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1.2化学研究些什么同步练习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4807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9/19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请你根据下列三幅图所给的信息,完成表格内的内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图①
探究蜡烛火焰不同部位的温度高低
把小木条横放在火焰中
_____
图②
_____
火焰上方罩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_____
图③
_____
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
白烟可燃,蜡烛复燃
 

2.单选题(共20题)

2.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金属生锈B.石蜡熔化C.燃放烟花D.食物腐败
3.
在军事演练现场,士兵将一个完好的引信式手雷投出,手雷爆炸,则过程中(  )
A.既蕴含化学变化引发的物理变化,又蕴含物理变化引发的化学变化
B.既不蕴含化学变化引发的物理变化,又不蕴含物理变化引发的化学变化
C.只蕴含化学变化引发的物理变化,不蕴含物理变化引发的化学变化
D.只蕴含物理变化引发的化学变化,不蕴含化学变化引发的物理变化
4.
如图所示是教材中“利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改进实验,你觉得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利用电热棒加热避免了燃烧匙放入时瓶内气体逸出
B.火焰熄灭是由于瓶中二氧化碳急剧增加的缘故
C.反应完成后未打开止水夹前瓶内物质质量不变
D.反应完成后不应该马上打开止水夹
5.
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做法利用了化学性质的是(  )
A.石墨作电极
B.工匠熔化玻璃吹制各种容器
C.大棚蔬菜生产施用二氧化碳气体提高产量
D.利用铁锅炒菜
6.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物腐烂B.胆矾研碎C.干冰升华D.石蜡熔化
7.
中国古代通过“丝绸之路”与其他国家、地区进行文化和技术交流。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谷物酿酒B.蚕丝织布C.稻草造纸D.瓷器烧制
8.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B.冰雪融化C.蜡烛燃烧D.铁水铸锅
9.
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B.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会同时发生D.不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10.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B.光合作用C.干冰升华D.冰雪融化
1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川融化B.轮胎爆炸C.玻璃破碎D.食物腐烂
12.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雨水B.消毒水C.蒸馏水D.汽水
13.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冰水混合物B.矿泉水C.稀有气体D.空气
14.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加碘盐B.果汁C.洁净的空气D.冰水混合物
15.
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可以作保护气的是(  )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16.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氮气约占总质量的78%
B.臭氧也是空气成分之一,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km的高空
C.空气中的各种成分保持着它们各自的性质,相互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全球温室效应加剧,因此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
17.
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防腐的保护气
B.空气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在空气中质量分数约为
C.霓虹灯可以发出各种颜色的光是利用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
D.空气中没有能作为生产化肥的原料的成分
18.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
B.氧气支持燃烧,可以作燃料
C.稀有气体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D.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9.
下列关于空气的成分、用途和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21%
B.稀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0.03%
C.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
D.煤不充分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会造成酸雨
20.
如图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匙中的红磷可用木炭代替
B.红磷点燃后,慢慢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
C.红磷燃烧停止后,立即打开铁夹
D.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1/5,可能是红磷量不足
21.
下图各选项中主要通过发生化学变化而提供能量的是(  )
A.电热器取暖B.天然气燃烧
C.水力发电D.太阳能供热

3.填空题(共5题)

22.
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①新鲜空气  ②氧气  ③水蒸气  ④氧化镁⑤木炭  ⑥澄清的海水  ⑦氮气  ⑧冰水  (用物质序号填空)
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请选出一种混合物并分析其中的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小金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同时用气体压力传感器测出集气瓶中的气压变化,并用数据处理软件以数字、曲线的形式实时显示出气压变化,如图乙所示。
(1)实验中需要足量的白磷,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连接好实验装置,将压力传感器接入电脑,打开数据处理软件。获取点燃前集气瓶中的气压(图乙中t1时刻前):白磷点燃,获取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的气压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图象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t2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这是因为进行了一个实验操作,即________________。
(3)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得出氧气占空气体积的1/5,请写出其中的一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
24.
(1)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常压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将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十分之一体积,其主要成分是______。
25.
根据实验内容选择最恰当选项完成下列实验记录(填写字母)
(1)用试管将水加热至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2)如图所示,在盛有少量石灰石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注意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中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有:
A 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B 水沸腾变成蒸气
C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蒸气遇冷的玻璃片凝结成无色液滴
实验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1)
液态的水
_____
液态的水
(2)
块状的石灰石等
_____
二氧化碳气体等
 
26.
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_____。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由外到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在_____处(填字母)的火柴梗的最先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有_____产生;把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_____;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和_____。
(4)熄灭后:有白烟产生,白烟的成分是_____,点燃白烟后蜡烛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20道)

    填空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