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知识过关练习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4862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9/18

1.简答题(共1题)

1.
为探究燃烧的条件,设计如图甲、乙两个实验.请回答:

(1)乙和甲相比,乙的优点是________.    
(2)两个实验中,红磷的作用是________.    

2.选择填充题(共1题)

2.
运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白磷和红磷的的着火点都低于80℃
B.①③现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必需与氧气接触
C.②③现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
D.热水可以起到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单选题(共14题)

3.
下列有关化学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上可用消石灰处理硫酸厂的废水
B.“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熔点高
C.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农业上可用铁桶盛放农药波尔多液(含硫酸铜)
4.
对下面一些现象和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异味﹣﹣活性炭有吸附性
B.蜡烛一吹即灭﹣﹣冷空气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干冰升华要吸热
D.鱼儿不能在冷开水中存活﹣﹣冷开水中几乎没有氧气
5.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生活习惯或作法合理的是()
A.饮水解渴,水越纯越好
B.电器着火,用水来扑灭
C.为使馒头松软可口,用小苏打发面蒸馒头
D.“锌”----人称智力之花,饮“三精”口服液补锌,喝得越多越好
6.
在加油站应悬挂的警示标志是(  )
A.B.C.D.
7.
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B.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先做灯火试验D.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8.
危险发生时,以下应急措施正确的是(  )
A.煤气泄漏时,打开电灯检查漏气管道B.发生火灾时,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发现有人触电时,立即用手把触电者拉开D.地震发生时,在底楼的同学快速跑到空旷的地方
9.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B.木炭燃烧C.火药爆炸D.铁丝燃烧
10.
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
A.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B.煽风点火﹣﹣为燃烧提供足够多的氧气
C.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D.釜底抽薪﹣﹣隔绝可燃物
1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原理是隔绝空气
B.木材着火用水浇灭,是降低着火点来灭火
C.扑灭森林火灾时,砍掉数目形成隔离带,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D.煤块粉碎后燃烧,可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12.
实验室熄灭酒精灯是用灯帽将其盖灭,该灭火的主要原理是(   )
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D.降低温度
13.
下列灭火措施中,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水烧灭
B.电器着火--用水烧灭
C.实验时熄灭酒精灯--用嘴吹灭
D.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
14.
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的是()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燃烧
 
A.③④B.②③C.②④D.①②
15.
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身上的衣物着火,可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一定燃烧
C.图书、档案失火,通常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
D.“吹灭蜡烛火焰”灭火的原理,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水灭火,利用了水能降低可燃物着火点的原理
B.天然气是一种比煤清洁的化石燃料
C.露置在空气中的汽油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是液态
D.太阳能热水器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水在阳光的作用下发生了放热的化学反应

4.选择题(共1题)

17.

如图是同种生物4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其中A对a为显性.B对b为显性,哪两个图示的生物杂交后,后代出现4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  )

5.填空题(共9题)

