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欣赏右图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
(2)造成这一问题的气体主要是 。
该气体的来源是 。(填序号,可多选)
(3)请你提一条合理化建议缓解该环境问题 。

(1)漫画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
(2)造成这一问题的气体主要是 。
该气体的来源是 。(填序号,可多选)
|
(3)请你提一条合理化建议缓解该环境问题 。
2.单选题- (共20题)
2.
关于电解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
B.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或者氢氧化钠溶液 |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
D.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
3.
化学反应之间、化学物质之间具有包含、并列、交叉等关系.下表中X、Y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


| A | B | C | D |
X | 化合反应 | 化合反应 | 纯净物 | 燃烧 |
Y | 氧化反应 | 分解反应 | 混合物 | 缓慢氧化 |
A.A | B.B | C.C | D.D |
6.
研究表明,许多金属氧化物对氯酸钾的分解有催化作用。下表是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作催化剂时氯酸钾剧烈反应的温度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如果不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最好选用( )
氧化物 | 氧化镁 | 氧化铝 | 氧化铁 | 氧化铜 |
剧烈反应的温度/℃ | 546 | 540 | 490 | 350 |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如果不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最好选用( )
A.氧化镁 | B.氧化铝 | C.氧化铁 | D.氧化铜 |
10.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
14.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
B.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合理使用化石燃料 |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
20.
天津港爆炸事件后关于安全的化学知识引起社会各界重视.下列实验安全知识正确的是( )
A.尝药品的味道 | B.向试管中加入1/3容积的液体并加热 |
C.用嘴吹灭酒精灯 | D.实验剩余药品带回家继续做家庭实验 |
3.填空题- (共4题)
22.
写出下列化学变化的符号表达式:
(1)照明弹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热碳酸氢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____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
(1)照明弹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热碳酸氢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____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
23.
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二氧化碳 ②氮气 ③氧气 ④碳酸氢铵
(1)可用于气割、气焊的单质是________;
(2)可做固体肥料的是________;
(3)可做灯泡保护气的是________;
(4)可以制汽水的是________。
①二氧化碳 ②氮气 ③氧气 ④碳酸氢铵
(1)可用于气割、气焊的单质是________;
(2)可做固体肥料的是________;
(3)可做灯泡保护气的是________;
(4)可以制汽水的是________。
24.
实验Ⅰ:实验室制O2。
(实验装置) 如图1所示。

(实验步骤)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向锥形瓶中加入MnO2,塞紧带导管和仪器A的双孔橡皮塞,关闭活塞C,向A中添加双氧水,塞上塞子B,将导管放入底部有少量黄沙的集气瓶中,盖上毛玻璃片;
③控制活塞C,逐渐滴加双氧水,收集O2并验满。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
(2)步骤①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②中,塞紧双孔橡胶塞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③中,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用图2装置收集O2,则O2由___端通入(填“a”或“b”)。

(6)下列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
实验Ⅱ:铁丝在O2中燃烧。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的现象为放热、火星四射,生成_____色固体。
(3)实验表明:改用加热KMnO4制取、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进行本实验,成功率更高,原因可能是_______。
(实验装置) 如图1所示。

(实验步骤)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向锥形瓶中加入MnO2,塞紧带导管和仪器A的双孔橡皮塞,关闭活塞C,向A中添加双氧水,塞上塞子B,将导管放入底部有少量黄沙的集气瓶中,盖上毛玻璃片;
③控制活塞C,逐渐滴加双氧水,收集O2并验满。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
(2)步骤①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②中,塞紧双孔橡胶塞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③中,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用图2装置收集O2,则O2由___端通入(填“a”或“b”)。

(6)下列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
A.为了快速获得O2,双氧水的浓度越大越好 |
B.在橡皮管上增加弹簧夹,可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 |
C.在装置Ⅰ、Ⅱ间增加装有生石灰的U形管,可制得干燥的O2 |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的现象为放热、火星四射,生成_____色固体。
(3)实验表明:改用加热KMnO4制取、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进行本实验,成功率更高,原因可能是_______。
25.
学习了《奇妙的二氧化碳》后,同学们对书本实验进行了创新和改进。
设计了 “魔手”实验。(如图)

(1)如图所示在一次性手套的每个指袋中各加入一种物质,用夹子夹住后捏瘪手套掌部系紧手套口。
(2)打开拇指和食指指袋夹子,将拇指内液体倒入食指指袋中。手掌迅速“增肥”,反应符号表达式为:
。
(3)打开中指指袋夹子,使液体流入手掌,振荡后液体变浑浊,手掌稍微变小。将液体流回指袋后夹上夹子。反应符号表达式为: 。
(4)分别用剩余的两个手指指袋重复步骤3操作。只有小指能使手掌“减肥”成功。则吸收二氧化碳的试剂最好用 。
设计了 “魔手”实验。(如图)

(1)如图所示在一次性手套的每个指袋中各加入一种物质,用夹子夹住后捏瘪手套掌部系紧手套口。
(2)打开拇指和食指指袋夹子,将拇指内液体倒入食指指袋中。手掌迅速“增肥”,反应符号表达式为:
。
(3)打开中指指袋夹子,使液体流入手掌,振荡后液体变浑浊,手掌稍微变小。将液体流回指袋后夹上夹子。反应符号表达式为: 。
(4)分别用剩余的两个手指指袋重复步骤3操作。只有小指能使手掌“减肥”成功。则吸收二氧化碳的试剂最好用 。
|
4.实验题- (共5题)
26.
利用如图1装置,小卫设计并实施了下列实验,(压强传感器用于测量抽滤瓶内压强变化:各数据均于同温下测定获得)

