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钢城第十一中学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463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9/29

1.简答题(共2题)

1.
按要求写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其基本反应类型: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 ,属于_______________反应;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 ,属于_______________反应。
2.
碳酸氢铵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白色晶体,它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氢铵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
(2)碳酸氢铵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 ;
(3)往试管里加入碳酸氢铵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 ;
(4)加热碳酸氢铵时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是(写一点即可)_______________;
(5)证明加热后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2.科学探究题(共2题)

3.
Ⅰ.小芳发现,氯酸钾与氧化铜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除二氧化锰、氧化铜外,氧化铁也可以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完成实验] 按下表进分析:测定分解温度(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
实验编号
实验药品
分解温度(℃)

氯酸钾
580

氯酸钾、二氧化锰(质量比1︰1)
350

氯酸钾、氧化铜(质量比1︰1)
370

氯酸钾、氧化铁(质量比1︰1)
390
 
(1)由实验_______________与实验④对比,证明猜想合理;
(2)实验所用物质中,催化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反思]
(3)若要证明氧化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和______不变。
Ⅱ.下表是二氧化锰用量与一定质量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速率关系的实验数据:
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
1︰40
1︰20
1︰10
1︰5
1︰3
1︰2
2︰3
1︰1
2︰1
生成1L氧气所需的时间(s)
124
79
50
54
75
93
106
153
240
 
(4)据如表可知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为 _______________时,反应速率最快;
(5)通过分析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用量_______________ 越多越好。(填“是”或“不是”)
4.
某化学兴趣小组联系生活实际作了如下探究:
Ⅰ.某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烧杯中放有燃着的蜡烛和澄清石灰水,并罩上一玻璃杯。

(1)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蜡烛火焰熄灭,且_____。
(2)该同学的实验目的是_____。
Ⅱ.小华对妈妈杀鱼时从鱼肚内取出的鳔产生了兴趣,并做了如下实验。
(3)将鳔浸在水里剪个小孔,看到一串串气泡冒出,他立即用_____法收集到了甲、乙、丙三瓶气体(连续多次操作)。
(4)将点燃的红磷迅速放入甲瓶中(装置如图2所示),等装置冷却后松开夹子,流入瓶中的水约占瓶子容积的 ;往乙瓶中倒入一些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马上变浑浊。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鱼鳔内这两种气体的含量与空气中有什么区别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他用空气重复了上述实验,通过对比得出了如下结论_____。
(6)若请你来检验丙瓶内的鱼鳔气体中含有氧气,你的方法是_____。

3.综合题(共1题)

5.
Ⅰ.简要写出下列操作所需仪器的名称或错误操作导致的不良后果:
(1)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需用_______________ ;
(2)取用8mL蒸馏水_______________;
(3)向试管倾倒液体时,标签未向着手心_______________ ;
(4)块状固体直接加入到竖放的试管中_______________ 。
Ⅱ.氧气性质实验:
(1)做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里放入少量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
(2)做硫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里放入少量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里盛满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
Ⅲ.多功能瓶的使用:

如图是某学生设计的一种有洗气、贮气等用途的多功用装置。
(1)氢气是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的气体。当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氢气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_______________(填“a”或“b”,下同)处导管通入;若要用水将瓶中氢气排出使用,水应从_______________处导管进入;
(2)用若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瓶内先装满空气,氧气从_______________处导管通入;
(3)给病人输氧时,为了给氧气加湿和观察氧气的输出速度,可以在氧气瓶和病人之间连接该装置。正确的操作是:在集气瓶中装半瓶水,将_______________端连接氧气钢瓶,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就知道氧气的输出速度。

4.单选题(共15题)

6.
在氯酸钾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后,加热制取氧气的速率大大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A.高锰酸钾比氯酸钾容易分解
B.高锰酸钾是氯酸钾加热分解的催化剂
C.高锰酸钾分解产生的二氧化锰可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D.高锰酸钾能增加氧气的产量
7.
下列说法中: ①纯净的空气是纯净物;②冰水混合物是混合物;③石蜡燃烧是氧化反应;④红磷燃烧是化合反应;⑤催化剂一定加快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⑥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性质都不变;⑦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是分解反应。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有
A.2个B.3个C.4 个D.5个
8.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铁生锈C.电灯发光D.汽油挥发
9.
下列描述中,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盐酸易挥发B.金属有导电性C.酒精易溶于水D.铁易生锈
10.
下列选项符合图示从属关系的是

 
A
B
C
D
X
化合反应
食物腐烂
纯净物
分解反应
Y
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
混合物
木炭燃烧
 
A.AB.BC.CD.D
11.
下列是火柴头中含有的四种物质,火柴被点燃时,能闻到一股气体的刺激性气味,已知这种气体会污染空气。火柴点燃时生成这种有害气体的物质是
A.二氧化锰B.氯酸钾C.红磷D.硫
12.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黄色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13.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吸收五氧化二磷同时使集气瓶内温度较快下降
B.该实验所用红磷的量不足可能造成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
C.实验时,点燃的红磷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胶塞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14.
要鉴别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A.分别通入水中B.测定和比较三种气体的密度
C.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
15.
下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A.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B.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C.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
D.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16.
实验室内用块状固体碳化钙和水反应制取乙炔(C2H2)气体,该反应比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更加激烈,所选发生装置最合适的是
A.B.C.D.
17.
小红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平放在桌面上,当仰视凹液面最低处时,读数为19mL,倒出部分液体后,小红又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0mL,则小红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A.小于9mLB.大于9mLC.等于9mLD.无法判断
18.
小张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5.5克药品,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偏左,这时她应该
A.减少药品B.增加药品C.向右盘中加砝码D.移动游码
19.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B.C.D.
20.
下列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A.量筒B.烧杯C.试管D.燃烧匙

5.选择题(共4题)

21.

下表为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表中户数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

朝代

地区

西汉(2年)

西晋(280年)

唐代(742年)

宋代(1080年)

北方

965

149

493

459

南方

111

65

257

830

22.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23.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24.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6.实验题(共2题)

25.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小组讨论)(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_______________;
A 蜡烛 B 红磷 C 硫 D 木炭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如图所示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___(填序号);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_________。
(小组实验)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 mL)
组别
1
2
3
4
5
6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
20
21
18
20
22
19
 
(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_________,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
26.
某学习小组在探究活动中要制取一定量的氨气。该小组查阅资料后,得知有以下两个反应可以生成氨气:
A 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有铁触媒(催化剂)的条件下产生氨气;
B 氯化铵固体和生石灰粉末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
Ⅰ.请你帮该小组同学选择制取氨气的方法:_______________(填“A”或“B”);
Ⅱ.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根据以上信息和下图所示装置,完成下列空白:

(1)写出图中标示仪器名称① 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
(2)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
(3)制取氨气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科学探究题:(2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