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0月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463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9/30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几位同学对蜡烛燃烧火焰的焰心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完成其中的步骤。
查阅资料:一氧化碳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产生蓝色火焰;
(1)点燃一支白色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现象如图A,这证明焰心_____;

(2)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B),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处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的化学性质是:_____;
(3)猜想和验证:(提供用品:火柴、澄清的石灰水、小烧杯)
猜想
操作
现象
结论
假设①:焰心气体含CO2
在未点燃的短玻璃管上口处_____
_____
假设①不成立
假设②:焰心气体只含一氧化碳
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试用火焰点燃
玻璃管另一端管口若有蓝色火焰,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观察玻璃管内壁无白色固体
假设②_____
假设③:焰心气体只含石蜡蒸气
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试用火焰点燃
玻璃管另一端管口_____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观察_____
假设③成立;
假设④:焰心气体有一氧化碳和石蜡蒸气
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试用火焰点燃
玻璃管另一端管口_____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观察_____
假设④成立
 
(4)写出石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
探究2.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
②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下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_____(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③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1535
2750
约1800

97.8
883
约1400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_____(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通过上表中石蜡、铁的数据对比,你认为物质燃烧时,什么情况下能产生火焰_____。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_____(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④根据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事实,请你推测硫沸点_____硫燃烧时的温度(填“>”或“<”或“=”)。

2.推断题(共1题)

2.
A、B、C、D、E、F、G、H八种物质,有如图所示的反应关系,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G都是黑色固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F是无色液体,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试推断:

(1)请写出下列各物质的化学符号:
A、_____    B、_____   D、_____   E、_____    H、_____
(2)B在反应②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
(3)写出反应①③的基本反应类型:①属于_____反应 ③属于_____反应.

3.单选题(共17题)

3.
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C.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略大
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4.
下列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
A. B.  
C. D. 
5.
已知甲烷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实验室也常用 A 装置制备甲烷(CH4),推测其反应物是(  )
A.CH3COONa 固体和碱石灰固体
B.Al2O3 固体和水
C.CO 和 H2
D.氢氧化钠固体和氯化铵固体
6.
.“神舟六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则NiFe2O4在该反应中是
A.反应物B.生成物C.催化剂D.消毒剂
7.
蜡烛(足量)在如下左图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下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过程中瓶内物质发生了化合反应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8.
厨房中有许多化学物质,小明列出了以下几种,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蔗糖B.料酒C.食醋D.酱油
9.
如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认识中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木炭
C.止水夹没有夹紧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
D.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
10.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除去氯化钾固体中的氯酸钾——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固体,加热
B.鉴别双氧水和水——各取少量的液体,分别加入二氧化锰,观察现象
C.比较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O2含量——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两种气体中
D.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在三瓶气体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11.
电视上广告用语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A.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实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可食用
B.没有氧气就没有人类
C.这种化妆品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D.人长期在纯氧环境中,可以延年益寿
12.
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红色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
13.
下列是某兴趣小组制取、收集并检验CO2的有关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A.甲图中推动注射器时,长颈漏斗下端冒气泡,说明气密性良好
B.乙图中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气体逸出
C.丙图装置可以测量CO2的体积,植物油是为了防止CO2气体溶于水
D.丁图中为了检验CO2,滴入的试剂为澄清石灰水
14.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有毒
B. 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
C.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 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
15.
试管是实验室最常用的仪器。下列的错误操作不会导致试管破损的是(  )
A.加热液体B.加入石灰石
C.塞紧橡皮塞D.加热固体
1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
B.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D.实验时,若液体药品的用量没有说明时,应取1mL-2mL
17.
一位同学要用托盘天平称量2.5g食盐,在加入食盐后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这时他应该(    )
A.减少药品B.向右盘中加砝码C.移动游码D.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
18.
某同学取8mL水并加热,提供的仪器有:①10mL量筒;②100mL量筒;③酒精灯;④容积20mL的试管;⑤容积30mL的试管;⑥试管夹,所选用仪器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A.②③④⑥B.①③⑤⑥C.①③④⑥D.①②③④
19.
用量筒量取20mL水,读数时视线仰视,则所取水的实际体积是(  )
A.20mLB.大于20mLC.小于20mLD.无法估计

4.选择题(共1题)

20.

化学是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5.填空题(共2题)

21.
通过一个月的化学学习,我了解了很多有趣的物质:
(1)碳酸氢铵必须密封保存在阴凉处,不然它会神秘“失踪”,因为_____(用符号表达式表示);
(2)碱式碳酸铜是_____色的,它受热后会变成另一种固体_____(写出化学式)这种固体是_____色的;
(3)实验室装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里往往有一层白膜,这白膜是由于_____(用符号表达式表示)产生的;
(4)久置的饼干变软了是因为空气中有_____(写出化学式),而空气中含最多的气体是_____(写出化学式),很多人认为空气中含量很多的二氧化碳其实只占了空气体积分数的_____%,但现在由于_____、_____因素,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引起了_____等全球气候问题,所以我国现在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大家低碳生活,如_____等。
22.
这一个月来,除了各种各样有趣的物质,我还认识并使用过很多化学仪器。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如图中仪器的名称来填空;

(1)实验室常用_____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做镁条燃烧实验时,夹持镁条的仪器是_____;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除了用到集气瓶和导管外,还要用到_____;
(2)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和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使用时必须将其下端_____;
(3)蒸发操作要用酒精灯火焰的_____部分对_____中的药品进行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当看到_____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进一步烘干。

6.实验题(共1题)

23.
通过化学学习,我已经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
如:A分离液态空气;B加热高锰酸钾;C分解过氧化氢;D分解_____(填名称)

(1)方法A的原理是利用空气中氮气和氧气_____不同,蒸发液态空气使之依次分离,这个变化过程属于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方法B用图l装置进行实验。首先,需要进行气密性的检查,具体操作是:____,若观察到_____,则气密性良好。实验结束前,停止加热时要先_____,否则会_____,此时还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
(3)方法C供选用的装置如图2,有同学认为用乙装置简单方便,但也有同学认为使用甲装置比较好,理由是_____;该装置还能用于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只需在装置中加入_____(填名称)和稀盐酸,这个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若用丙装置收集氧气,可以先在丙中加满水,然后将气体从_____(选填“a”或“b”)端导入,将瓶中水排尽即可。有同学突发奇想,如果将丙装置倒过来,这时要收集氧气的话应该从_____(选填“a”域或“b”)端通入气体,收集一段时间后,再_____即可证明已收集满。
(4)方法D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