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寇家河中学2019-201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457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5

1.计算题(共1题)

1.
已知一个X原子的质量为9.296×10-26 kg,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 kg,又知X原子中的质子数比中子数少4。
求:(1)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结果保留整数)。
(2)X原子的电子数是多少。

2.单选题(共28题)

2.
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B.密度C.可燃性D.沸点
3.
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B.过氧化氢氧气+水
C.镁+氧气氧化镁
D.氧化铜+氢气铜+水
4.
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减少
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通常会发生改变
C.催化剂可加快或减慢化学反应
D.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入催化剂可使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
5.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也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B.加热某固体,有大量气体生成,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C.用排水法可以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氧气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D.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就是与氧气的反应
6.
工业上将赤铁矿炼成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炼铁高炉中主要发生了下列反应(反应条件均已省略):
①C+O2═CO2 ②CO2+C═2CO ③CaCO3═CaO+CO2↑ ④Fe2O3+3CO═2Fe+3CO2
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
7.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下列关于蜡烛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泪”是指石蜡燃烧生成的水
B.“泪”说明蜡烛燃烧只发生物理变化
C.“泪”说明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有物理变化
D.“泪”说明石蜡不能燃烧
8.
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高粱酿酒B.炸药开路C.石头雕刻D.牛奶发酵
9.
决定元素种类和化学性质的是(  )
A.质子数、中子数
B.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C.中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质子数
10.
关于“Cu”表示的含义中,不正确的是(  )
A.表示铜这种物质
B.表示一个铜原子
C.表示铜元素
D.表示一个铜分子
11.
下面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都是带电的离子
B.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C.都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离子大
12.
下面有关于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
B.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0
C.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Hg2+
D.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g
13.
对下列图示信息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硅单质是制造芯片的重要材料,图①是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图②对应的元素属于金属
C.图②④对应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
D.若图③中的x的值为8 ,则其粒子符号为O2-
14.
化学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宏观现象,下列对宏观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干冰升华——分子的体积变大
B.远处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水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分子间有间隔
D.氧化汞受热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5.
空气室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B.氧气具有可燃性
C.空气是混合物
D.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16.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B.医用的生理盐水
C.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后的剩余物D.雪碧饮料
17.
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A. 铁 B. 氯化钠 C. 二氧化碳 D. 金刚石
18.
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中,有关几个“口”的位置错误的是(  )
A.装高锰酸钾的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B.进入试管的导气管口应露出橡胶塞少许
C.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瓶口应向下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气管口应伸入集气瓶的口部
19.
下列物质在盛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需预先放入少量水,其中可以用细沙代替水的是(   )
①铁丝   ②红磷   ③硫磺
A.①B.①②C.①③D.①②③
20.
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①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入试管中②用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加热试管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熄灭酒精灯⑦导气管移出水面。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⑦⑥B.③②①⑤⑥⑦
C.②①③④⑤⑥⑦D.③①②④⑤⑦⑥
21.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D.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22.
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和氧气,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燃烧更旺,则瓶中所盛气体分别是()
A.氧气、氮气、空气B.氮气、氧气、空气
C.空气、氧气、氮气D.氮气、空气、氧气
23.
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A. 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装满水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
C. 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D. 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24.
为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不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C.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D.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25.
判断玻璃仪器已经洗净的标准,是观察器壁上(   )
A.附着的水能聚成水滴B.附着的水能成股流下
C.一点水都没有附着D.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6.
擦玻璃时,人们常向玻璃上哈气,这样会擦得更干净。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
A.氮气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D.水蒸气
27.
下列图示操作中正确的是(  )
A.B.C.D.
28.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先俯视读数为68mL,倾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6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是    ( )
A.等于8mLB.大于8mLC.小于8mLD.无法确定
29.
某实验中,老师请同学们用试管取稀盐酸做性质实验(没有告诉用量),下面四位同学的操作中最符合要求的是:(   )
A.向试管中滴入2滴稀盐酸B.试管中注入约2mL稀盐酸
C.向试管中注入10mL稀盐酸D.注入的稀盐酸是试管容积的1/3

3.选择题(共2题)

30.计算(   )
31.计算(   )

4.填空题(共1题)

32.
用化学用语填空或者指出化学用语的含义
(1)3个钙原子:________________
(2)2个铝离子:________________
(3)氖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
(4)Fe3+中的数字“3”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NaCl是由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6)2S2-:________________
(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________

5.实验题(共2题)

33.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2)若用B 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马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进行组装,他用该方法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且不与空气中各组分发生反应,该装置如何检验氧气已收集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装置中还缺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E 装置收集氧气最适宜的时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______________时,氧气已收集满,停止实验时,应先__________,后___________。否则会________________。
(5)甲烷是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__(填装置编号,下同),收集装置应选____________________。
34.
下列是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______,细口瓶的塞子要_____在桌面上。
(2)如图B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填序号)。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3)如图C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
①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
②先对试管进行______,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28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