实验Ⅰ:再小试管中加入8mL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双氧水(ρ=1g/mL),在抽滤瓶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MnO2,使其反应并启动传感器,记录容器内压强变化于图2中.
实验Ⅱ:在抽滤瓶中加入0.1g MnO2,在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不同体积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双氧水,使其反应并启动传感器,记录容器内压强变化于图3中.
请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使容器内压强增大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2可发现,该实验条件下,30s内催化分解8mL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双氧水,MnO2的最小用量为______________g;
(3)根据图3可发现,0.1g MnO2至少能快速催化分解__________g过氧化氢;
(4)根据图2与图3可发现,MnO2的用量总体上与O2产量_____________(填“正相关”、“不相关”或“负相关”),根据图3还可发现,该试验中,O2产量总体上与双氧水用量是___________(填“正比”或“反比”);
(5)下列因素中,与本实验所测数据的精确度有关的是__________ 。
A反应容器的气密性 B称量MnO2质量的精准度 C量取双氧水体积的精准度

实验Ⅰ:再小试管中加入8mL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双氧水(ρ=1g/mL),在抽滤瓶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MnO2,使其反应并启动传感器,记录容器内压强变化于图2中.
实验Ⅱ:在抽滤瓶中加入0.1g MnO2,在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不同体积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双氧水,使其反应并启动传感器,记录容器内压强变化于图3中.
请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使容器内压强增大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2可发现,该实验条件下,30s内催化分解8mL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双氧水,MnO2的最小用量为______________g;
(3)根据图3可发现,0.1g MnO2至少能快速催化分解__________g过氧化氢;
(4)根据图2与图3可发现,MnO2的用量总体上与O2产量_____________(填“正相关”、“不相关”或“负相关”),根据图3还可发现,该试验中,O2产量总体上与双氧水用量是___________(填“正比”或“反比”);
(5)下列因素中,与本实验所测数据的精确度有关的是__________ 。
A反应容器的气密性 B称量MnO2质量的精准度 C量取双氧水体积的精准度
27.
如图是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2)装置D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________(填“c端”或“d端”)通入.验满的方法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2)装置D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________(填“c端”或“d端”)通入.验满的方法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请你根据图示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闭合电源开关,可观察到白磷________________,白磷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装置冷却到室温时,可观察到U型管内左侧液面_______________;
(3)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1)闭合电源开关,可观察到白磷________________,白磷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装置冷却到室温时,可观察到U型管内左侧液面_______________;
(3)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29.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实验回顾)
图1是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1)写出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
(2)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气体的 减小,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
(问题提出)
有实验资料表明: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7% 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定结果与理论值往往相差较大。

(实验改进)
Ⅰ. 甲同学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理设计图2实验装置,再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装铁粉的纸袋浸有浓食盐水,会加速铁生锈)。
Ⅱ. 乙同学经过思考,在图2的基础上设计了图3实验装置,实验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交流表达)
(1)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改进后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结果精确到0.1%)。
(2)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图2的实验结果比图1准确度更髙的主要原因是: 。
(实验反思)
许多同学用改进前图1装置得出的结论却也与理论值相差不大,其主要原因是:
(实验回顾)
图1是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1)写出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
(2)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气体的 减小,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
(问题提出)
有实验资料表明: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7% 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定结果与理论值往往相差较大。

(实验改进)
Ⅰ. 甲同学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理设计图2实验装置,再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装铁粉的纸袋浸有浓食盐水,会加速铁生锈)。
Ⅱ. 乙同学经过思考,在图2的基础上设计了图3实验装置,实验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时间/h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压强/KP | 101.6 | 89.7 | 85.4 | 83.3 | 82.2 | 81.] | 81.2 | 81.2 | 81.2 |
(交流表达)
(1)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改进后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结果精确到0.1%)。
(2)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图2的实验结果比图1准确度更髙的主要原因是: 。
(实验反思)
许多同学用改进前图1装置得出的结论却也与理论值相差不大,其主要原因是:
30.
用图甲所示的电解水装置来测定水的组成。

(实验步骤)
(1)按图安装好装置,检验装置气密性。
(2)在U型管中装入水(水面略低于支管口)。
(3)取下注射器,打开电源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
(4)将注射器活塞推到顶后连接注射器,再次打开电源。
当注射器二中活塞停留在10mL刻度时,关闭电源。
(5)检验气体。
(实验结论)水是由 组成的。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 。
(问题讨论)
(1)实验开始时先打开电源通电一段时间后再接上注射器的目的是 。
(2)实验结束时注射器一中活塞停留在 刻度处。将该注射器带上针头,移向燃着的木条旁,推动活塞,现象是 。
(3)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粒子运动的先后顺序是 。

(实验步骤)
(1)按图安装好装置,检验装置气密性。
(2)在U型管中装入水(水面略低于支管口)。
(3)取下注射器,打开电源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
(4)将注射器活塞推到顶后连接注射器,再次打开电源。
当注射器二中活塞停留在10mL刻度时,关闭电源。
(5)检验气体。
(实验结论)水是由 组成的。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 。
(问题讨论)
(1)实验开始时先打开电源通电一段时间后再接上注射器的目的是 。
(2)实验结束时注射器一中活塞停留在 刻度处。将该注射器带上针头,移向燃着的木条旁,推动活塞,现象是 。
(3)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粒子运动的先后顺序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单选题:(20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