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请你根据下列三幅图所给的信息,完成表格内的内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图① | 探究蜡烛火焰不同部位的温度高低 | 把小木条横放在火焰中 | _____ |
图② | _____ | 火焰上方罩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 _____ |
图③ | _____ | 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 | 白烟可燃,蜡烛复燃 |
2.单选题- (共20题)
3.
在军事演练现场,士兵将一个完好的引信式手雷投出,手雷爆炸,则过程中( )
A.既蕴含化学变化引发的物理变化,又蕴含物理变化引发的化学变化 |
B.既不蕴含化学变化引发的物理变化,又不蕴含物理变化引发的化学变化 |
C.只蕴含化学变化引发的物理变化,不蕴含物理变化引发的化学变化 |
D.只蕴含物理变化引发的化学变化,不蕴含化学变化引发的物理变化 |
4.
如图所示是教材中“利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改进实验,你觉得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利用电热棒加热避免了燃烧匙放入时瓶内气体逸出 |
B.火焰熄灭是由于瓶中二氧化碳急剧增加的缘故 |
C.反应完成后未打开止水夹前瓶内物质质量不变 |
D.反应完成后不应该马上打开止水夹 |
9.
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 B.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会同时发生 | D.不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
16.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氮气约占总质量的78% |
B.臭氧也是空气成分之一,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km的高空 |
C.空气中的各种成分保持着它们各自的性质,相互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全球温室效应加剧,因此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 |
17.
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防腐的保护气 |
B.空气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在空气中质量分数约为![]() |
C.霓虹灯可以发出各种颜色的光是利用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 |
D.空气中没有能作为生产化肥的原料的成分 |
19.
下列关于空气的成分、用途和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21% |
B.稀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0.03% |
C.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 |
D.煤不充分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会造成酸雨 |
20.
如图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匙中的红磷可用木炭代替 |
B.红磷点燃后,慢慢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 |
C.红磷燃烧停止后,立即打开铁夹 |
D.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1/5,可能是红磷量不足 |
3.填空题- (共5题)
22.
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①新鲜空气 ②氧气 ③水蒸气 ④氧化镁⑤木炭 ⑥澄清的海水 ⑦氮气 ⑧冰水 (用物质序号填空)
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请选出一种混合物并分析其中的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请选出一种混合物并分析其中的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小金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同时用气体压力传感器测出集气瓶中的气压变化,并用数据处理软件以数字、曲线的形式实时显示出气压变化,如图乙所示。
(1)实验中需要足量的白磷,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连接好实验装置,将压力传感器接入电脑,打开数据处理软件。获取点燃前集气瓶中的气压(图乙中t1时刻前):白磷点燃,获取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的气压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图象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t2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这是因为进行了一个实验操作,即________________。
(3)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得出氧气占空气体积的1/5,请写出其中的一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
(1)实验中需要足量的白磷,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连接好实验装置,将压力传感器接入电脑,打开数据处理软件。获取点燃前集气瓶中的气压(图乙中t1时刻前):白磷点燃,获取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的气压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图象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t2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这是因为进行了一个实验操作,即________________。
(3)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得出氧气占空气体积的1/5,请写出其中的一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

24.
(1)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常压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将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十分之一体积,其主要成分是______。
(2)常压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将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十分之一体积,其主要成分是______。
25.
根据实验内容选择最恰当选项完成下列实验记录(填写字母)
(1)用试管将水加热至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2)如图所示,在盛有少量石灰石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注意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中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有:
A 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B 水沸腾变成蒸气
C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蒸气遇冷的玻璃片凝结成无色液滴
(1)用试管将水加热至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2)如图所示,在盛有少量石灰石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注意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中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有:
A 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B 水沸腾变成蒸气
C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蒸气遇冷的玻璃片凝结成无色液滴
实验序号 | 变化前的物质 |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 变化后的物质 |
(1) | 液态的水 | _____ | 液态的水 |
(2) | 块状的石灰石等 | _____ | 二氧化碳气体等 |
26.
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_____。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由外到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在_____处(填字母)的火柴梗的最先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有_____产生;把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_____;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和_____。
(4)熄灭后:有白烟产生,白烟的成分是_____,点燃白烟后蜡烛_____。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_____。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由外到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在_____处(填字母)的火柴梗的最先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有_____产生;把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_____;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和_____。
(4)熄灭后:有白烟产生,白烟的成分是_____,点燃白烟后蜡烛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20道)
填空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