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取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Ba(OH)2溶液于烧杯中,逐渐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H2SO4溶液.实验过程中,溶液的pH与加入H2SO4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Ba(OH)2中钡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当加入9.8gH2SO4溶液时,溶液的pH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7
(2)计算Ba(OH)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1)Ba(OH)2中钡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当加入9.8gH2SO4溶液时,溶液的pH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7
(2)计算Ba(OH)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简答题- (共1题)
2.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下表是依据元素周期表画出的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对它进行研究:

(1)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名称是_____,在化学反应中,该元素的原子容易_____(填“得”或“失”)电子;原子序数为16的元素属于_____元素(填“金属”或“金属”)
(2)_____元素与氟元素化学性质相似,该元素与钠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
(3)我发现如下规律:
①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等;
②_____。(答一点即可)

(1)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名称是_____,在化学反应中,该元素的原子容易_____(填“得”或“失”)电子;原子序数为16的元素属于_____元素(填“金属”或“金属”)
(2)_____元素与氟元素化学性质相似,该元素与钠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
(3)我发现如下规律:
①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等;
②_____。(答一点即可)
3.科学探究题- (共2题)
3.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不同物质的变化常伴随着相同的实验现象。但从化学的角度去研究,会发现其本质的区别.

(现象分析)
实验一:如图所示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钙固体的试管里加入一定量的水,迅速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的另一端通入盛有水的试管中,发现A试管的管壁发热,B试管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实验二:用氢氧化钠固体代替氧化钙重复一次上述实验,同样发现了上述两个实验现象.
(本质归纳)
相同的实验现象,可以由不同的变化引起。
(探究运用)
在探究混合物的成分时,要研究相同实验现象的本质区别.
实验三: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合硫酸钡、碳酸钠、和氢氧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取一定量的该粉末加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搅拌、静置,观察到有白色不溶物.
小刚同学认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硫酸钡;
小红同学认为,小刚的结论不准确,其理由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针对上述两名同学的观点,小明同学进一步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1)步骤③中,滴入酚酰溶液后,若滤液E为红色,则滤液E中除酚酞外还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下同),由此得出原白色粉末成分组成的结论是_____
(2)小燕同学认为,只需要取少量滤渣B,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若看到的现象是白色不溶物部分溶解,且有气泡产生,就足以说明原白色粉末的成分是_____.

(现象分析)
实验一:如图所示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钙固体的试管里加入一定量的水,迅速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的另一端通入盛有水的试管中,发现A试管的管壁发热,B试管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实验二:用氢氧化钠固体代替氧化钙重复一次上述实验,同样发现了上述两个实验现象.
(本质归纳)
相同的实验现象,可以由不同的变化引起。
(探究运用)
在探究混合物的成分时,要研究相同实验现象的本质区别.
实验三: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合硫酸钡、碳酸钠、和氢氧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取一定量的该粉末加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搅拌、静置,观察到有白色不溶物.
小刚同学认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硫酸钡;
小红同学认为,小刚的结论不准确,其理由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针对上述两名同学的观点,小明同学进一步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1)步骤③中,滴入酚酰溶液后,若滤液E为红色,则滤液E中除酚酞外还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下同),由此得出原白色粉末成分组成的结论是_____
(2)小燕同学认为,只需要取少量滤渣B,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若看到的现象是白色不溶物部分溶解,且有气泡产生,就足以说明原白色粉末的成分是_____.
4.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做中和反应的实验,当他们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1)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猜想)猜想一:可能是NaCl和NaOH;猜想二:可能只有NaCl;
猜想三: 。
(进行实验)
(1)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猜想)猜想一:可能是NaCl和NaOH;猜想二:可能只有NaCl;
猜想三: 。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① | 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 ![]() | 猜想一不成立 |
② | 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 ![]() | 猜想三成立 |
4.推断题- (共1题)
5.
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E均为氧化物,且B、E组成元素相同,C、D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D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C的化学式是_____,E的化学式是_____,D的化学式是_____。
(2)B的一种用途:_____,B→E反应过程中会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写出B~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C的化学式是_____,E的化学式是_____,D的化学式是_____。
(2)B的一种用途:_____,B→E反应过程中会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写出B~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5.单选题- (共18题)
9.
我国长征系列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对于该反应中甲、乙、丙、丁物质类别的判断,错误的是( )


