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沿河二中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462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3

1.单选题(共8题)

1.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食物腐败B.木炭燃烧C.玻璃破碎D.动物呼吸
2.
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将锌粒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锌粒表面有紫红色物质析出,还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的“异常”现象。推测该气体可能是()
A.氢气B.二氧化硫C.二氧化碳D.一氧化碳
3.
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A.B.C.D.
4.
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水鉴别蔗糖和硝酸铵B.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水和酒精
C.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D.用燃烧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5.
下列四个图象分别表示对应的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水的电解
B.木炭在密闭容器内燃烧
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D.某温度下,向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
6.
下列物质混合后,可以形成乳浊液的是( )
A.食盐和水B.花生油和水
C.蔗糖和水D.面粉和水
7.
生产、生活中会用到不同的“洗涤”,下列“洗涤”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A.用食盐水清洗金属表面的铁锈
B.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脂
C.用盐酸清洗热水瓶里长期积淀的水垢(主要成份:CaCO3)
D.用洗洁精清洗餐盘
8.
图中所示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B.C.D.

2.选择题(共2题)

9.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发教都产生于(    )
10.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填空题(共4题)

11.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全球气体变暖是当今世界要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地人类社会的发展极为重要。
(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__。
(2)下列变化中,对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总量平衡至关重要的是___(填序号)
A B  
C  
(3)科学家采用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如下反应:,则X的化学式为___。
(4)为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___(填序号)。
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
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③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12.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用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涉及 种单质。
(2)在该反应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
B.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C.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
D.甲、乙两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3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13.
用化学符号表示:
(1)3个硫原子__________; (2)碳酸氢铵___________  ;
(3)镁离子:__________ ; (4)氧化钙中钙元素显+2价:_______;
(5)氢氧化钡_______。
14.
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密切相关.
(1)医疗急救时需要氧气,是因为氧气能     
(2)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的原因是   
(3)图书资料着火时,可用二氧化碳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①   、②  

4.实验题(共2题)

15.
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

(1)步骤1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 .
(2)为确定步骤2中的碳酸钙是否完全分解,设计的实验步骤为: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_______溶液,若观察到试管内_______.则分解不完全.
(3)上述设想的优点有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原料易得且可循环利用    b 充分利用太阳能 c 可全地域全天候使用
(4)CO2是宝贵的碳氧资源.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甲酸(HCOOH),此反应中CO2与H2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若要检验1%甲酸水溶液是否显酸性,能选用的有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无色酚酞溶液 b 紫色石蕊溶液 c pH试纸
16.
根据下图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装置图中仪器Ⅰ的名称为___________ 、Ⅱ的名称为___________。
②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 选用D装置收集气体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 开始加热后,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b 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c 收集满气体后,将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
d 盖上毛玻璃片的集气瓶瓶口向下放置
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可以用F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
④若用G装置装满水收集氢气,氢气应从___________进。(选“k1”或“k2”)。
⑤实验室一般用3%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某化学小组同学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并选用B装置来制氧气。实验中,同学们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大家提出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对B装置进行改进,具体是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