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1.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紧绷(bēng) 黝黑(yōu) 炽热(zhì) 摧枯拉朽(kū) |
B.桅杆(wéi) 翘首(qiáo) 纤维(qiān) 锐不可当(dǎng) |
C.悄然(qiāo) 赋闲(fù) 嶙峋(líng) 杳无消息(yǎo) |
D.婆娑(suō) 妯娌(zhóu) 诘责(jié) 惟妙惟肖(xiào) |
2.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国庆节凌晨,各高速公路上汽车摩肩接踵,迎来了拥堵高峰。 |
B.居里夫人为了研究镭的真相,殚精竭虑,废寝忘食。 |
C.联欢会上,同学们一个个正襟危坐,谈笑风生,会场里充满着欢快的气氛。 |
D.卢沟桥上的石狮子被雕刻得入木三分,吸引了很多游客来观看。 |
3.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A.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 |
B.专家呼吁尽快建立校园防控欺凌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校园欺凌行为。 |
C.通过学习《中国石拱桥》,使我感受到了前人的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力。 |
D.是否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是衡量个人具有创新能力的标准之一。 |
4.
下列句子排列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既要注意事物的总体面貌,也要观察其局部。
②还要注意比较,例如同是图书馆,其外观、内部格局会有所不同。
③事物大都有主体部分或关键部分,而这往往最能体现它的特征,观察时要特别注意。
④抓住事物的特征,要善于观察和比较。
⑤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把握住所要说明的图书馆的特征,就容易把文章写清楚了。
①既要注意事物的总体面貌,也要观察其局部。
②还要注意比较,例如同是图书馆,其外观、内部格局会有所不同。
③事物大都有主体部分或关键部分,而这往往最能体现它的特征,观察时要特别注意。
④抓住事物的特征,要善于观察和比较。
⑤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把握住所要说明的图书馆的特征,就容易把文章写清楚了。
A.④⑤③①② | B.①②④③⑤ | C.④①③②⑤ | D.①③④②⑤ |
5.
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
B.孟子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之一,《孟子》则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 |
C.“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这个句子的谓语中心语是“执行”。 |
D.“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这句话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6.
(甲)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选自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
(乙)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减)
(注释)①广:李广,西汉时期的名将。②麾下:部下,③为二千石:做年俸二千石这一级的官。
【小题1】请解释加点的词。
①上自劳军(_____)②军士吏被甲(_____)
③居无何(_____) ④广之将兵(_____)
【小题2】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①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②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小题3】周亚夫和李广都是历史上的名将,请你结合甲乙两文,分别谈谈两位将军的性格特征。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选自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
(乙)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减)
(注释)①广:李广,西汉时期的名将。②麾下:部下,③为二千石:做年俸二千石这一级的官。
【小题1】请解释加点的词。
①上自劳军(_____)②军士吏被甲(_____)
③居无何(_____) ④广之将兵(_____)
【小题2】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①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②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小题3】周亚夫和李广都是历史上的名将,请你结合甲乙两文,分别谈谈两位将军的性格特征。
3.现代文阅读- (共2题)
7.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小题。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选文节选自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
【小题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根据这说明对象,本文属于______说明文。
【小题2】如果有朋友要去参观苏州园林,学习了课文之后,请你用文中的一句话给他介绍苏州园林的特征。
【小题3】第③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对说明有何作用?
【小题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把“不仅是”换成“不是”可不可以?为什么?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选文节选自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
【小题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根据这说明对象,本文属于______说明文。
【小题2】如果有朋友要去参观苏州园林,学习了课文之后,请你用文中的一句话给他介绍苏州园林的特征。
【小题3】第③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对说明有何作用?
【小题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把“不仅是”换成“不是”可不可以?为什么?
