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区翔宇学校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初检测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4599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4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空气、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1)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并五等分水面以上的容积,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过量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①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_____
②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_____,该气体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
(2)如下图所示,在一个具有刻度和可以左右滑动的活塞的玻璃容器里放入白磷(足量,白磷着火点为40℃),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空气,将玻璃容器固定在盛有80℃热水的烧杯上,进行实验,请回答。

①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玻璃管内活塞的运动情况是:_____移动。
②实验结束后,恢复到常温后,活塞停在约刻度_____处(填数字)。

2.单选题(共20题)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氧气参加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B.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C.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氧参加
D.不论是否有氧气参加,只要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就属于化合反应
3.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明朝民族英雄、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借咏石灰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同学在学习此诗后发现了一些蕴藏的化学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石头要经过千锤万凿才能够开采,体现了石头硬度较大这一化学性质
B.使用烈火焚烧制取石灰发生了物理变化
C.将块状的石灰碾压成碎粉末发生了化学变化
D.通过阅读诗句可以了解石灰是白色的固体
4.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液氮用作冷冻剂B.稀有气体用来制作电光源
C.氧气用于气焊D.铜制作电线
5.
端午节吃粽子是传统习俗,在制作粽子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水洗糯米B.刀切肉块C.粽叶包粽D.烧火煮粽
6.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海水B.洁净的空气C.干冰D.汽水
7.
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瓦斯燃烧B.农家肥料的腐熟C.食物腐烂D.动植物呼吸
8.
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广口瓶中的水的高度大于广口瓶容积的1/5。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已有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B.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瓶中氧气未反应完
C.实验结束后未冷却至室温便打开了止水夹
D.实验时,没有将弹簧夹夹紧
9.
某市空气质量报告:老城区空气污染指数为64,空气质量级别为Ⅱ级,空气质量状况为良,空气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PM2.5指粒径在2.5微米以上的颗粒物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10.
下列关于制取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共同原因是因为三种物质当中都含有氧气
B.在不加入二氧化锰的情况下,过氧化氢、氯酸钾都不能产生氧气
C.使用过氧化氢分解的方法制氧气更加节约能源,也几乎没有污染
D.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的方法发生了分解反应
11.
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最好用(  )
A.排水法B.向上排空气法
C.向下排空气法D.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12.
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现对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
A.B.
C.D.
13.
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管口,固定在铁架台上
②开始收集氧气
③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⑤按要求连接好装置
⑥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
⑦熄灭酒精灯
⑧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盖住,倒放在水槽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⑤④①③⑧②⑦⑥B.⑤④①⑧③②⑦⑥
C.⑤④①③⑧②⑥⑦D.⑤④①⑧③②⑥⑦
14.
有一位同学暑假去西藏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医生让他吸氧后症状缓解。吸氧可以帮助人克服高原反应的原因是(  )
A.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无毒气体B.氧气可以燃烧
C.吸氧为人体呼吸提供了适量的氧气D.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15.
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B.氧气在低温高压时变为液体或固体
C.氧气极易溶于水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16.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
A.烧杯、玻璃棒B.大试管、集气瓶C.酒精灯、铁架台D.导管、单孔塞
17.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伸入盛有呼出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木条火焰熄灭,说明呼出气体和空气中哪种气体含量不同(  )
A.氧气B.二氧化碳C.水蒸气D.氮气
18.
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量一袋食盐的质量时,加上砝码后发现指针稍微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偏斜,为了使天平平衡,应该(  )
A.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外旋出一些B.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里旋进一些
C.把标尺上的游码向右移一些D.把托盘里的食盐拿出去一些
19.
用试管加热固体药品时,有时因操作不当而出现试管炸裂的现象,下列操作不会造成试管炸裂的有(  )
A.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B.试管夹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
C.试管口略向上倾斜D.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
20.
某学生从量筒中取溶液,取之前仰视,量筒内液体体积为m mL,倒出一部分后,俯视,量筒内液体体积为n mL,实际取出的液体体积为(  )
A.等于(m-n) mLB.小于(m-n) mLC.大于(m-n) mLD.无法确定
21.
实验结束后,图中仪器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是
A.    B. C.    D.

3.多选题(共1题)

22.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4.填空题(共3题)

23.
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准确记忆相关实验规定和常识,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1)请按要求填写实验仪器的名称。
①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_____;
②可以直接加热的陶瓷仪器_____;
③取用块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_____;
④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_____;
⑤研磨块状胆矾所用的容器是_____。
(2)准确填写以下内容。
①实验室中取用液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应取用_____,固体只需_____;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_____保持水平。
②蜡烛火焰一般分为三层,其中_____(填“外焰”“焰心”或“内焰”,下同)层温度最高,_____层温度最低。
③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二氧化碳约占_____%,稀有气体约占_____%。
④在化学反应里能_____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_____和_____在反应_____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_____(又叫触媒)。
⑤高锰酸钾是一种_____色的固体。
24.
书写下列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文字表达式。
(1)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
(2)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_____
(3)铁在氧气中燃烧_____
(4)有水生成的分解反应_____
(5)氯酸钾分解制氧气_____
25.
默写常见的元素符号或名称。
名称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符号
_____
B
C
Ar
Ca
_____
_____
Cl
_____
_____
 

5.实验题(共1题)

26.
实验室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以及下列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和b的名称:a_____;b_____。
(2)利用上述装置和药品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填字母)。
(3)利用上述装置和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将装置A和C连接进行此实验,应在装置A的试管口放_____(填用品名称);加热时试管口应_____倾斜,防止_____。当导管口有_____的气泡冒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开始收集气体。实验结束时,应先_____(填“将导管移出水面”或“熄灭酒精灯”)。
(4)组装仪器时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的操作:先把玻璃管口_____,然后稍稍用力转动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20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