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沪教版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4.1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同步练习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4812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9/20

1.简答题(共1题)

1.
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非常重要。
(1)2015年10月22日江西南昌一大型超市发生严重火灾。从燃烧条件分析,超市库房内存放的大量鞋、纸箱等物品充当了___________。
(2)高层建筑物通常设计了灭火用的洒水系统。从灭火原理分析,洒水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
(3)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物质代号
L
M
N
P
熔点/℃
-117
3550
44
-259
沸点/℃
78
4827
257
-253
着火点/℃
510
370
40
580
 
①有人认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着火点越高”,该结论_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②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500℃。利用如图装置,验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上表中可用于完成该实验的两种可燃物是________和________(填代号)。

(4)依据下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Ⅰ.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
Ⅲ.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共19题)

2.
向以下混合气体伸入燃着的木条,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能燃烧
B.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所以发生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C.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4.
危险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常给我们敲响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点燃氢气,提前验纯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矿井作业,注意通风D.油库重地,严禁烟火
5.
下列标志图示中,对人的生命安全没有直接影响的是(  )
A.B.
C.D.
6.
消防安全,人人有责。下列有关灭火器使用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提灭火器时,手靠近瓶口,容易提起
B.拔保险销时,放开手柄,有利于拔出
C.用力压手柄时,手靠近瓶口,容易压下
D.对准火源根部扫射,灭火物质覆盖可燃物,快速灭火
7.
纸火锅是用纸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纸锅的着火点很高
B.面汤使纸锅的着火点升高了
C.火焰的温度没有达到纸锅的着火点
D.加热时面汤汽化吸热使纸锅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
8.
如图所示,将白磷(a)和红磷(c)分装于Y形试管的2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2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80℃)中,热水中还有一块白磷(b)。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烧杯中的热水的作用不仅提供热量,而且能隔绝空气
B.a与c对比中说明可燃物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C.b与c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与Y型瓶加塞子比较,小气球能缓冲管内压强变化
9.
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但不能燃烧,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沸腾,水分子质量和体积增大
B.P处水蒸气的作用是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
C.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
D.该实验说明火柴的着火点不超过100℃
10.
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蜡烛用嘴一吹即灭,是因为吹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
B.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
C.如图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D.由图b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11.
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如果楼内有电梯,则迅速使用电梯逃生
C.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D.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12.
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地区突发森林大火,30名人员遇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起火原因是雷击引起的,雷电使树木达到了着火点,大风加快了空气流通,使火势更旺
B.灭火人员用鼓风机吹出强风,吹散燃烧所发出热量,用沙土覆盖,隔绝氧气
C.政府投入5架直升机洒水65吨,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使火势得到了控制
D.被围困在火灾区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逆风逃生
13.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获取能量的方式只能通过燃料的燃烧
B.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C.物质只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足够高就可以燃烧
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依据的灭火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
14.
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有利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
B.遭遇火灾,如果火势较大,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
C.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D.从火场中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
15.
将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燃烧更旺的原因是
A.减少酒精的挥发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6.
   近期发生的火灾和爆炸事件给人们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对发生的火灾,首先要尝试用水扑灭,同时考虑其它办法
B.只要控制好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就能使之为我所用,造福人类
C.加油站、加气站内拨打电话可能引发燃烧或爆炸
D.明火附近避免喷洒空气清新剂或杀虫剂,以免引发火灾
17.
如图所示的实验可用于探究燃烧的条件(白磷着火点为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验证燃烧需要氧气的是实验①②
B.对比实验③④说明燃烧的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C.省略实验①也能探究燃烧的条件
D.实验④中现象为白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五氧化二磷
18.
乘坐高铁时,易燃易爆品不许携带上车,以防爆炸造成危害,其中包括(  )
①蔗糖;②饮料;③爆竹;④汽油;⑤香烟
A.①②B.③⑤C.④⑤D.③④
19.
以下是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标志是( )
A.B.C.D.
20.
在露营篝火晚会上,小东发现篝火的木柴堆积密集,火焰很小,于是将木柴架空,主要目的是
A.方便添加木柴B.升高木柴的着火点
C.增大氧气的浓度D.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3.填空题(共3题)

21.
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发生森林火灾,造成三十多位消防员牺牲。“火”对人类是把双刃剑,用好造福分类;失控祸害人类。通过此事件谈谈“火”的问题:
(1)调查发现引起火灾的原因是雷击引燃树木,雷击引燃火灾的原因______。
(2)火灾现场风势增大转向,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_______。
(3)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
(4)专家分析,造成消防员牺牲的元凶不是大火本身,而是“爆燃”瞬间消耗大量的氧气,产生有毒物质使消防员中毒昏迷死亡,写出其中可能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5)为避免火灾发生,在林场等场所要贴警示标志。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放易燃物”的是__。
A   B   C   D
(6)国务院颁布了“防火防灾”的倡议,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有防火的意识,请你提出一条具体的防火建议_______。
22.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1)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后产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
(3)点燃酒精灯前先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_。
23.
如图A、B、C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中的某一种气体,分别将集气瓶按照如图方式倒扣住点燃后的蜡烛和白磷。

(1)A中的蜡烛会立即熄灭。
(2)B瓶中的蜡烛突然十分明亮,一段时间后,该蜡烛也渐渐熄灭,其熄灭的原因可能是____
A 氧气耗尽    B 温度降低 C 瓶内产生了二氧化碳   D 蜡烛着火点改变
(3)C瓶倒扣住足量的白磷后,再往烧杯中倒入80℃的热水,出现的现象是___。

4.实验题(共1题)

24.
(1)现在很多家庭自备干粉灭火器,其中一种灭火器是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干粉(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铵)灭火。

①灭火器中的二氧化碳可利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来代替,该气体是________(填化学式)。
②钢是铁的合金,属于________(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③磷酸二氢铵(NH4H2PO4)受热分解生成磷酸(H3PO4)和氨气,并吸收大量的热,并能在可燃物表面形成一层玻璃状的覆盖层,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2)利用下图装置完成两个实验。(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若挤压左侧滴管1,一段时间后,加热燃烧管至240℃以上。
①双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燃烧管中白磷和红磷均不燃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若挤压右侧滴管2,一段时间后,微热燃烧管至80℃。
③双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④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结论,对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9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