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请结合图回答问题:

(1)从物质变化的角度看,三大循环中有一种循环变化与另外两种变化有本质的区别,这一循环是___________,这种循环主要是由___________的运动引起的。
(2)从微观的角度看。水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从宏观的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
(3)图中a是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表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除此以外,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另一个主要途径为海水吸收,此过程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在今年的“两会”上提出:今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别减少3%左右和5%左右。现行空气质量日报中,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氮氧化物 D可吸入颗粒 E臭氧
(5)人类降低空气中
含量的两个研究方向:一是增强对
的吸收,二是减少排放。“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二氧化碳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为了节约用纸,两面使用草稿纸
B为了“QQ”能够升级,长期把“QQ”挂在线上
C减少使用私加车次数,多乘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
D开发新能源,逐渐取缔直接利用化石燃料的历史

(1)从物质变化的角度看,三大循环中有一种循环变化与另外两种变化有本质的区别,这一循环是___________,这种循环主要是由___________的运动引起的。
(2)从微观的角度看。水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从宏观的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
(3)图中a是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表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除此以外,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另一个主要途径为海水吸收,此过程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在今年的“两会”上提出:今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别减少3%左右和5%左右。现行空气质量日报中,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氮氧化物 D可吸入颗粒 E臭氧
(5)人类降低空气中


A为了节约用纸,两面使用草稿纸
B为了“QQ”能够升级,长期把“QQ”挂在线上
C减少使用私加车次数,多乘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
D开发新能源,逐渐取缔直接利用化石燃料的历史
2.
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3)老师演示了如下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上述三组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与
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关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图C所示实验中,经振荡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___________(填序号)
a软塑料瓶变瘪 b瓶内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
c瓶内石灰水变浑浊 d瓶内溶液变红
(4)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有关性质进行了相应的探究实验,如图所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溶解性的对比实验

将两只相同的已收集满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呈现出如图所示现象,分析其原因是:
原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化学性质对比。将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分别进行如图实验(部分装置已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A与D现象接近:B与E现象相同;C与F现象差异很大,C仍为红色,F红色逐渐褪去。已知
,写出E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鉴别
和
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③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有关性质的相同之处:__________(填序号)
A都能溶于水 B都能与水反应
C是有毒气体 D与石灰水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物质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3)老师演示了如下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上述三组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与

图C所示实验中,经振荡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___________(填序号)
a软塑料瓶变瘪 b瓶内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
c瓶内石灰水变浑浊 d瓶内溶液变红
(4)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有关性质进行了相应的探究实验,如图所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溶解性的对比实验

将两只相同的已收集满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呈现出如图所示现象,分析其原因是:
原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化学性质对比。将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分别进行如图实验(部分装置已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A与D现象接近:B与E现象相同;C与F现象差异很大,C仍为红色,F红色逐渐褪去。已知




③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有关性质的相同之处:__________(填序号)
A都能溶于水 B都能与水反应
C是有毒气体 D与石灰水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物质
2.计算题- (共1题)
3.
称取一定质量的铜,放入足量的稀硝酸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R表示产生气体的化学式)。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气体R,生成气体R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R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称取铜的质量是____________?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R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称取铜的质量是____________?
3.简答题- (共1题)
4.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A①④⑥ B①③⑤⑥ C①②⑥ D②③⑤
(2)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条件已略去),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3)在氧气中点燃红磷的实验过程,固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
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③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__________g。
(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A①④⑥ B①③⑤⑥ C①②⑥ D②③⑤
(2)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在氧气中点燃红磷的实验过程,固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③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__________g。
4.科普阅读题- (共1题)
5.
都市中的光化学烟雾在温暖、干燥而且阳光充足的日子特别严重。它的原级污染物,主要是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乃是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在汽车引擎的高温下,相互反应而生成。事实上,这个一氧化氮的生成过程,与闪电时产生一氧化氮的过程相同。其他光化学烟雾的原级污染物,包括汽油挥发所产生的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CO)。
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的气体,但是当它从汽车废气排入空气后,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红棕色的二氧化氮。二氧化氮(NO2)可以与空气中的水分子起作用,而生成硝酸(HNO3)和亚硝酸(HNO2)。这个反应同时也会帮助空气中的水汽凝聚。但是由于硝酸及亚硝酸的酸性极强,如果吸入含有这种液体微滴的空气,将对人体造成相当程度的伤害。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NO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O和NO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NO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
(4)N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应该如何防止光化学污染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的气体,但是当它从汽车废气排入空气后,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红棕色的二氧化氮。二氧化氮(NO2)可以与空气中的水分子起作用,而生成硝酸(HNO3)和亚硝酸(HNO2)。这个反应同时也会帮助空气中的水汽凝聚。但是由于硝酸及亚硝酸的酸性极强,如果吸入含有这种液体微滴的空气,将对人体造成相当程度的伤害。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NO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O和NO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NO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
(4)N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应该如何防止光化学污染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5.单选题- (共15题)
6.
建立基本的化学观念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化学,如形成守恒观念,可以更好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32g S与32g![]() ![]() |
B.10g水加热后变成10g水蒸气,这一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C.镁条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故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 |
D.根据:蜡烛+氧气![]() |
7.
据近年国内外各大媒体曝光:某地区生姜种植户,在种植内销的生姜时使用了一种叫“神农丹”的剧毒农药。“神农丹”所含物质的化学式为
,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由五种元素组成 |
B.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 |
C.该物质中硫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
D.该物质燃烧时可能会产生形成酸雨的物质 |
8.
化学方程式中“=”的含义包括( )
①反应物、生成物的元素种类相同 ②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 ③反应物、生成物中原子种类相同 ④反应物、生成物中原子数目相等 ⑤反应物、生成物中分子数目相等 ⑥反应物、生成物的体积相同 ⑦“生成”的意思
①反应物、生成物的元素种类相同 ②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 ③反应物、生成物中原子种类相同 ④反应物、生成物中原子数目相等 ⑤反应物、生成物中分子数目相等 ⑥反应物、生成物的体积相同 ⑦“生成”的意思
A.①③⑤⑦ | B.②④⑥⑦ | C.①②③④⑦ | D.②⑦ |
10.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取的相关信息正确的是( )


