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沪教版(全国)初三化学中考专题复习: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检测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4805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9/20

1.简答题(共1题)

1.
1999年科学家卢瑟福用氦原子核轰击氮原子核,结果得到氧、氢两种原子.某学生说:“这是一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元素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来制取”你认为这位学生的说法正确吗?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

2.计算题(共1题)

2.
多少克NH4NO3与300克CO(NH2)2含氮元素质量相当?________

3.单选题(共10题)

3.
小张同学观察到家中铜器表面出现绿色物质,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对此进行了探究,发现是铜生了锈.其反应原理为:,则□所代表物质的化学式为( )
A.CB.COC.CO2D.H2CO3
4.
在下列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的是( )
A.加热高锰酸钾B.水蒸发C.蜡烛燃烧D.铁生锈
5.
某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又知碳-12原子的质量为Ng,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B.C.D.
6.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钠原子失去电子后变成钠离子
B.氯离子失去电子变成氯原子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原子是不能再分的
7.
由A和B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已知A和B的元素质量比为21:8,而A和B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7:2,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B.C.D.
8.
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屋里喷了香水后充满香味
B.化学实验室内充满药品味
C.汽车疾驶而过,车后卷起烟尘
D.用樟脑保存衣物,衣柜内充满樟脑味
9.
飞机C919开创了两个全国首次.其中之一是先进铝锂合金的应用,Li的质子数是3,最外层电子数为1,则Li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常见化合价是( )
A.0B.+1C.+2D.+3
10.
下表中与各粒子名称对应的各项内容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内容粒子名称
符号
结构示意图
电性
化学性质
A
镁原子
Mg

中性
活泼易得电子
B
铝原子
Al3+

带3个单位正电荷
活泼
C
氧原子
O

中性
稳定
D
氟离子
F-

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稳定
 
A.AB.BC.CD.D
11.
水(H2O)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16B.18C.18 gD.20
12.
C3N4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的硬度比金刚石还高,可做切割工具。在C3N4中,C的化合价为+4,则N的化合价是
A.+5B.+3C.+1D.-3

4.多选题(共4题)

13.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离子是由原子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而形成的
B.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密切
C.一种粒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为8,此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D.当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其性质发生了改变,它所属的元素种类也会改变
14.
国际上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碳12原子的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碳14原子在考古学中常被用来测定出土文物的年代,该原子的核内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下列关于碳12原子和碳14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碳14原子的质量比碳12原子的质量大
B.碳14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C.碳12原子和碳14原子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
D.碳12原子和碳14原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15.
到1990年,人类已知结构的化学物质是1000万种,2009年9月8日为5000万种.2011年5月23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物质,并向中国专利技术局申请了专利,该物质被CAS登记为第6000万种已知结构的新物质M(化学式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中含有氧元素,因此属于氧化物
B.M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2
C.M中氮氧原子个数比为2:1
D.化学正在加快发展
1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H和H+都属于氢元素,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化学式为AB型的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必然相等
C.m克食盐与n克水混合充分振荡,形成溶液的质量一定等于(m+n)克
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5.填空题(共4题)

17.
生活中的广告与化学联系密切,请欣赏广告:黄金搭档,花一样钱补五样;黄金搭档所补的五样是指:Ca(名称为________)、铁、锌、硒、维生素.其中前四样是指人体需要这四样________(填“单质”或“离子”或“元素”),这四样中有一样不同于其他三样的是________.
18.
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6H8O6.它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从维生素C的化学式中C6H8O6,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要求至少写出三项.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元素是________或________相同的________(一类或一种)原子的总称.它是________(宏观或微观)概念,只讲________(种类或个数),不讲________(种类或个数).分子、原子是粒子,它们是________(宏观或微观)概念,既讲________(种类或个数),又讲________(种类或个数).不同种类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数(或________数)不同.
20.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________构成的.

6.实验题(共2题)

21.
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蜡烛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并填写实验报告.
(1)实验原理:________.
(2)实验用品:________.
(3)实验步骤与分析:
假设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分析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________
 
(4)结论:________.
(5)甲、乙、丙三瓶气体,可能是氢气、二氧化碳、氧气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如下实验: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一瓶复燃,其余二瓶没有明显现象;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进瓶内,一瓶的木条燃得更旺,另二瓶气体都燃烧,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
试根据上述实验的现象推断:三瓶气体中,肯定没有________,一定有________.
22.
某校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要用实验证明分子间有间隔,老师给他们准备了有刻度的小烧杯.同学们还从家里带来冰糖和筷子(实验室内有水)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

 

 

______

 

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0道)

    多选题:(4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