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试卷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480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9/22

1.综合题(共1题)

1.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进行氧气的制备实验(A~F为装置编号)。
    
①上图B装置中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
②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装置编号),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__________(填装置编号)。
③制取气体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按F图所示操作,结果在导管口未看到气泡,其可能原因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__________(选填编号)。
A将烧杯换成水槽 B手捂在试管中间
C试管口橡皮塞未塞紧 D先用手捂住试管,再将导管另一端插入水中
④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中生成了氧气,计算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__________。

2.单选题(共19题)

2.
在反应中,X的化学式是(   )
A.B.C.D.
3.
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B.
C.D.
4.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B.酒精挥发C.食物腐烂D.胆矾研碎
5.
关于“”的描述正确的是(   )
A.1个氦原子的质量为B.氦气属于稀有气体
C.氦气的摩尔质量是D..氦气因密度小可制成霓虹灯
6.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醋B.液氮C.空气D.石油
7.
有关“乙硫醇”(化学式为C2H6S)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式量为62
B.碳、氢、硫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C.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D.每个乙硫醇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构成
8.
向如图所示的烧杯中逐滴加水,各种量的变化随所加水的质量变化正确的是(   )
A.B.C.D.
9.
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A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所示,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B.溶液的质量分数变大
C.溶质的质量增加D.溶解度变大
10.
改变2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可行的方法是
A.恒温蒸发少量溶剂B.加入硝酸钾固体
C.降低温度到10℃D.升高温度到30℃
11.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加热高锰酸钾固体,有氧气生成
B.向水中吹气,会使液体变红
C.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产生黑色固体
12.
下列体液酸性最强的是(   )
A.唾液(B.血液(
C.胆汁(D.胃酸(
13.
除去密闭在集气瓶中空气里的氧气,且不准其他气体混入空气中,那么在集气瓶中燃烧的物质应选用(   )
A.木炭B.硫C.磷D.蜡烛
14.
供饮用的透明的矿泉水属于(   )
A.纯净物B.溶液C.悬浊液D.乳浊液
15.
2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为7.4克/100克水,则20℃时,全部溶解3.7克氯酸钾最少需要水(   )
A.100克B.50克C.200克D.25克
16.
不列入目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监测项目的物质是(  )
A.可吸入颗粒物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D.二氧化氮
17.
室温时,对一定量的饱和澄清石灰水分别进行如下操作,不会产生白色固体的是
A. 蒸发 B. 通入少量CO2
C. 加入少量CaO D. 放入冰水中
18.
有关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
A.溶解时把粗盐放入有水的量筒中,并进行搅拌
B.过滤时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C.加热蒸发时要不断搅拌直至水分全部蒸干
D.实验结束随即用手将蒸发皿从铁圈上取下
19.
在实验室白磷的保存方法如图所示,其目的是
A.降低白磷的着火点B.防止白磷与空气接触
C.使白磷与水形成稳定物质D.将白磷浸湿使其不易着火
20.
实验室收集氨气(NH3),与选择收集方法无关的信息是
A.NH3的密度B.NH3的溶解性
C.空气的密度D.需收集NH3的体积

3.填空题(共4题)

21.
葡萄糖酸钙()是一种常用的补钙剂。
①钙是人体必须的常量元素,钙属于__________(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葡萄糖酸钙的式量为430,其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1摩尔葡萄糖酸钙含有__________摩尔原子,含有__________个钙原子。(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②葡萄糖酸钙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22.
利用化学知识,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①在氮气、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中,在空气中体积百分含量为的气体是__________,造成“酸雨”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均用“化学式”表示)。
②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I.自来水净化中,常用__________作凝聚剂,使水中杂质沉降。
II.常温下,打开汽水瓶塞,有气泡冒出,说明气体溶解度与__________有关。
III.水电解时,连接电源负极的玻璃管内的气体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填序号)。
a.有色有味    b.能够燃烧 c.支持燃烧 d.易溶于水
IV.下图是水通电后分解过程中微粒变化的部分示意图,请按它们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出现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其中元素以游离态存在的图示是__________。(填写图示序号)

V.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固体的操作是___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
VI.如图是淡化海水的模拟装置。

冷凝器中用水作冷却剂是利用其_____________。
a.水分子的缔合性 b.比热容大 c.分散性
23.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碘酒所需碘和酒精的质量。(酒精的密度是
①计算:其中碘__________ g,酒精__________ g,酒精的体积为__________ mL。
②称量:用__________称量所需碘的质量,倒入烧杯中。
③溶解:用__________毫升(请填写)量筒取所需酒精的体积,倒入盛有碘的烧杯里,用__________搅拌,使碘溶解。这样得到的溶液即为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的碘酒。
④装瓶并贴标签: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上填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放到试剂柜中。
24.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25℃时,甲、乙、丙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
②35℃时,完全溶解20g甲物质最少需要__________ g水。
③要使35℃时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和_______。
④现有操作步骤:a.溶解;b.过滤;c.降温结晶;d.加热浓缩;若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则提纯甲的操作步骤依次为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⑤将25℃时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5℃,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⑥35℃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均为a%,则甲溶液一定为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9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