8.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小题。
笑的遗产
韩少功
①我女儿数她的亲人时,总要提到游,一位曾经带过她的保姆。
②那一年,我家搬到河西。妈妈体弱,我和妻都要上班,孩子白天需要托给一位保姆。经熟人介绍,我们认识了游,她就住在我家附近。
③游其实还没到湖南人可称奶奶的年龄,五十岁左右,只是看着儿子打临工挑土太辛苦,为了让他顶职进厂,自己就提前退休了。她心直口快、心宽体胖,笑的时候脸上隆起两个肉球,挤得连眼睛都不见了。她的哈哈大笑是这个居民区的公共资源。茶余饭后,常能听到这熟悉的笑声远远传来,碎碎地跳入窗户,落在杜鹃的花瓣上或者你展开的报纸上,为你的心境增添亮色。
④孩子开始畏生,哭着不要她。不过没多久,孩子就平静下来,喜欢上她的笑声了。孩子试着用手去摸她的胖脸。她笑得张大嘴巴,把脸别过去,又突然“呷”一声转回来,还做出一个鬼脸,让孩子觉得刺激有趣。她可以把这个简单的游戏认真地重复无数次,每次都与孩子笑成一团。
⑤孩子从此多了一位奶奶。
⑥南方的夏天很热。到深夜了,屋里还如烤箱一般,所有家具都热烘烘的,把凉水抹上去,暗色水渍飞快地被分割,然后一块块竞相缩小,蒸发至无。人热得大口出粗气,都怀疑自己身上有熟肉气息。在这种夜晚连蚊子也少多了,大概已被烤灼得气息奄奄、锐气尽失。孩子在这样的夜晚当然睡不安稳,刚闭一会儿眼又“哇哇”热醒。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听到楼下有人叫唤,到阳台上细细辨听,才知有人在叫孩子的名字,是游奶奶来了。她驮着沉沉的一身肉,气喘吁吁地爬上楼梯,被我们迎进家门。她说在家里就听到远处的哭声,怎么也睡不着。她听得出是孩子在哭,便说什么也要把孩子抱到她那儿去。
⑦她并没有特别的降温妙方,只可能是彻夜给孩子打扇,或者抱着孩子出门夜游,寻找有风的去处。
⑧日托差不多成了全托。我们要给她加工钱,她坚决不收,推来推去像要同你打架。
⑨后来,游奶奶的身体渐不如前,医生说她心脏有毛病。正好这时候孩子也该上幼儿园了,我们便把她送往外婆家——那里有一所不错的幼儿园。那儿离我家比较远,孩子每个星期只能在周末回来。
⑩孩子刚去的那几天,游奶奶失魂落魄,不时来我家打听孩子的近况。
⑪1988年,我家迁居海南岛。女儿每吃到一种新奇的热带水果,都会说:“游奶奶来了,要让她尝尝这个。”她给游奶奶写过一些信。游不识多少字,回信大多是请人代笔的。
⑫我担心游的心脏病。我没有把这份担心告诉女儿,怕她接受不了一个没有游奶奶的世界。
⑬她还是经常给游奶奶写信,也经常收到游奶奶的回信。每次看信,她都捧着信纸一次次仰天大笑。令我有点吃惊的是,她笑时的神情特别像游奶奶。她的脸,上半截像我,下半截像她妈,但她的笑毫无疑问来自游家:笑得那样毫无保留、毫无顾忌,尽情而忘形。我记得经常在游家出入的那群邻居小孩,个个都带有这种笑,真是习性相传、音容相染。
⑭游奶奶不论罹患多少疾病,也不会离开人世。这不在于她会留下存折上五位或六位的数字,也无关官阶或学衔,她的破旧家具和老式木烘笼也终会被后人扔掉。但她在孩子们的脸上留下了欢乐,让他们的笑容如花般四处绽放。
⑮秋雨连绵,又是秋雨连绵。我即便远在千里之外的海岛,也会以空空信箱等候她远来的笑声。
(选自《读者》2018年13期,有删改)
【小题1】通读全文,请概括文中游奶奶和孩子相处的事情。
【小题2】请赏析第③段划线的句子。
【小题3】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
【小题4】题目为“笑的遗产”,请你分析一下“遗产”的含义。
【小题5】“游奶奶在孩子脸上留下了欢乐,让他们的笑容如花般四处绽放”,你有没有从祖辈身上传承这一类的美好的“遗产”?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笑的遗产
