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2题)
1.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金属Al和Cu的活动性时,把铝片放入硫酸铜的水溶液中,无意中发现有较多气泡产生,这一现象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请你帮他们将探究过程补充完整。
(提出问题)该气体是什么呢?
(猜想)甲同学认为可能是氧气;乙同学认为可能是氢气;丙同学认为可能二氧化碳;丁同学认为可能是二氧化硫
(分析)从物质的组成来看,其中_____同学的猜想完全不可能。
(操作分析)铝片放入硫酸铜之前,应先用砂布将表面打磨光亮,理由是_____。
(探究设计)(1)闻该气体的气味,发现没有气味,排除了_____同学的猜想。
(2)对余下的两种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思维拓展)由以上探究实验可以推知,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物质_____(填化学式),试写出生成这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提出问题)该气体是什么呢?
(猜想)甲同学认为可能是氧气;乙同学认为可能是氢气;丙同学认为可能二氧化碳;丁同学认为可能是二氧化硫
(分析)从物质的组成来看,其中_____同学的猜想完全不可能。
(操作分析)铝片放入硫酸铜之前,应先用砂布将表面打磨光亮,理由是_____。
(探究设计)(1)闻该气体的气味,发现没有气味,排除了_____同学的猜想。
(2)对余下的两种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现象 | 结论 |
收集一试管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 木条不复燃 | _____ |
收集一试管气体,点燃 | 发出轻微的爆鸣声,并产生淡蓝色火焰 | 该气体是氢气 |
(思维拓展)由以上探究实验可以推知,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物质_____(填化学式),试写出生成这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
实验台上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液体,已知它们分别是硫酸铜溶液、过氧化氢溶液和蒸馏水,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将它们鉴别出来,以便老师贴上标签。
要求:①不使用任何其它药品;②自行选用初中实验室常用仪器。
要求:①不使用任何其它药品;②自行选用初中实验室常用仪器。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与结论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2.流程题- (共1题)
3.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如何利用水垢制取氯化钙。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由水垢制取氯化钙的流程如下:

请回答:
(1)“试剂A”是一种酸,其化学式为_____。
(2)“试剂B”是氢氧化钙,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试剂B”不能选用氢氧化钠,理由是_____。
(3)“酸化”的主要目的是_____。
(4)“操作1”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有_____。

请回答:
(1)“试剂A”是一种酸,其化学式为_____。
(2)“试剂B”是氢氧化钙,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试剂B”不能选用氢氧化钠,理由是_____。
(3)“酸化”的主要目的是_____。
(4)“操作1”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有_____。
3.推断题- (共1题)
4.
A、B、C、D、E、F、G七种物质有如下图所示的相互转化关系:

已知:常温下,单质甲、化合物乙均为黑色固体,而F则为红色的固体单质。A、C、D、E、G均为无色气体,且气体A中只含有两种元素,它们质量比为3: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乙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2)写出C和甲的化学方程式:_____,属于_____反应类型。

已知:常温下,单质甲、化合物乙均为黑色固体,而F则为红色的固体单质。A、C、D、E、G均为无色气体,且气体A中只含有两种元素,它们质量比为3: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乙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乙._____ |
4.单选题- (共19题)
9.
如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粒子是阳离子 |
B.该粒子具有稳定结构,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
C.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
D.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 |
11.
如图所示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从图中能获取信息正确的是( )


A.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 B.一个金原子的中子数是197 |
C.一个金原子中粒子总数是276 | D.一个金原子的电子数是118 |
13.
乙醇(C2H5OH)常用作酒精灯、内燃机等的燃料。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有机物 |
B.1个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
C.所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2.2% |
D.23g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是6g |
14.
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是有机物,区分软水和硬水可用肥皂水 |
B.活性炭能将澄清、透明的废水中的杂质全部除去 |
C.锅炉中使用硬水容易产生水垢,严重时会引起爆炸 |
D.水能灭火,所以电脑一旦失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
17.
下列实验方案或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用燃烧的木条即可把N2、O2和CO2区别开来 |
B.按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蒸发结晶的操作顺序,可将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 |
C.测定某溶液pH的操作是:将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中,再取出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
D.在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不变色,可断定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
19.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出现的现象与导致的原因,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
A.实验结束时,导管中的水倒吸,是由于试管中的气压增大导致的 |
B.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可能是由于试管口未放一团棉花 |
C.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看不到气泡,可能是漏气了 |
D.试管破裂,可能是因为试管未略向下倾斜 |
20.
NO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在实验中,收集NO气体时应选用的方法是( )
A.排水集气法 | B.向上排空气法 | C.向下排空气法 | D.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
22.
下列化学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
C.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内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蜡烛熄灭。 |
D.将镁加入盐酸中,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冰凉。 |
23.
国家饮用水标准规定,饮用水的硬度是:含钙镁化合物的量低于450mg/L。我市饮用水的硬度经测定为270 mg/L。你认为下列说法没有道理的是( )
A.我市的饮用水的硬度没有超过国家的规定,是达标的 |
B.含有一定硬度的水可以补充钙元素,对人体是有益的 |
C.水的硬度太大,口感不好,容易使煮水的器具产生水垢 |
D.纯净水中没有钙镁化合物,所以用它洗衣服最合适 |
5.选择题- (共6题)
24.金砖国家的经济活力和发展前景令国际社会刮目相看,但现阶段这些国家自身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如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金融市场功能尚不完善,地区发展差异明显等。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要充分发挥金融的核心作用,通过加强金融合作、探索合作机制、丰富合作内容、完善合作方式,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金砖国家( )
25.金砖国家的经济活力和发展前景令国际社会刮目相看,但现阶段这些国家自身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如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金融市场功能尚不完善,地区发展差异明显等。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要充分发挥金融的核心作用,通过加强金融合作、探索合作机制、丰富合作内容、完善合作方式,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金砖国家( )
29.
图甲是一电热饮水机,通过机内温控开关S进行自动控制,实现加热和保温两种功能,电路原理图如图乙所示,电源电压恒为额定电压220V,当开关S接a时电路中的电流为5A;当开关S接b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66W,求:
6.填空题- (共4题)
30.
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对它进行研究:

