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2题)
1.
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称取石灰石样品12g,将100g稀盐酸分五次加入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气体的总质量如表所示:
试求:
(1)X的值为_____g。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要求有计算过程,精确到0.1%)。
次数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 20 | 20 | 20 | 20 | 20 |
生成气体的总质量/g | 1.1 | 2.2 | X | 4.4 | 4.4 |
试求:
(1)X的值为_____g。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要求有计算过程,精确到0.1%)。
2.
我国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纳米纸”,又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试纸,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
(1)“萘胺”(C10H9N)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
(2)“萘胺”(C10H9N)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
(3)14.3g“萘胺”(C10H9N)中含有________g氮元素。
(1)“萘胺”(C10H9N)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
(2)“萘胺”(C10H9N)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
(3)14.3g“萘胺”(C10H9N)中含有________g氮元素。
2.简答题- (共1题)
3.
铬(Cr)是制备不锈钢的必备材料,其表面能生成一薄层致密的钝态氧化物保护膜,是不锈钢具有耐蚀性的主要原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铁生锈主要是铁与水和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2)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表面光亮的Cr、Mg、Cu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反应中Cr显+2价),现象如下:
①上述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
②从上述实验现象可知,Cr_____(填“能”或“不能”)跟CuSO4溶液反应,若能请写出化学方程式,若不能请说明原因_____。
(1)铁生锈主要是铁与水和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2)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表面光亮的Cr、Mg、Cu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反应中Cr显+2价),现象如下:
金属 | Cr | Mg | Cu |
与盐酸反应现象 | 放出气泡速率缓慢 | 放出气泡速率较快 | 无明显现象 |
①上述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
②从上述实验现象可知,Cr_____(填“能”或“不能”)跟CuSO4溶液反应,若能请写出化学方程式,若不能请说明原因_____。
3.推断题- (共1题)
4.
A~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B都是黑色固体,D、F为红色固体,E为剧毒气体,反应③在工业上常用于炼铁,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3)H溶液可能是 溶液(填化学式).

(1)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3)H溶液可能是 溶液(填化学式).
4.单选题- (共24题)
5.
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 a | b | c | d |
反应前的质量(g) | 8.4 | 3.2 | 4.0 | 2.8 |
反应后的质量(g) | X | 1.6 | 8.8 | 2.8 |
A.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为2:1 |
B.d一定是催化剂 |
C.上表中X=3.2 |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
6.
下列四个图象反映了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7.
有下列现象:①火药爆炸;②木棍折断;③蜡烛熔化;④燃放礼花;⑤牛奶变酸;⑥塑料受热变软;⑦碘受热升华,⑧铁丝生锈。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①②③④ | B.⑤⑥⑦⑧ | C.①④⑤⑧ | D.②③⑥⑦ |
9.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 |
B.电解水实验中正极端和负极端产生的两种气体质量比是8:1 |
C.镁铝合金的硬度比镁和铝都要大 |
D.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如果装置漏气会导致测得氧气含量偏高 |
13.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示意图,下列依据信息解释的叙述和推测错误的是( )


A.每个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 |
B.每个硫原子易失2个电子 |
C.硫属于非金属元素 |
D.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 |
14.
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分类正确的是( )
A.硫酸铜、铁粉、硝酸氨、一氧化碳 |
B.澄清石灰水、金刚石、氯酸钾、水 |
C.空气、氮气、二氧化锰、臭氧 |
D.矿泉水、二氧化硫、红磷、高锰酸钾 |
16.
从图所示的两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中,所获取信息正确的个数是( )
(1)它们属于同种元素
(2)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3)它们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4)①表示阳离子,②表示原子
(5)它们均达到稳定结构

(1)它们属于同种元素
(2)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3)它们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4)①表示阳离子,②表示原子
(5)它们均达到稳定结构

