一个猜想。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将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后的固体________ | ________ | 猜想是正确的,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是________(填名称)。 |
(3)[交流与讨论]
小影认为: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计算题- (共2题)
6.
为测定某氮肥中硫酸铵的纯度(及质量分数)是否与下图标签相符合,小林取15g该氮肥样品配成溶液,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烘干,测得沉淀质量为23.3g。试通过计算确定该氮肥中硫酸铵的纯度是否与标签相符。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2SO4+BaCl2==BaSO4↓+2NH4Cl,其他成分能溶于水但不参加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2SO4+BaCl2==BaSO4↓+2NH4Cl,其他成分能溶于水但不参加反应)
7.
侯氏制碱法的主要反应如下:
① NH3 + CO2 + H2O=NH4HCO3 ②NH4HCO3 + NaCl=NH4Cl + NaHCO3
某温度下,向105 g饱和NaCl溶液中,通入适量氨气(NH3)和CO2,通过上述反应可制得NaHCO3晶体。
(1)已知①中参加反应的NH3质量为3.4 g,则消耗CO2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
(2)反应后称量溶液中析出NaHCO3晶体的质量为9.7 g,则剩余溶液的质量是多少?_____
① NH3 + CO2 + H2O=NH4HCO3 ②NH4HCO3 + NaCl=NH4Cl + NaHCO3
某温度下,向105 g饱和NaCl溶液中,通入适量氨气(NH3)和CO2,通过上述反应可制得NaHCO3晶体。
(1)已知①中参加反应的NH3质量为3.4 g,则消耗CO2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
(2)反应后称量溶液中析出NaHCO3晶体的质量为9.7 g,则剩余溶液的质量是多少?_____
4.流程题- (共1题)
8.
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长江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自来水。其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和______,其中 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操作②主要是用活性炭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其净水原理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作用 ,该过程主要是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小刚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______,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硬水。
(4)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操作③是消毒杀菌,新型自来水消毒剂ClO2可由下列反应制备:Cl2+2X=2NaCl+2ClO2,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5)节水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职责,请你结合生活和课本知识,提出一条节水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使用无磷洗衣粉有利于保护水资源,这里的“磷”是指__________;(选填“原子”、“离子”、“分子”、“元素”)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和______,其中 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操作②主要是用活性炭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其净水原理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作用 ,该过程主要是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小刚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______,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硬水。
(4)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操作③是消毒杀菌,新型自来水消毒剂ClO2可由下列反应制备:Cl2+2X=2NaCl+2ClO2,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5)节水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职责,请你结合生活和课本知识,提出一条节水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使用无磷洗衣粉有利于保护水资源,这里的“磷”是指__________;(选填“原子”、“离子”、“分子”、“元素”)
5.单选题- (共14题)
11.
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5g酒精溶解于55克水中形成60克溶液,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B.2L氢气和1L氧气点燃后生成了3L水 |
C.15克硫磺在30克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5克二氧化碳 |
D.木材隔绝空气加强热变成木炭后质量减轻,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13.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由于原子个数不变,则分子个数一定不变 |
B.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
C.向固体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根 |
D.碱溶液呈碱性,则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
14.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部分数据如表: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 B. 乙是反应物
C. 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为1:4 D. 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18 | 1 | 2 | 32 |
反应后质量/g | X | 26 | 2 | 12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 B. 乙是反应物
C. 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为1:4 D. 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7.
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X、Z是反应物,Y、W是生成物
B. a=15
C. 反应中Y、W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22∶9
D. Z为化合物
物质 | X | Y | Z | W |
反应前质量/g | 10 | 2.2 | 16.2 | 0.9 |
反应后质量/g | a | 4.4 | 8.1 | 1.8 |
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X、Z是反应物,Y、W是生成物
B. a=15
C. 反应中Y、W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22∶9
D. Z为化合物
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氧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
B.钢铁生锈、白磷自燃都是缓慢氧化的结果 |
C.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
D.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该物质一定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
2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
B.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化学反应的快慢 |
C.16g 硫和 32g 氧气反应,可生成 48g 二氧化硫 |
D.氮、氢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
22.
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变化关系的有
A | B | C | D |
![]() | ![]() | ![]() | ![]() |
常温下,足量的镁、铁分别同时放入少量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 | 敞口放置于空气中的浓硫酸或稀盐酸 | 加热KNO3、Ca(OH)2的饱和溶液(不考虑溶剂的蒸发) | 少量的碳在密闭的集气瓶中与氧气完全燃烧 |
A.A | B.B | C.C | D.D |
6.选择题- (共4题)
7.填空题- (共6题)
28.
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则反应后A的质量为___________;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B和D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
物质 | A | B | C | D |
反应前质量/g | 1.7 | 2.2 | 7.9 | 0.9 |
反应后质量/g | 待测 | 6.6 | 0 | 2.7 |
则反应后A的质量为___________;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B和D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
29.
物质都是由微小粒子构成的,化学反应的实质是粒子之间的重新组合。
(1)右图为甲、乙两种不同的气态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物质的微观示意图,其中
和
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氮原子,则可知:

①在甲、乙、丙所表示的三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填甲、乙、丙)
②构成丙物质的粒子是________。(填“分子”、 “原子”或“离子”)
③此反应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
(2)把一定质量的纯净物A和48g B在一定条件下按下图所示过程充分反应,当B消耗完时,可生成44 g D物质和18g E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参加反应的A物质的质量是_____g。
②A分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需表示出元素种类)
(1)右图为甲、乙两种不同的气态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物质的微观示意图,其中



①在甲、乙、丙所表示的三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填甲、乙、丙)
②构成丙物质的粒子是________。(填“分子”、 “原子”或“离子”)
③此反应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
(2)把一定质量的纯净物A和48g B在一定条件下按下图所示过程充分反应,当B消耗完时,可生成44 g D物质和18g E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参加反应的A物质的质量是_____g。
②A分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需表示出元素种类)
30.
煤气中添加少量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C2H5SH),可以提醒人们预防煤气泄露.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充分燃烧,其反应方程式为2C2H5SH+9O2
4CO2+2X+6H2O,则 X 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1.
人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均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1)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下列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填标号)。
(3)甲醛(CH2O)是一种__________(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有剧毒且能致癌。用含有甲醛的材料装修房子,人进入后会闻到特殊气味,这主要与甲醛分子_______________有密切关系,因此新装修的房子最好通风透气一段时间后才入住。
(4)无人驾驶汽车处理系统的核心材料是高纯度的硅。工业制硅的反应之一如下:
2X + SiCl4
Si + 4HCl,该反应中,X的化学式是_______。
(1)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下列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填标号)。
A.鱼肉 | B.牛奶 | C.猪油 | D.蔬菜(2)有一种面料叫“冰蚕丝”的衣服,其主要成分为合成纤维。用化学方法鉴别“冰蚕丝”和天然蚕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无人驾驶汽车处理系统的核心材料是高纯度的硅。工业制硅的反应之一如下:
2X + SiCl4

32.
“8.12”天津大爆炸造成了巨大损失,此次涉事公司网站显示,该公司仓储蓄业务的部分商品类别如下: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如压缩天然气等;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如硝酸钾、过氧乙酸等;腐蚀品,如烧碱等;电石;毒害品,如氰化钠等…
(1)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_________.

(2)在害品中含有剧毒化学品氰化钠(NaCN),其中N显﹣3价,则C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
(3)电石遇水会剧烈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aC2+2H2O=Ca(OH)2+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4)过氧乙酸常用作消毒剂,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3,其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___.
(5)实验室中需配制4%的烧碱溶液200g,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配制过程中除了用到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
(1)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_________.

(2)在害品中含有剧毒化学品氰化钠(NaCN),其中N显﹣3价,则C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
(3)电石遇水会剧烈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aC2+2H2O=Ca(OH)2+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4)过氧乙酸常用作消毒剂,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3,其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___.
(5)实验室中需配制4%的烧碱溶液200g,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配制过程中除了用到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
8.实验题- (共1题)
33.
根据下列实验仪器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2)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属于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小明认为:如果选用此方法制取氧气,装置A还缺少一团________,该物品的作用是________;
(3)如果用大理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可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氨气是一种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实验室可以用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固体通过加热的方法制取氨气.反应的方程式为
,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如果选用如图装置进行制备并验证氨气的性质,当实验开始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酚酞试液变红,且可以看到燃着的蜡烛熄灭.

由此你认为:
①玻璃导管没有伸入酚酞试液中的原因是________;
②蜡烛熄灭说明氨气|具有________(填化学性质,任写一条).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2)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属于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小明认为:如果选用此方法制取氧气,装置A还缺少一团________,该物品的作用是________;
(3)如果用大理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可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氨气是一种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实验室可以用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固体通过加热的方法制取氨气.反应的方程式为

如果选用如图装置进行制备并验证氨气的性质,当实验开始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酚酞试液变红,且可以看到燃着的蜡烛熄灭.

由此你认为:
①玻璃导管没有伸入酚酞试液中的原因是________;
②蜡烛熄灭说明氨气|具有________(填化学性质,任写一条).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4道)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2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4道)
填空题:(6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