A.甲属于混合物 |
B.乙属于化合物 |
C.丙属于单质 |
D.丁属于氧化物 |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
B.CO与CO2的组成元素相同,分子结构也相同 |
C.H2O2与H2O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
D.同种元素的原子可能具有不同的中子数 |
11.
有关电解水实验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可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 |
B.正、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是1:2 |
C.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氧气 |
D.在水中加少量稀硫酸可增强水的导电性 |
12.
在含有
和
的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
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沉淀产生,则下列说去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 ![]() |
B.滤渣中一定有![]() ![]() |
C.滤液中一定有![]() ![]() |
D.滤液中一定有![]() ![]() |
13.
如图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及药品,为获得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B.燃烧匙中的红磷足量 |
C.点燃红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 |
D.红磷熄灭,广口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
18.
能证明某无色无味气体是CO2的操作及现象是
A. A B. B C. C D. D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A |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 木条燃烧更旺 |
B |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 木条复燃 |
C |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石灰水变浑浊 |
D | 将气体通入蒸馏水中 | 有气泡逸出 |
A. A B. B C. C D. D
19.
目前大多数烧烤店都使用空心炭作燃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空心炭具有可燃性 |
B.将炭作出空心有利于充分燃烧 |
C.向空心炭扇风能使其着火点降低 |
D.空心炭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因此要注意通风 |
21.
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养,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加油站内,禁止接打手机 |
B.电器看火,马上用水浇灭 |
C.室内失火,立即打开门窗排除浓烟 |
D.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刻用水扑灭 |
6.多选题- (共1题)
24.
下列四个实验方案中设计不合理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鉴别尿素和氯化钠 | 分别加熟石灰粉末研磨,闻气味 |
B | 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 | 分别加适量水,用手触摸容器壁 |
C | 鉴别硫酸铜溶液和稀盐酸 | 分别观察溶液颜色 |
D | 鉴别烧碱溶液和石灰水 | 分别滴加酚酞试液,观察颜色变化 |
A.A | B.B | C.C | D.D |
7.填空题- (共3题)
25.
我国早在古代,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述,意思是可溶性铜的化合物(如硫酸铜)与铁发生反应,得到单质铜。
(1)请写出硫酸铜与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2)铁的金属性比铜的金属性_____。
(1)请写出硫酸铜与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2)铁的金属性比铜的金属性_____。
26.
物质的用途(填化学符号)
(1)能供给呼吸的气体_____
(2)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_____
(3)缺_____可能导致骨质疏松,易得佝偻病
(4)常温下为液体的金属_____
(5)香烟烟气中的_____是一种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结合的有毒气体
(1)能供给呼吸的气体_____
(2)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_____
(3)缺_____可能导致骨质疏松,易得佝偻病
(4)常温下为液体的金属_____
(5)香烟烟气中的_____是一种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结合的有毒气体
27.
酸、碱、盐是我们身边重要的化合物。
(1)碱溶液有许多共同性质,是因为不同的碱溶液中都有_____(填离子符).
(2)常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将一定量的硝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溶液,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溶质硝酸钠,可能含有溶质_____.若要验证这可能含有的溶质,不宜使用_____(填字母)
A 酚酞试液 B pH试纸 C 硫酸铵 D 氯化钠
(1)碱溶液有许多共同性质,是因为不同的碱溶液中都有_____(填离子符).
(2)常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将一定量的硝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溶液,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溶质硝酸钠,可能含有溶质_____.若要验证这可能含有的溶质,不宜使用_____(填字母)
A 酚酞试液 B pH试纸 C 硫酸铵 D 氯化钠
8.实验题- (共2题)
28.
如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b的名称是_____。
(2)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装置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装置D中观察到的现象这说明二氧化碳有_____性质。
(3)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_____(填“c端”或“d端”)通入。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b的名称是_____。
(2)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装置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装置D中观察到的现象这说明二氧化碳有_____性质。
(3)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_____(填“c端”或“d端”)通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简答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8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