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2题)
1.
(1)阅读下面的短文。从“①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③物理性质、④化学性质”中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面描述的相应横线上。
在通常状况下,氯气呈黄绿色,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________。氯气在1.01×105 Pa时,冷却到-34.6 ℃,变成液态氯________,继续冷却到-101 ℃,变成固态氯________。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会燃烧________,氢气也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一种叫作氯化氢的气体。把氯气通入水中,部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________。
(2)某商场开业庆典时,店外挂着的氢气球因人群拥挤而被挤破,遇上点燃的香烟,发生爆炸,并引发邻近的一串氢气球爆炸。迅速掠过的火苗烧了一些顾客的头发,并浅度灼伤20多人的皮肤。请简要回答:
①以上事实说明氢气具有什么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氢气充气球是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________(填“大”或“小”)。
在通常状况下,氯气呈黄绿色,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________。氯气在1.01×105 Pa时,冷却到-34.6 ℃,变成液态氯________,继续冷却到-101 ℃,变成固态氯________。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会燃烧________,氢气也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一种叫作氯化氢的气体。把氯气通入水中,部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________。
(2)某商场开业庆典时,店外挂着的氢气球因人群拥挤而被挤破,遇上点燃的香烟,发生爆炸,并引发邻近的一串氢气球爆炸。迅速掠过的火苗烧了一些顾客的头发,并浅度灼伤20多人的皮肤。请简要回答:
①以上事实说明氢气具有什么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氢气充气球是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________(填“大”或“小”)。
2.
碱式碳酸铜是一种绿色粉末,受热易分解为黑色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某同学想验证其分解的产物中的确有二氧化碳,于是取少量碱式碳酸铜装入试管中,并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将试管口塞紧后固定在铁架台上,加热,然后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
(1)根据上述描述,该实验用到的主要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
(2)估计可能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炸裂,写出一条造成试管炸裂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
(1)根据上述描述,该实验用到的主要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
(2)估计可能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炸裂,写出一条造成试管炸裂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16题)
5.
化学的发展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下列不能体现化学的贡献的是( )
A.![]() |
B.![]() |
C.![]() |
D.![]() |
7.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化学物质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物质的应用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石墨非常软,用于制铅笔芯 |
B.金属铜能导电,可制导线 |
C.氦气不容易和其他物质反应,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
D.金刚石非常硬,可以作钻探机的钻头 |
10.
“中国诗词大会”正在中央电视台热播,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的瑰宝。下列诗词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12.
常用的“灭火弹”里装有液态四氯化碳,使用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据此推测,四氯化碳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A.气态时密度比空气大 | B.沸点较低,容易汽化 |
C.不支持燃烧 | D.可燃性 |
15.
某同学在学习了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后,得出了以下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
A.蒸发皿和烧杯都可以作为液体反应或给液体加热的容器,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 |
B.给固体物质加热时,必须使用坩埚钳 |
C.用胶头滴管取液后,要平放或倒置,以防液体流出 |
D.没有说明用量时,取用液体药品的体积一般为1~2 mL |
17.
某同学加热2~3 mL食盐水,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①点燃酒精灯 ②加热 ③用试管夹夹好试管 ④往试管中加入2~3 mL食盐水⑤将试剂瓶盖好,放回原处
①点燃酒精灯 ②加热 ③用试管夹夹好试管 ④往试管中加入2~3 mL食盐水⑤将试剂瓶盖好,放回原处
A.①④③②⑤ | B.①③④②⑤ |
C.④⑤③①② | D.④③⑤①② |
18.
在对人体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前,甲同学根据生物学知识提出:“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可能比空气中的多”。那么,这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一环节( )
A.猜想或假设 | B.提出问题 | C.制订计划 | D.得出结论 |
3.填空题- (共3题)
19.
回答下列实验操作的有关问题。
(1)某同学在量取10 mL 酒精时,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大于10 mL,则该同学的错误操作是_______。
(2)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________或________,取用块状固体可用________夹取,滴加少量液体用__________,称量固体药品要用____________。酒精灯不用时未盖灯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
(1)某同学在量取10 mL 酒精时,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大于10 mL,则该同学的错误操作是_______。
(2)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________或________,取用块状固体可用________夹取,滴加少量液体用__________,称量固体药品要用____________。酒精灯不用时未盖灯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
20.
如图所示,请你写出在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各种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F____________。上述仪器中,可被加热的仪器有(以下均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量取一定量液体需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可作反应容器的有________、________。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F____________。上述仪器中,可被加热的仪器有(以下均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量取一定量液体需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可作反应容器的有________、________。
21.
基本的实验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基石。
(1)常用于保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________;常用作反应容器且能够直接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
(2)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须__________________,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损坏试管。
(3)对量筒中的液体读数时,量筒须________,视线与量筒内液体____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
(1)常用于保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________;常用作反应容器且能够直接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
(2)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须__________________,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损坏试管。
(3)对量筒中的液体读数时,量筒须________,视线与量筒内液体____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
4.实验题- (共1题)
22.
为探究酒精灯火焰不同部位的加热效果,小亮同学取来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C。向试管内各加入3 mL水,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把A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 cm处加热。
Ⅱ.把B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部分加热。
Ⅲ.把C试管底部放在即将与酒精灯灯芯接触处加热。
实验结果如下表:
(1)由此小亮同学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根据他的这一结论,你对用酒精灯加热的建议是____________。
[继续探究] 小明同学对酒精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设计了相关的实验进行探究,请你帮他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查阅资料]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填写实验报告:
Ⅰ.把A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 cm处加热。
Ⅱ.把B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部分加热。
Ⅲ.把C试管底部放在即将与酒精灯灯芯接触处加热。
实验结果如下表:
试管编号 | A | B | C |
水沸腾所用时间/s | 90 | 30 | 45 |
(1)由此小亮同学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根据他的这一结论,你对用酒精灯加热的建议是____________。
[继续探究] 小明同学对酒精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设计了相关的实验进行探究,请你帮他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查阅资料]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及现象 | 结论 |
把一只干而冷的烧杯罩在酒精灯火焰上,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 说明酒精燃烧时生成了________ |
用手触摸上一步骤中的烧杯底部,感觉________ | 说明酒精燃烧时有热量放出 |
迅速将烧杯倒转,并向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说明酒精燃烧时生成了____________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单选题:(16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