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3题)
1.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一氧化碳燃烧:________;
(2)碳还原氧化铁:________;
(3)高温煅烧石灰石:________;
(4)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________.
(1)一氧化碳燃烧:________;
(2)碳还原氧化铁:________;
(3)高温煅烧石灰石:________;
(4)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________.
2.
化学就在你身边.
(1)在寒冷的冬天,当你爸爸下班回到家中,你可以为他沏上一杯热茶祛寒.你认为取下茶杯盖,暖瓶塞应如何放在桌上比较卫生?洗刷茶杯后,怎样判断茶杯洗干净了?
①________;②________.
(2)小明发现厨房里用久的酱油和醋瓶的商标上有一些污渍,你认为可能的原因________,还发现燃气灶头上有一个金属支架,支架的作用________.
(3)查看加碘盐说明,发现加碘盐是在氯化钠中加了少许碘酸钾,加碘盐是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
纯净物
混合物
(4)不少家庭养观赏鱼,有时会在鱼缸里放点“鱼浮灵”可使水中的含氧量迅速增加,“鱼浮灵”的化学名称是过氧碳酸钠(俗称固体双氧水).常温下,过氧碳酸钠易溶于水并迅速放出氧气,能有效地提高水生动物的成活率.请设计实验验证“鱼浮灵”的供氧原理.
(1)在寒冷的冬天,当你爸爸下班回到家中,你可以为他沏上一杯热茶祛寒.你认为取下茶杯盖,暖瓶塞应如何放在桌上比较卫生?洗刷茶杯后,怎样判断茶杯洗干净了?
①________;②________.
(2)小明发现厨房里用久的酱油和醋瓶的商标上有一些污渍,你认为可能的原因________,还发现燃气灶头上有一个金属支架,支架的作用________.
(3)查看加碘盐说明,发现加碘盐是在氯化钠中加了少许碘酸钾,加碘盐是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


(4)不少家庭养观赏鱼,有时会在鱼缸里放点“鱼浮灵”可使水中的含氧量迅速增加,“鱼浮灵”的化学名称是过氧碳酸钠(俗称固体双氧水).常温下,过氧碳酸钠易溶于水并迅速放出氧气,能有效地提高水生动物的成活率.请设计实验验证“鱼浮灵”的供氧原理.
实验操作(可画图) | 现象 | 结论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2.计算题- (共1题)
4.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镁铜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取出
合金样品,将
稀硫酸分
次加入样品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
(1)测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从以上数据可知,最后剩余的
固体的成分是________;这六次实验中,第________次加入稀硫酸时样品中的镁已经完全反应;表格中,
________.
(3)计算合金样品中镁的质量分数________(只写答案,不需要写计算过程).



稀硫酸用量 剩余固体质量 |
第一次加入![]() ![]() |
第二次加入![]() ![]() |
第三次加入![]() ![]() |
第四次加入![]() ![]() |
第五次加入![]() ![]() |
第六次加入![]() ![]() |
(1)测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从以上数据可知,最后剩余的


(3)计算合金样品中镁的质量分数________(只写答案,不需要写计算过程).
3.单选题- (共11题)
5.
山茶油是一种绿色保健食品,其主要成分是柠檬醛。现从山茶油中提取
柠檬醛,使其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二氧化碳和
水,则柠檬醛中()



A.只含有碳、氢元素 |
B.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
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
D.含有的元素无法判断 |
6.
在化学方程式:A+3B2=2C +2D中,若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7克,参加反应的B2的质量为24克,生成D的质量为9克,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则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16 | B.20 | C.32 | D.36 |
8.
你认为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为灭掉室内大火,迅速打开门窗降温 |
B.发现室内煤气泄漏,立即打开电风扇通风 |
C.为除去铝壶中的水垢,用盐酸长时间浸泡 |
D.为防止铁锅生锈,在其表面涂抹一层食用油 |
10.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A.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 |
B.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 |
C.用明矾净水——明矾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 |
D.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 |
13.
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图书馆的图书着火时,立刻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
B.厨房液化气泄漏引起火灾时,应打开排气扇通风换气 |
C.油井着火时,应设法降低油的着火点 |
D.电器设备失火时,先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再切断电源 |
14.
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利用的灭火原理是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
B.木材着火用水泼灭,利用的灭火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
C.电器着火,马上用水灭火并报警119 |
D.厨房内煤气大量泄露,应立即打开换气扇通风 |
15.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一吹就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
B.炉火越扇越旺是因为增加了可燃物 |
C.在氧气中用小木条引燃铁丝是为了升高铁丝的着火点 |
D.水下保存白磷是为了隔绝氧气防止其自燃 |
4.选择题- (共1题)
16.
某同学进行一项实验,目的是观察ATP可使离体的、刚刚丧失收缩功能的新鲜骨骼肌产生收缩这一现象,说明ATP是肌肉收缩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1)必须待离体肌肉自身的{#blank#}1{#/blank#} 消耗之后,才能进行实验.
(2)在程序上,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先滴加{#blank#}2{#/blank#} (“葡萄糖溶液”或“ATP溶液”),观察{#blank#}3{#/blank#} 与否以后,再滴加{#blank#}4{#/blank#} (填“葡萄糖溶液”或“ATP溶液”).
(3)如果将上述顺序颠倒一下,实验结果是否可靠?{#blank#}5{#/blank#}.解释原因:{#blank#}6{#/blank#}
5.多选题- (共3题)
17.
A、B、C三种物质各15 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 g新物质D。若增加10 g 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余C。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剩余9 g | B.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为50 g |
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3∶2 | D.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5∶2 |
1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山林发生火灾时砍掉或清理掉大火前面的树枝等可燃物 |
B.酒精灯不慎翻倒失火时用水冲灭 |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失火应立即盖上锅盖,关掉灶具 |
D.图书档案失火时选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
6.填空题- (共2题)
21.
生产、生活、学习中都应注意安全,请将下列情况和对应的安全措施用线条连接起来._______
(1)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 ①严禁烟火
(2)油锅失火 ②验纯
(3)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 ③用锅盖盖灭
(4)汽车到加油站加油 ④做灯火试验
(1)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 ①严禁烟火
(2)油锅失火 ②验纯
(3)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 ③用锅盖盖灭
(4)汽车到加油站加油 ④做灯火试验
7.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3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