A.生成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
B.该反应涉及到的物质都是氧化物 |
C.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4 |
D.该反应中共有4种化合物 |
11.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20 | 3 | 2 | 20 |
反应后质量/g | X | 28 | 2 | 0 |
A.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 |
B.反应后甲物质的质量值x=15 |
C.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D.参加反应的丁物质与生成的乙物质的质量比为4:7 |
12.
3.2 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CO2和7.2gH2O,关于该物质的组成的判断有①一定含有C、H ②一定含O ③可能含O ④一定不含O 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2 ⑥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4。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④⑥ | B.①②⑤ | C.①③⑤ | D.①④⑤ |
13.
下列关于S+O2
SO2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
B.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是2:1 |
C.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 |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1 |
16.
对于Fe、
、
三种微粒的判断,下列正确的是( )
①所含的质子数相等 ②核外电子数相同 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 ④质量几乎相等 ⑤三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⑥属于同一元素


①所含的质子数相等 ②核外电子数相同 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 ④质量几乎相等 ⑤三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⑥属于同一元素
A.①③⑤ | B.③④⑥ | C.③④⑥ | D.①④⑥ |
17.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
②二氧化碳可供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③久未开启的菜窖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④二氧化碳能使被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变红
⑤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⑥一氧化碳能够产生温室效应,属于有毒气体
①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
②二氧化碳可供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③久未开启的菜窖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④二氧化碳能使被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变红
⑤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⑥一氧化碳能够产生温室效应,属于有毒气体
A.①②③⑤ | B.②③⑤ | C.②③④⑥ | D.①②③④ |
18.
实验室制取
有以下步骤:①连接好装置 ②向试管中小心放入几小块石灰石 ③向试管中小心注入适量稀盐酸 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⑤收集产生的气体 ⑥用燃着的木条检验
是否收集满。以上操作按由先至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④②③⑤⑥ | B.①②③④⑤⑥ |
C.①③②④⑤⑥ | D.③①④②⑤⑥ |
6.填空题- (共2题)
21.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面上研究物质的变化,化学学习中我们应该建立起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根据如下图所示的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1)如图所示的三幅图中表示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2)如果用图表示氢气燃烧的微观变化过程,三幅图的先后循序为__________(填序号)
(3)如果将如图所示的微观示意图循序进行调整,还可以表示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该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1)如图所示的三幅图中表示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2)如果用图表示氢气燃烧的微观变化过程,三幅图的先后循序为__________(填序号)
(3)如果将如图所示的微观示意图循序进行调整,还可以表示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该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22.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2个亚铁离子____________;
2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_____;
3个一氧化碳分子____________;
3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__。
(2)如图,A、B分别是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A表示某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则该元素的单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②若B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则y=__________,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形成的离子是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③若A中x=13,则A、B所表示的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1)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2个亚铁离子____________;
2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_____;
3个一氧化碳分子____________;
3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__。
(2)如图,A、B分别是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A表示某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则该元素的单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②若B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则y=__________,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形成的离子是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③若A中x=13,则A、B所表示的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7.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计算题:(1道)
简答题:(1道)
科普阅读题:(1道)
单选题:(15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