18.
天津港国际物流中心区域内瑞海公司所属化学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大爆炸事件,消防队员在灭火时,一些化学品遇到水又发生二次爆炸,这次爆炸事件再次告诉我们,不同物质引起的火灾,应采取不同的灭火方法,在国家标准《火灾分类》(GB﹣4968﹣85)中,将不同的性质的火灾分为a、b、c、d四类。
a 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b 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柴油、石蜡火灾等.
c 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氢气火灾等.
d 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铝镁合金火灾等
请回答完成以下内容:
(1)燃烧的条件是:①有可燃物;②温度达到着火点;③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可燃物乙醇失火属于________类火灾.   
(2)某学生将燃着的镁条迅速伸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在集气瓶中继续燃烧,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实验说明,d 类火灾不能使用________灭火.
19.
2015年8月12日晚11时30分左右,天津港国际物流中心区域内,瑞海公司所属化学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大爆炸事件。消防队员在灭火时,一些化学品遇到水又发生二次爆炸。这次爆炸事件再次告诉我们,不同物质引起的火灾,应采取不同的灭火方法。
在国家标准《火灾分类》(GB-4968-85)中,将不同性质的火灾分为A、B、C、D四类: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柴油、石蜡火灾等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氢气火灾等。
D 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铝镁合金火灾等。
请回答完成以下内容:
(1)物质燃烧的条件是:①有可燃物;②_____________;③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2)乙醇失火属于____类火灾,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3)某学生将燃着的镁条迅速伸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在集气瓶中继续燃烧,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该反应的类型为____________,实验说明,D类火灾不能使用__________________灭火。
20.
某学校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去野外活动,进行生存能力训练.
(1)所带的下列物品中,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A 塑料保鲜膜 B 合成橡胶手套 C 棉布围裙
(2)野炊食谱如表:
主食:面条
配菜:红烧牛肉、油炸鸡腿、鸡蛋汤
从营养学角度来看,你认为食谱中还应添加下列食品中的________ .(填序号)
a.炒青菜 b.大米饭 c.炒虾仁 d.蒸黄鱼
(3)加碘食盐中的“碘”属于________ (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4)洗涤剂可用来洗碗,是因为它对油污具有________ 功能.
(5)炒菜时因油温过高油锅起火,此时应立即采取________ 灭火措施.
(6)天然水要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和________ 等处理,才可作为生活用水使用.
21.
节假日或双休日,去郊游野炊实为一大快事.然而,在野炊的情趣之中,如果遇到下面一些问题,你是如何处理的?
(1)对野炊有经验的人会告诉你,餐具最好是导热性好,不易破碎的材料制的,你准备带的餐具是用:________ 制的;(填字母) a.金属  b.陶瓷   c.无所谓
(2)野餐食谱如下:主食:馒头   配菜:烤火腿、鲫鱼汤、五香豆干.
主食和配菜中主要含蛋白质、________ 、油脂、无机盐和水等营养素,从营养角度来看,你准备再添﹣样________ ;(填字母)a.炒鸡蛋   b.牛奶  c.黄瓜   d.烤野兔肉
(3)在引燃细枯枝后,如果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反而燃烧不旺,并产生很多浓烟,说明物质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 ;
(4)若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蚁酸),下列物质可用于涂抹以减轻疼痛的是________ ;(填字母)  a.食醋(pH<7)b.食盐水(pH=7)c.肥皂水(pH>7)
(5)郊外通常比较泥泞,如果你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你回来进行清洗后是如何防锈的:________ .(填字母) a.立即晾晒干b.立即在链条传动部件涂上油 c.涂油漆.
22.
天然气是一种化石燃料,请写出另外一种化石燃料________;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消防队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23.
人类在利用各种能源的同时,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
(1)煤不充分燃烧会带来很多污染物.为了使煤充分燃烧,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写出一条即可)_____
(2)乙醇是一种“绿色能源”,推广使用乙醇汽油有利于保护环境.请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厨房意外起火要尽快关闭燃气管道开关,从灭火的原理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填序号)。
①隔绝氧气 ②降低温度  ③隔离可燃物
25.
回答下列问题
(1)氧气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因为受压时氧气分子间的___________减小;
(2)CH4充分燃烧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
(3)炒菜时锅里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
26.
我们在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燃着的小木棒若将燃烧端朝上,往往木棒没燃尽就熄灭了,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防官兵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的路线前方的一片树木清除,其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题(共2题)

27.
小明在科学实践活动中,用蜡烛进行了下列活动。

(1)活动1:烧杯中加入白醋后,产生大量气泡、蜡烛逐渐熄灭。该气体是_____,蜡烛逐渐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2:烧杯中倒入双氧水后,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蜡烛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3:点燃蜡烛后,电子秤示数逐渐减小。蜡烛减小的质量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
28.
某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模仿物理课上学到的“串联电路”,设计了如下气体制备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试看图回答问题: 

资料卡片:①红磷的着火点为250℃;②饱和NaHCO3溶液可用于吸收HCl气体;③20℃时,碳酸钠在乙醇中几乎不溶解;④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1)装置A可作为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因为________且反应条件均不需要加热;   
(2)反应开始后,B中充满氧气,但红磷仍未燃烧,原因是________;   
(3)装置G中有干和湿的pH试纸各一张,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湿的pH试纸显示pH约为5,干的pH试纸显示pH为7,同学们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4)若装置H中溶液为饱和装置,反应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   
(5)反应完成后同学们对装置D中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装置D中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小滨认为溶质只有CaCl2
小崔认为除CaCl2外,可能还含有________;
(实验与结论)小滨取反应后装置D中部分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发现溶液颜色呈无色,于是小滨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反思与评价)小崔认为小滨的实验方案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为验证后一种物质是否存在,小崔同学可采用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碳酸钠溶液B.石蕊试液C.锌粒来代替酚酞试液.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选择填充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9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5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