韩少功
①我女儿数她的亲人时,总要提到游,一位曾经带过她的保姆。
②那一年,我家搬到河西。妈妈体弱,我和妻都要上班,孩子白天需要托给一位保姆。经熟人介绍,我们认识了游,她就住在我家附近。
③游其实还没到湖南人可称奶奶的年龄,五十岁左右,只是看着儿子打临工挑土太辛苦,为了让他顶职进厂,自己就提前退休了。她心直口快、心宽体胖,笑的时候脸上隆起两个肉球,挤得连眼睛都不见了。她的哈哈大笑是这个居民区的公共资源。茶余饭后,常能听到这熟悉的笑声远远传来,碎碎地跳入窗户,落在杜鹃的花瓣上或者你展开的报纸上,为你的心境增添亮色。
④孩子开始畏生,哭着不要她。不过没多久,孩子就平静下来,喜欢上她的笑声了。孩子试着用手去摸她的胖脸。她笑得张大嘴巴,把脸别过去,又突然“呷”一声转回来,还做出一个鬼脸,让孩子觉得刺激有趣。她可以把这个简单的游戏认真地重复无数次,每次都与孩子笑成一团。
⑤孩子从此多了一位奶奶。
⑥南方的夏天很热。到深夜了,屋里还如烤箱一般,所有家具都热烘烘的,把凉水抹上去,暗色水渍飞快地被分割,然后一块块竞相缩小,蒸发至无。人热得大口出粗气,都怀疑自己身上有熟肉气息。在这种夜晚连蚊子也少多了,大概已被烤灼得气息奄奄、锐气尽失。孩子在这样的夜晚当然睡不安稳,刚闭一会儿眼又“哇哇”热醒。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听到楼下有人叫唤,到阳台上细细辨听,才知有人在叫孩子的名字,是游奶奶来了。她驮着沉沉的一身肉,气喘吁吁地爬上楼梯,被我们迎进家门。她说在家里就听到远处的哭声,怎么也睡不着。她听得出是孩子在哭,便说什么也要把孩子抱到她那儿去。
⑦她并没有特别的降温妙方,只可能是彻夜给孩子打扇,或者抱着孩子出门夜游,寻找有风的去处。
⑧日托差不多成了全托。我们要给她加工钱,她坚决不收,推来推去像要同你打架。
⑨后来,游奶奶的身体渐不如前,医生说她心脏有毛病。正好这时候孩子也该上幼儿园了,我们便把她送往外婆家——那里有一所不错的幼儿园。那儿离我家比较远,孩子每个星期只能在周末回来。
⑩孩子刚去的那几天,游奶奶失魂落魄,不时来我家打听孩子的近况。
⑪1988年,我家迁居海南岛。女儿每吃到一种新奇的热带水果,都会说:“游奶奶来了,要让她尝尝这个。”她给游奶奶写过一些信。游不识多少字,回信大多是请人代笔的。
⑫我担心游的心脏病。我没有把这份担心告诉女儿,怕她接受不了一个没有游奶奶的世界。
⑬她还是经常给游奶奶写信,也经常收到游奶奶的回信。每次看信,她都捧着信纸一次次仰天大笑。令我有点吃惊的是,她笑时的神情特别像游奶奶。她的脸,上半截像我,下半截像她妈,但她的笑毫无疑问来自游家:笑得那样毫无保留、毫无顾忌,尽情而忘形。我记得经常在游家出入的那群邻居小孩,个个都带有这种笑,真是习性相传、音容相染。
⑭游奶奶不论罹患多少疾病,也不会离开人世。这不在于她会留下存折上五位或六位的数字,也无关官阶或学衔,她的破旧家具和老式木烘笼也终会被后人扔掉。但她在孩子们的脸上留下了欢乐,让他们的笑容如花般四处绽放。
⑮秋雨连绵,又是秋雨连绵。我即便远在千里之外的海岛,也会以空空信箱等候她远来的笑声。
(选自《读者》2018年13期,有删改)
【小题1】通读全文,请概括文中游奶奶和孩子相处的事情。
【小题2】请赏析第③段划线的句子。
【小题3】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
【小题4】题目为“笑的遗产”,请你分析一下“遗产”的含义。
【小题5】“游奶奶在孩子脸上留下了欢乐,让他们的笑容如花般四处绽放”,你有没有从祖辈身上传承这一类的美好的“遗产”?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4.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