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几位同学对蜡烛燃烧火焰的焰心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完成其中的步骤。
查阅资料:一氧化碳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产生蓝色火焰;
(1)点燃一支白色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现象如图A,这证明焰心_____;

(2)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B),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处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的化学性质是:_____;
(3)猜想和验证:(提供用品:火柴、澄清的石灰水、小烧杯)
(4)写出石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
探究2.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
②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下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_____(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③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_____(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通过上表中石蜡、铁的数据对比,你认为物质燃烧时,什么情况下能产生火焰_____。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_____(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④根据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事实,请你推测硫沸点_____硫燃烧时的温度(填“>”或“<”或“=”)。
查阅资料:一氧化碳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产生蓝色火焰;
(1)点燃一支白色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现象如图A,这证明焰心_____;

(2)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B),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处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的化学性质是:_____;
(3)猜想和验证:(提供用品:火柴、澄清的石灰水、小烧杯)
猜想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假设①:焰心气体含CO2 | 在未点燃的短玻璃管上口处_____ | _____ | 假设①不成立 |
假设②:焰心气体只含一氧化碳 | 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试用火焰点燃 | 玻璃管另一端管口若有蓝色火焰,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观察玻璃管内壁无白色固体 | 假设②_____ |
假设③:焰心气体只含石蜡蒸气 | 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试用火焰点燃 | 玻璃管另一端管口_____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观察_____ | 假设③成立; |
假设④:焰心气体有一氧化碳和石蜡蒸气 | 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试用火焰点燃 | 玻璃管另一端管口_____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观察_____ | 假设④成立 |
(4)写出石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
探究2.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
②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下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_____(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③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 | 熔点/℃ | 沸点/℃ | 燃烧时温度/℃ |
石蜡 | 50∽70 | 300∽550 | 约600 |
铁 | 1535 | 2750 | 约1800 |
钠 | 97.8 | 883 | 约1400 |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_____(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通过上表中石蜡、铁的数据对比,你认为物质燃烧时,什么情况下能产生火焰_____。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_____(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④根据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事实,请你推测硫沸点_____硫燃烧时的温度(填“>”或“<”或“=”)。
2.推断题- (共1题)
2.
A、B、C、D、E、F、G、H八种物质,有如图所示的反应关系,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G都是黑色固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F是无色液体,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试推断:

(1)请写出下列各物质的化学符号:
A、_____ B、_____ D、_____ E、_____ H、_____
(2)B在反应②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
(3)写出反应①③的基本反应类型:①属于_____反应 ③属于_____反应.

(1)请写出下列各物质的化学符号:
A、_____ B、_____ D、_____ E、_____ H、_____
(2)B在反应②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
(3)写出反应①③的基本反应类型:①属于_____反应 ③属于_____反应.
3.单选题- (共17题)
3.
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
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
C.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略大 |
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
5.
已知甲烷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实验室也常用 A 装置制备甲烷(CH4),推测其反应物是( )