A.1 | B.2 | C.3 | D.4 |
17.
叶酸(化学式:Cl9H19N7O6)有积极的防癌抗癌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叶酸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
B.叶酸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9:19:7:6 |
C.叶酸由19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7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
D.叶酸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
18.
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
B.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混合物,因此混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因此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
D.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因此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
25.
近几年“纸火锅”(如图)逐渐流行起来.“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
B.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
C.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
D.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
5.选择题- (共2题)
6.多选题- (共1题)
31.
工业上可用二氧化硫制取氢气,流程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采用该流程可减少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 | B.膜反应器中反应为:2HI=H2+I2 |
C.分离器中分离出的副产品是硫酸 | D.生产流程中能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是H2 |
7.填空题- (共5题)
33.
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铁是由_____构成的,氯化钠是由_____构成的。(填“原子”、“分子”或“离子”)
(2)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①当a=_____时,该粒子是原子;
②当a=16时,该粒子是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其符号为_____。
(1)金属铁是由_____构成的,氯化钠是由_____构成的。(填“原子”、“分子”或“离子”)
(2)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①当a=_____时,该粒子是原子;
②当a=16时,该粒子是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其符号为_____。
34.
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将其盖灭的原理是_____;
(3)铁锅常用于炒饭炒菜,是利用了铁的_____性;
(4)用洗涤剂清洗油渍是利用了_____作用;
(5)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_____,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1)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将其盖灭的原理是_____;
(3)铁锅常用于炒饭炒菜,是利用了铁的_____性;
(4)用洗涤剂清洗油渍是利用了_____作用;
(5)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_____,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35.
以下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仪器和实验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过滤实验中,A仪器的作用是_____;
(2)仪器C在实验中的用途是_____;
(3)描述装置D进行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的现象:_____,并放出大量的热;
(4)装置E中观察到低处的蜡烛先熄灭,说明CO2的性质是_____。

(1)在过滤实验中,A仪器的作用是_____;
(2)仪器C在实验中的用途是_____;
(3)描述装置D进行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的现象:_____,并放出大量的热;
(4)装置E中观察到低处的蜡烛先熄灭,说明CO2的性质是_____。
36.
图一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并回答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
(2)当温度高于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_____;
(3)t2℃时,将甲、乙各30g分别加入到盛有5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二所示。
①B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_____(填“甲”或“乙”);
②将B烧杯中的溶液全部倒入A烧杯中(甲和乙不反应),充分搅拌后,A烧杯中的固体_____(填“全部溶解”“部分溶解”或“不溶解”);
③欲使混合溶液恰好形成甲的饱和溶液,应再加入甲_____g。

(1)P点的含义是_____;
(2)当温度高于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_____;
(3)t2℃时,将甲、乙各30g分别加入到盛有5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二所示。
①B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_____(填“甲”或“乙”);
②将B烧杯中的溶液全部倒入A烧杯中(甲和乙不反应),充分搅拌后,A烧杯中的固体_____(填“全部溶解”“部分溶解”或“不溶解”);
③欲使混合溶液恰好形成甲的饱和溶液,应再加入甲_____g。
8.实验题- (共2题)
37.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选用A装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装置还需要完善的是_____,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请从ABCDE中选择正确的装置_____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请写出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3)装置F有多种用途,常常称之为多功能瓶。
①当F中充满水时,可用做排水集气装置,此时气体应该从_____口进入;
②当F中充满空气时,可用做排空气集气装置,收集H2时气体应该从_____口进入;
③当F中充入浓硫酸时,可用做气体干燥装置,此时气体应该从_____口进入。

(1)选用A装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装置还需要完善的是_____,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请从ABCDE中选择正确的装置_____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请写出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3)装置F有多种用途,常常称之为多功能瓶。
①当F中充满水时,可用做排水集气装置,此时气体应该从_____口进入;
②当F中充满空气时,可用做排空气集气装置,收集H2时气体应该从_____口进入;
③当F中充入浓硫酸时,可用做气体干燥装置,此时气体应该从_____口进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简答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24道)
选择题:(2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4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