(1)第9号元素名称是_____,它的离子符号为_____。
(2)研究表明:从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受电子层数影响,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请分析第一纵行的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是_____。
(3)第7号元素和第8号元素组成的物质会造成酸雨是_____;在强烈的阳光条件下,分解为臭氧和另一种空气中最多的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第9号元素名称是_____,它的离子符号为_____。
(2)研究表明:从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受电子层数影响,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请分析第一纵行的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是_____。
(3)第7号元素和第8号元素组成的物质会造成酸雨是_____;在强烈的阳光条件下,分解为臭氧和另一种空气中最多的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1.
分析以下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并回答问题:

(1)
表示A物质的分子,则A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2)
表示B物质的分子,B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
(3)该反应前后涉及到的化合物共有__________种。
(4)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_____________。

(1)

(2)

(3)该反应前后涉及到的化合物共有__________种。
(4)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_____________。
32.
用化学用语表示。
(1)3个硫原子_____;由硫离子与亚铁离子构成的物质_____;过氧化氢中氧元素显—1价_____。
(2)“2H2O”中前面的2表示_____;下标2表示_____。
(1)3个硫原子_____;由硫离子与亚铁离子构成的物质_____;过氧化氢中氧元素显—1价_____。
(2)“2H2O”中前面的2表示_____;下标2表示_____。
33.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2)t1℃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丙物质______g。
(3)t2℃时,把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较多的是______。
(4)t2℃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60g甲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2)t1℃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丙物质______g。
(3)t2℃时,把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较多的是______。
(4)t2℃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60g甲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7.实验题- (共1题)
34.
实验室常用如图的装置制备氧气。

(1)如图所示实验开始前检查装置气密性,如果_____,说明气密性良好。在炎热的夏天,室温很高,不宜用手紧握的方法,你能采用的方法是_____。

(2)收集氧气的操作过程是:当观察到收集装置中_____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等集气瓶中的水排完后,一只手扶稳集气瓶,另一只手首先小心地将导管从瓶口移开,然后_____,小心地把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
(3)如图装置也可用于实验室制取O2,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是_____,B是_____。
②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和现象是:先用夹子夹住导气管中的橡皮管,再向A中加入水至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观察到_____,说明气密性良好。
③该装置也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CO2 。实验时要检验产生的气体是CO2的方法是:将该气体通入_____,若_____,说明该气体是CO2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④金属镁着火不能用CO2灭火,因为镁能在CO2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⑤某同学用13.5g石灰石和一定量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已知完全反应后剩余3.5g固体(该固体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 求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是_____g;制取的二氧化碳质量是多少?_____(写出解题步骤)

(1)如图所示实验开始前检查装置气密性,如果_____,说明气密性良好。在炎热的夏天,室温很高,不宜用手紧握的方法,你能采用的方法是_____。

(2)收集氧气的操作过程是:当观察到收集装置中_____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等集气瓶中的水排完后,一只手扶稳集气瓶,另一只手首先小心地将导管从瓶口移开,然后_____,小心地把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
(3)如图装置也可用于实验室制取O2,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是_____,B是_____。
②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和现象是:先用夹子夹住导气管中的橡皮管,再向A中加入水至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观察到_____,说明气密性良好。
③该装置也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CO2 。实验时要检验产生的气体是CO2的方法是:将该气体通入_____,若_____,说明该气体是CO2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④金属镁着火不能用CO2灭火,因为镁能在CO2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⑤某同学用13.5g石灰石和一定量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已知完全反应后剩余3.5g固体(该固体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 求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是_____g;制取的二氧化碳质量是多少?_____(写出解题步骤)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2道)
流程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6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0