A.CH3COONa 固体和碱石灰固体 |
B.Al2O3 固体和水 |
C.CO 和 H2 |
D.氢氧化钠固体和氯化铵固体 |
6.
.“神舟六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则NiFe2O4在该反应中是
A.反应物 | B.生成物 | C.催化剂 | D.消毒剂 |
7.
蜡烛(足量)在如下左图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下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
C.过程中瓶内物质发生了化合反应 |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
9.
如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认识中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木炭 |
C.止水夹没有夹紧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 |
D.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 |
10.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除去氯化钾固体中的氯酸钾——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固体,加热 |
B.鉴别双氧水和水——各取少量的液体,分别加入二氧化锰,观察现象 |
C.比较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O2含量——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两种气体中 |
D.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在三瓶气体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
12.
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红色固体 |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 |
13.
下列是某兴趣小组制取、收集并检验CO2的有关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A.甲图中推动注射器时,长颈漏斗下端冒气泡,说明气密性良好 |
B.乙图中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气体逸出 |
C.丙图装置可以测量CO2的体积,植物油是为了防止CO2气体溶于水 |
D.丁图中为了检验CO2,滴入的试剂为澄清石灰水 |
1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 |
B.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 |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
D.实验时,若液体药品的用量没有说明时,应取1mL-2mL |
18.
某同学取8mL水并加热,提供的仪器有:①10mL量筒;②100mL量筒;③酒精灯;④容积20mL的试管;⑤容积30mL的试管;⑥试管夹,所选用仪器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A.②③④⑥ | B.①③⑤⑥ | C.①③④⑥ | D.①②③④ |
4.选择题- (共1题)
5.填空题- (共2题)
21.
通过一个月的化学学习,我了解了很多有趣的物质:
(1)碳酸氢铵必须密封保存在阴凉处,不然它会神秘“失踪”,因为_____(用符号表达式表示);
(2)碱式碳酸铜是_____色的,它受热后会变成另一种固体_____(写出化学式)这种固体是_____色的;
(3)实验室装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里往往有一层白膜,这白膜是由于_____(用符号表达式表示)产生的;
(4)久置的饼干变软了是因为空气中有_____(写出化学式),而空气中含最多的气体是_____(写出化学式),很多人认为空气中含量很多的二氧化碳其实只占了空气体积分数的_____%,但现在由于_____、_____因素,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引起了_____等全球气候问题,所以我国现在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大家低碳生活,如_____等。
(1)碳酸氢铵必须密封保存在阴凉处,不然它会神秘“失踪”,因为_____(用符号表达式表示);
(2)碱式碳酸铜是_____色的,它受热后会变成另一种固体_____(写出化学式)这种固体是_____色的;
(3)实验室装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里往往有一层白膜,这白膜是由于_____(用符号表达式表示)产生的;
(4)久置的饼干变软了是因为空气中有_____(写出化学式),而空气中含最多的气体是_____(写出化学式),很多人认为空气中含量很多的二氧化碳其实只占了空气体积分数的_____%,但现在由于_____、_____因素,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引起了_____等全球气候问题,所以我国现在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大家低碳生活,如_____等。
22.
这一个月来,除了各种各样有趣的物质,我还认识并使用过很多化学仪器。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如图中仪器的名称来填空;

(1)实验室常用_____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做镁条燃烧实验时,夹持镁条的仪器是_____;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除了用到集气瓶和导管外,还要用到_____;
(2)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和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使用时必须将其下端_____;
(3)蒸发操作要用酒精灯火焰的_____部分对_____中的药品进行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当看到_____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进一步烘干。

(1)实验室常用_____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做镁条燃烧实验时,夹持镁条的仪器是_____;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除了用到集气瓶和导管外,还要用到_____;
(2)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和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使用时必须将其下端_____;
(3)蒸发操作要用酒精灯火焰的_____部分对_____中的药品进行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当看到_____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进一步烘干。
6.实验题- (共1题)
23.
通过化学学习,我已经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
如:A分离液态空气;B加热高锰酸钾;C分解过氧化氢;D分解_____(填名称)

(1)方法A的原理是利用空气中氮气和氧气_____不同,蒸发液态空气使之依次分离,这个变化过程属于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方法B用图l装置进行实验。首先,需要进行气密性的检查,具体操作是:____,若观察到_____,则气密性良好。实验结束前,停止加热时要先_____,否则会_____,此时还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
(3)方法C供选用的装置如图2,有同学认为用乙装置简单方便,但也有同学认为使用甲装置比较好,理由是_____;该装置还能用于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只需在装置中加入_____(填名称)和稀盐酸,这个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若用丙装置收集氧气,可以先在丙中加满水,然后将气体从_____(选填“a”或“b”)端导入,将瓶中水排尽即可。有同学突发奇想,如果将丙装置倒过来,这时要收集氧气的话应该从_____(选填“a”域或“b”)端通入气体,收集一段时间后,再_____即可证明已收集满。
(4)方法D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
如:A分离液态空气;B加热高锰酸钾;C分解过氧化氢;D分解_____(填名称)

(1)方法A的原理是利用空气中氮气和氧气_____不同,蒸发液态空气使之依次分离,这个变化过程属于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方法B用图l装置进行实验。首先,需要进行气密性的检查,具体操作是:____,若观察到_____,则气密性良好。实验结束前,停止加热时要先_____,否则会_____,此时还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
(3)方法C供选用的装置如图2,有同学认为用乙装置简单方便,但也有同学认为使用甲装置比较好,理由是_____;该装置还能用于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只需在装置中加入_____(填名称)和稀盐酸,这个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若用丙装置收集氧气,可以先在丙中加满水,然后将气体从_____(选填“a”或“b”)端导入,将瓶中水排尽即可。有同学突发奇想,如果将丙装置倒过来,这时要收集氧气的话应该从_____(选填“a”域或“b”)端通入气体,收集一段时间后,再_____即可证明已收集满。
(4)方法D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