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已知一个X原子的质量为9.296×10-26 kg,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 kg,又知X原子中的质子数比中子数少4。
求:(1)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结果保留整数)。
(2)X原子的电子数是多少。
求:(1)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结果保留整数)。
(2)X原子的电子数是多少。
2.单选题- (共28题)
4.
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减少 |
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通常会发生改变 |
C.催化剂可加快或减慢化学反应 |
D.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入催化剂可使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 |
5.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也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
B.加热某固体,有大量气体生成,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
C.用排水法可以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氧气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
D.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就是与氧气的反应 |
6.
工业上将赤铁矿炼成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炼铁高炉中主要发生了下列反应(反应条件均已省略):
①C+O2═CO2 ②CO2+C═2CO ③CaCO3═CaO+CO2↑ ④Fe2O3+3CO═2Fe+3CO2
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①C+O2═CO2 ②CO2+C═2CO ③CaCO3═CaO+CO2↑ ④Fe2O3+3CO═2Fe+3CO2
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①和② | B.②和③ | C.③和④ | D.①和④ |
7.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下列关于蜡烛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泪”是指石蜡燃烧生成的水 |
B.“泪”说明蜡烛燃烧只发生物理变化 |
C.“泪”说明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有物理变化 |
D.“泪”说明石蜡不能燃烧 |
13.
对下列图示信息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硅单质是制造芯片的重要材料,图①是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B.图②对应的元素属于金属 |
C.图②④对应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 |
D.若图③中的x的值为8 ,则其粒子符号为O2- |
14.
化学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宏观现象,下列对宏观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干冰升华——分子的体积变大 |
B.远处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C.水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分子间有间隔 |
D.氧化汞受热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
18.
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中,有关几个“口”的位置错误的是( )
A.装高锰酸钾的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
B.进入试管的导气管口应露出橡胶塞少许 |
C.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瓶口应向下 |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气管口应伸入集气瓶的口部 |
20.
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①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入试管中②用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加热试管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熄灭酒精灯⑦导气管移出水面。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⑦⑥ | B.③②①⑤⑥⑦ |
C.②①③④⑤⑥⑦ | D.③①②④⑤⑦⑥ |
21.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
D.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22.
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和氧气,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燃烧更旺,则瓶中所盛气体分别是()
A.氧气、氮气、空气 | B.氮气、氧气、空气 |
C.空气、氧气、氮气 | D.氮气、空气、氧气 |
23.
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A. 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装满水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
2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
的底部
C. 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D. 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A. 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装满水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


C. 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D. 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24.
为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不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
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
C.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
D.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
28.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先俯视读数为68mL,倾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6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是 ( )
A.等于8mL | B.大于8mL | C.小于8mL | D.无法确定 |
29.
某实验中,老师请同学们用试管取稀盐酸做性质实验(没有告诉用量),下面四位同学的操作中最符合要求的是:( )
A.向试管中滴入2滴稀盐酸 | B.试管中注入约2mL稀盐酸 |
C.向试管中注入10mL稀盐酸 | D.注入的稀盐酸是试管容积的1/3 |
3.选择题- (共2题)
4.填空题- (共1题)
32.
用化学用语填空或者指出化学用语的含义
(1)3个钙原子:________________
(2)2个铝离子:________________
(3)氖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
(4)Fe3+中的数字“3”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NaCl是由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6)2S2-:________________
(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________
(1)3个钙原子:________________
(2)2个铝离子:________________
(3)氖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
(4)Fe3+中的数字“3”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NaCl是由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6)2S2-:________________
(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________
5.实验题- (共2题)
33.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2)若用B 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马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进行组装,他用该方法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且不与空气中各组分发生反应,该装置如何检验氧气已收集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装置中还缺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E 装置收集氧气最适宜的时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______________时,氧气已收集满,停止实验时,应先__________,后___________。否则会________________。
(5)甲烷是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__(填装置编号,下同),收集装置应选____________________。

(1)写出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2)若用B 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马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进行组装,他用该方法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且不与空气中各组分发生反应,该装置如何检验氧气已收集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装置中还缺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E 装置收集氧气最适宜的时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______________时,氧气已收集满,停止实验时,应先__________,后___________。否则会________________。
(5)甲烷是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__(填装置编号,下同),收集装置应选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28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